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掌心化雪 丁立梅 (1)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掌心化雪

丁立梅

(1)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2)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3)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她呆呆站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4)她慌张地答:“我不冷。”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5)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

(6)教室里炸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呢?

(7)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她也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道:“雪是美的,也是冷的。”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8)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9)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的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二等奖的奖品是围巾,三等奖的奖品是手套。

(10)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大围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

(11)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朋友们邀她去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的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

(12)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的奖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1.选文第(2)段画线的句子中“压”字用得精练、准确,请作具体分析。

2.语文老师为什么把“她”描写的“雪是美的,也是冷的”确定为唯一的一等奖?

3.选文中语文老师形象鲜明,请结合选文分析,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4.在(11)(12)段中,“她”一次次跑到福利院,和孩子们做游戏,给他们发奖品,为什么?

5.选文的题目“掌心化雪”用了比喻的手法,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掌心化雪”的意思。

 

1.“压”字写出了“她”深知家境的贫寒,理解母亲的愁苦,为帮助家庭解压,强行压制内心的欲望。 2.①这句话写出了“她”的自身感受,文字质朴、自然,具有一定的哲理;②体现了语文老师对“她”的关怀和爱护;③同时也体现了语文老师对“她”是鼓励。 3.关怀爱护学生;教育方法科学、巧妙。 4.①受语文老师的影响;②用实际行动温暖孩子们的心;③回报社会。 5.“掌心化雪”本来是指雪在掌心,会慢慢化成水。这里比喻老师对学生那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关爱,能让学生觉得温暖,感受鼓舞。 【解析】 1.试题分析:学生应培养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做到具体分析,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答“压”字的作用时,一定要答出人物为帮助家庭解压的品质。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要理解好语句含意,结合文章中心主题来作答,意思对即可。语文老师把“她”描写的“雪是美的,也是冷的”确定为唯一的一等奖,首先是“她”写得好,写出了“她”的自身感受。其次这是语文老师对“她”的关怀、爱护和鼓励。答案要完整,不能遗漏要点。 3.试题分析:从老师的教学和师德两个方面来组织答案,说法合理即可。可通过分析情节来概括人物性格。如语文老师为了帮助她而组织别开生面的作文比赛,并特意使她获得一等奖和奖品——御寒的用品,既保护了她的自尊,又温暖了她的心灵。说明语文老师关怀爱护学生;教育方法科学、巧妙。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情节作用的把握能力。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结合上下文,总结出这样做的原因。可从受语文老师的影响后用实际行动温暖孩子们的心的角度、从回报社会的角度作答。 5.试题分析:从近几年试题发展趋势看,要求阐释标题含义的题目不少。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甚至还有第三种更深刻、更深远的内涵。学生能理解标题的手法,明确标题的风格特点和作用。这是一种比喻拟题,运用的是“掌心化雪”的比喻义,理解时,先答出其表层本意,然后再答出它的比喻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一块雪地,    地面,用一枝短棒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长绳,人远远地看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    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本段文字写了冬天百鸟园里的哪些趣事?

2.选文第三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        的过渡作用。

3.在文段中的横线填上恰当的动词,并谈谈这些动词的作用。

4.“冬天百草园比较无味”一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5.文中那个活泼可爱、尽情玩耍的小鲁迅宛在眼前,你看到文字后面那个拿笔写作的“大”鲁迅了吗?你觉得这个“大”鲁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来写本文和《朝花夕拾》中其他文章的?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①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②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③“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1)以上文段都节选于      (作者)作品集《朝花夕拾》,你能说出这些节选的片段出自哪篇文章吗?

                             

(2)鲁迅小时候读的书中有图画,班里的小米同学十分爱看漫画,他看过《斗罗大陆》《疯了!桂宝》等等,你是否赞同他读漫画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3)选段中的父亲和老师是严厉的,文章中的“我”紧张害怕,请你推荐几种少年儿童喜欢又有益的读书方法。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

②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③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

④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

⑤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

A. ②①③⑤④    B. ②①③④⑤    C. ③①②⑤④    D. ③②①④⑤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康巴什区建设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 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 为了防止流感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啊,出门呼朋引伴,做事漫不经心,虽看似默默无闻,却早已扬名在外。

B. 阳春三月,七年级三班游春赏景,女孩子们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更为春天增添无穷活力。

C. 漫步在清晨的林间,树木葱郁,小溪欢腾,顿时让我这个在城里住惯的人觉得神清气爽

D. 同学们围绕着“有志者事竟成”展开讨论,连绵不断的发言引来阵阵掌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