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昆虫的“鼻子”——触角 ①古代流传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昆虫的“鼻子”——触角

①古代流传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刘邦节节胜利,项羽步步败退,一直被逼到乌江边,项羽在江边看到由无数蚂蚁麋集而成的六个大字:“霸王自刎乌江”,以为蚂蚁代表了天意,于是拔剑自刎身亡。

②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这只不过是刘邦手下足智多谋的军师张良所施的小计!张良算计着项羽必定要退到乌江,便事先派人用蜜糖水在江边写了六个大字,引来了无数的蚂蚁在字迹上吃糖,鲁莽的项羽果然上了当。

③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犄角”——触角!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吧:蟋蟀的触角像一簇小胡子;蝴蝶的触角像两个小鼓槌;白蚁的触角像一串念珠;苍蝇的触角像多芒的小麦穗;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小小小的羽毛。

④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麇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⑤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

⑥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像蟑螂,如果你在它探头探脑觅食时,轻轻地碰一下它那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雄蚊子凭着触角,能听到雌蚊子发出的营营声,找到雌蚊子在哪里呼唤;水中生活的仰泳蜻蜓用触角来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触角来帮助呼吸……

⑦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迪。他们模拟触角的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如装置在宇宙飞船座舱里的一种仪器,能及时发出警报,以避免事故的发生。看来,昆虫小小的触角里大有学问啊!

1.本文开头为什么要讲述“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

2.文章主要介绍了昆虫触角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③小节介绍了昆虫触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第④~⑥小节介绍了昆虫触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本文语言非常的形象生动,请找出两个不同的例子简要分析。

 

1.激发读者的兴趣(增强趣味性);引出说明对象——昆虫的触角(引出蚂蚁从而对昆虫触角说明) 2.形态各异功能多样 3.举例子、列数据,具体说明了有的昆虫触角的嗅觉灵敏。 4.开篇用小故事引出说明的对象,“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题目和第3段的比喻形象生动,昆虫的 “鼻子”,“蟋蟀的触角像一簇小胡子”等;第6段的描写形象生动,“像蟑螂,如果你在它探头探脑觅食时,轻轻地碰一下它那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引用故事或是诗句的作用的理解。说明文中常引用故事或是诗句,作用有二,一是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文学色彩,二是为文章提供有力的佐证。本文开头讲述“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出说明对象——昆虫的触角。 2.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分别介绍了昆虫的触角形态各异和功能多样的特点。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第五段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和列数字,具体说明了有的昆虫触角的嗅觉灵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选文,回答小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往晓之                  (2)屈伸呼吸

(3)若躇步                (4)其人然大喜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2)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3.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杞人”担心天崩地陷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前两句中_____(景物)点明了诗人送别友人是在_____季节。

2.诗中后两句有两处环境描写,找出并分析其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古诗默写完整。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折不挠  精益求精  丰功伟绩  勇往直前  (这四个词语的感情色彩是相同的)

B. 立夏过后,扬花的麦子,总是羞涩地将两点花瓣儿挂在穗头。(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 ①她的话温暖了我的心。②奶奶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这两个“温暖”词性一致。)

D. 令堂,是尊称对方的母亲,是敬辞;舍弟,是谦称自己的弟弟,是谦辞。

 

查看答案

《西游记》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沙和尚,又名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宝杖。

B. 在鹰愁涧,唐僧收了第二个徒弟猪八戒,他原来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为醉酒戏弄嫦娥被贬凡间投错了胎变成现在的妖样。

C. 乌鸡国国王好善斋僧,文殊菩萨要度他归西,国王不识好人,将菩萨在御水河中浸了三日三夜。菩萨为报三日水灾之恨,派青毛狮子来报仇。

D. 唐僧师徒的最后一难是:唐僧因没有问老鼋年寿,过通天河时被翻下河,淋湿经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