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套竟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迪的东西捧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

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班儿,好好儿活……”

②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档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翌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羔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 大 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痛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中“扑”“抓”两个词突出表现"我”内心的伤痛对毋亲心灵造成的莫大冲击,表现出母亲对“我”的呵护与担忧。

B. 第③中“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是母亲很自然随意的动作,并不是刻意而为之。

C. 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是因为“看花”是中心事件,是母爱的集中体现也是。我”新生活的象征。

D. 文章结尾描写“我”观赏烂漫的菊花照应全文.深化主题,从菊花中得到启示,人要好好儿活。

2.第⑥段作者写到“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请结-合上下文说说“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在文中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1.B 2.(1)母亲身体不好,却不敢告诉我,要强忍病痛,在我面前表现平静;(2)在我心情不好,母亲要经常承受我对她乱发脾气,还要想办法鼓励我感受生命的美好,鼓励“我”坚强地活下去。 3.第一处:“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作用: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作用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突出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作用: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B项的分析有误,母亲是故意“挡”在我面前,不想让我看到窗外落叶纷纷的情景而心情不好,体现母爱的伟大与深沉。 2.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从“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以看出母亲的艰难是人到中年,儿子却双腿瘫痪。母亲的艰难还表现在自己重病,还要照顾“我”的生活和情绪。 3.此题考查对插叙内容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插叙指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插叙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起到补充主要事件、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为下文做铺垫。此题中关于母亲的病情的部分属于插叙,突出了母亲病情的严重以及对孩子的牵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课外文言文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思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项城叛军困/人谋而不忠乎

B. 逃,则人谁肯固矣!/知之者不好之者

C. 岁满则罢/后乃至

D. 召胥吏、百姓庭/我如浮云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

3.结合全文,分析杨氏的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客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陈太丘与友_____

(2)去后_____

(3)尊君在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

3.下列对于文中词句及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交代了全文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是说到了约定的时间友人未到,陈太丘就先离开了。

B. 友人发“怒”的原因是他到了约定的地点后,陈太丘没有等待友人到来就离开了,是陈太丘不守信。

C. 陈太丘的儿子元方面对友人对父亲的指责,指出是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

D. 短文记述了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讲礼貌,否则会失去友谊。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从“铅笔、橡皮、尺子’’三种常见事物选择两种,写两个既符台物品特点又包含生活道理的句子。(30字以内)

【示例】圆规——定下心,人生就能画出完美的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B. 路旁增设阅报栏,不但可以方便市民阅读,而且能够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C. 随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使我们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D. 许多超市将个头大的西瓜切成小块出售,一块西瓜不超过5块钱左右,非常划算。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如果畏惧独处、讨厌寂寞、稍稍闲下来就有呼朋引伴的冲动,那至少能证明其精神力量还很薄弱。

B. 他虽然不富裕,但支援灾区,从不吝啬

C. 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D. 要为前进寻找条件,不为后退拼凑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