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我们品尝过多少人生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我们品尝过多少人生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方手帕,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馨香,“千里共婵娟”的情怀……这些都带给我们许多感动。

请以“       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范文: 节日的味道 金阳暖暖,投射出一室静谧,轻启窗帘,钻进屋里的风儿,携来幽幽粽香,又是一年端午节!不由得勾起我的绵绵思绪,似青烟般随风远去,飘向那个粽香淡淡,节味浓浓的午后。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辗转跋涉,父母和我终于来到了位于旅顺的奶奶家。新月高悬,天色已晚。一进大门,扑鼻的饭香直冲鼻腔,顿时让早已饥肠辘辘的我精神一振。例行公事地和迎在门前的爷爷打了声招呼,我便奔向餐桌,操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颐起来。 狼吞虎咽了好一阵子,吃得我油光满面。当我把目光从各色美食中“拔”出来时,恰巧瞥见被我忽视了很久的奶奶正满头大汗地在厨房中煮着粽子。 升腾的水蒸气带着灼热的温度扑向她的面颊,额头上、鼻尖上那细密的水珠也不知是水还是汗,颗颗若钻石般晶莹璀璨,在阳光的映衬下,分外耀眼,纵使有厨房拉门的彩色玻璃的阻隔,仍能刺痛我的双眼。她的一头白发如银似雪,发着柔柔的光。那光,应是她对儿孙堪比清泉般细腻、无私又源远流长的爱吧!她满脸的皱纹是无情岁月留下的痕迹,她微微颤抖的双手布满了老茧。原来奶奶已经这般苍老,可她现在这般辛苦又是为了谁呢? 想到此,我的双眸不觉泪光涟涟。忽然,眼前出现一个盛着还冒着热气的粽子的白瓷盘,托着它的是一双瘦削的手。回头,眸光流转,竟见奶奶的脸。她慈祥的目光中盈满无尽的爱意,微笑着说:“尝尝吧,奶奶自己包的,烫哈,小点儿口吃!” 我微微颔首,见她枯瘦的手灵巧地剥开粽叶,将莹白如玉的粽子放入我碗中。霎那间,幽幽粽香沁人心脾。夹下一小块,再蘸点儿糖,放入口中,淡雅的清香与浅浅的甜蜜萦绕心头,弥久不散…… “奶奶又捎来粽子了,快来吃呀!”妈妈的召唤将我从回忆中惊醒。望着桌子上一个个翠衣紧裹的粽子,嗅着渐渐氤氲开的淡淡粽香,想象着咬上一口后唇齿间化不开的香,我不禁抿嘴一笑。这般清香甜美、回味悠长的味道,若没有浸透奶奶满满的爱,怎能酿出如此令人难忘的节日的味道呢? 我终于明白:节日的味道,其实是亲情的味道;节日的味道,是无论走到哪里也忘不了的家的味道! 【解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可供考生选择的角度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原义的“味道”,可以写一道菜的味道,一种食物的味道;二是比喻义或者引申义的“味道”,即通过生活中的一个细节,你的所悟和所想的内容,重在写一种感觉。可以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比如写自己通过一道菜的“味道”,进而联想到父母的爱,来反映亲情的伟大。写作文时,可以写人的“味道”,也可以写动物或者动画片人物的“味道”,例如:写动画片《熊出没》中熊大的一次回家经历,品尝到森林里的食物的味道已经发生了变化件,来表现环保主题,就是一个不错的创意。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因为题目的关键是“味道”,所以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但要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最好是夹叙夹议,或者先叙后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①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②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③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④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⑤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⑥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⑦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⑧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⑨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⑩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⑾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⑿“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⒀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1.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议种瘪种→②_________________→给儿新生

2.文中画线的语段富有画面感,请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农民这一形象。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3.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

4.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请你结合《再塑生命的人》一文说说“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蝉与鸲鹆

庄元臣

鸲鹆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选自《叔苴子》)

注释:①鸲鹆qúyù:俗名“八哥”。②罗:捕鸟用的网,这里作动词,捉捕。③调其舌:调整它的舌头。④未尝言:未曾说过自己要说的话。⑤曷:怎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惟声也___________        ②蝉之曰____________

能人言___________        ④甚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南人罗而调其舌

A. 相委而去    B. 学而时习之    C. 温故而知新    D. 博学而笃志

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鸲 鹆 之 鸟 出 于 南 方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曷若我自鸣其意哉!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5.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或者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杨柳枝词

(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1.“嫩于金色软于丝”这一句富有表现力,试进行赏析。

2.这首咏物言志诗的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与综合实践活动。

①下列对《朝花夕拾》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B.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C.《朝花夕拾》中我“对长妈妈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弄到了绘图的《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D.作者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旧中国儿童的可怜。

②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段话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表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         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            》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该文指出强制的             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③“讲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是肝胆相照的友谊,对此,谈谈你的观点。你认为真正的朋友应该是怎样的人?同学之间的友谊对你起到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②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⑤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

⑥《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⑦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