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蓝色萝卜 毕淑敏 ①有一天,我到商场的玩具柜台,为朋友...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蓝色萝卜

毕淑敏

①有一天,我到商场的玩具柜台,为朋友的孩子过生日准备一份礼物。。总是拿不定主意,挑来选去,很费时间,就听到了如下一番谈话。

②一位老妇人交了钱,把售货员为她精心捆好的橡皮泥桶抱着,预备离去。售货员向她扬扬手说,您老多保重吧。三十多岁的儿子,您还要为他买橡皮泥,该不会是有什么吧?老妇人笑了,说,谢谢你的关心。不过我的儿子并没有什么病,他很好,很健康,是个很棒的电脑工程师。

③老妇人说,我儿子小的时候,手很巧。有一天,他捏了一个大萝卜,圆圆的,红红的,上面还长着翠绿的缨子。我喜欢极,把这个萝卜小心地带到单位,让同事们看。大家都说这不是那么小的孩子能捏出来的,没准是哪个工艺师随手的作品。我听了以后,心中甜似蜜呀。

④回到家后,儿子跟我要那个萝卜。我说,干吗呀?他毫不在意地说,把它毁了,重捏啊。红色的归到剩下的红泥堆里,绿的归绿的。我很可惜地说,那个萝卜不就没了吗?他睁大天真的眼睛说,可那些橡皮泥还在啊,我还可以捏别的呀。我说,不成,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单位里要是组织展览,这个萝卜就是上好的展品,你不能把它毁了,我要留作纪念。儿子很听话,不再要回他捏的萝卜了。

    ⑤过了一段日子,他悄悄问,你们单位开过展览会了吗?我说,今年没开。你问这个干什么?他说,我想要回那个萝卜,让它回到那一堆各色的橡皮泥里,这样,我就可以捏其他的东西了。我不耐烦地说,这个萝卜我还想留着呢。你该捏什么就捏吧。儿子又怯生生地说,妈妈,你能不能再给我买一盒新的橡皮泥呢?我说,为什么?原来那盒不是挺好的吗?儿子说,那个萝卜走了,它的颜色就不全了。我敷衍地说,好吧,哪天我得空了,就给你买。

    ⑥那阵子,我一直很忙。更主要的是不把孩子的请求当回事,总是忘。孩子问过几次,我心里烦,就说,你想捏什么就捏什么好了,颜色有什么要紧的?大模样像了就成。我儿子很乖,从此,他再也不提橡皮泥的事情了。

⑦大约半年后的一天,我下班回家,在桌子上,看到了儿子用橡皮泥捏的新作品。我不知是不是他特地摆在那儿的——一个胡萝卜,身体是蓝色,叶子是黑色的。我当时应该警醒的,可惜忙于工作,就装作什么也没有看到。

⑧从此,儿子再不捏橡皮泥了,我也渐渐把这件事淡忘了。直到他长大成人,几十年当中我们都从未有一次再提过橡皮泥这个词。

⑨前几天搬家,从尘封的旧物中滚出一个铁蛋似的东西,我捡起一看,原来是那个蓝色的萝卜。谁也不知道它是怎样被保存下来的。我把它放在手心,还感到儿子当年的无奈。我从中听到了强烈的抗议和热切的渴望。我想赎回我当年的粗暴和虚荣,想完成我曾经答应过的承诺……

⑩她说到这里,头深深地埋下了,花白的头发像一帘幕布,遮住了她的眼睛。老妇人抱着橡皮泥桶,缓缓地走了。我也随之选定了一件礼物,离开了商场。我决定,在送给小朋友生日礼物的同时,送给他的妈妈一个故事。只听得售货员在后头喃喃地低语,谁知道她的儿子还记得这回事不?会原谅他妈妈吗?

1.标题“蓝色萝卜”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第③段从哪两个角度体现儿子的手巧:

角度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度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妇人当年的粗暴在文中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两个“我”,一个“我”指 作者 ;另一个“我”指老妇人。这样安排的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10段“我”为什么决定要送给小朋友妈妈一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蓝色萝卜”是贯穿于整篇文章的中心线索。 2.角度一:正面描写儿子捏的作品活灵活现,以此体现儿子手巧。角度二:从我的喜欢和同事的赞赏中体现儿子手巧 3.以开展览会和留作纪念为理由拒不归还橡皮泥萝卜;答应给孩子买新橡皮泥但一再敷衍搪塞,没有兑现;看到蓝色萝卜,对儿子的无声抗议故意视而不见。 4.让老妇人以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一方面能够增加事件的真实性(2分),另一方面老妇人作为叙述者,便于其站在今天的视角审视当年的行为,认识自己的“粗暴和虚荣”。 5.我想提醒小朋友的妈妈,大人的粗暴和虚荣往往会扼杀孩子的天性与才能,要引以为戒。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标题的作用,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后在考虑作答。“蓝色萝卜”是儿子艺术才华消逝的转折点。“蓝色萝卜”蕴含着儿子强烈的抗议与渴望。“蓝色萝卜”是母亲多次拒绝与敷衍的结果。所以可以说“蓝色萝卜”是贯穿于整篇文章的中心线索。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第③段,把握好语段所表达的内容。可从两个角度作答:正面描写儿子捏的作品活灵活现,以此体现儿子手巧;从我的喜欢和同事的赞赏中体现儿子手巧。也就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要指出描写飞类型。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情节内容的理解。老妇人当年的粗暴在文中具体表现。抓住关键句分析解开。如“我说,为什么?原来那盒不是挺好的吗?儿子说,那个萝卜走了,它的颜色就不全了。我敷衍地说,好吧,哪天我得空了,就给你买”,“我一直很忙。更主要的是不把孩子的请求当回事,总是忘”等句。 4.试题分析:考查人称安排的重要意义。作者让老妇人以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是有一定的意义的:一方面能够增加事件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便于她站在今天的视角审视当年的行为,认识自己的“粗暴和虚荣”。以此来影响作者这个“我”的情感倾向,以及如何对待儿童的心理需求,启发了“我”和读者。 5.试题分析:考查重要语段中关键情节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这个情节是想告诉天下所有的爸爸妈妈,大人的粗暴和虚荣往往会扼杀孩子的天性与才能,要引以为戒。点明了主题,突出了中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①微信朋友圈指的是腾讯微信上的社交功能平台,于微信4.0版本2012年4月19日更新时上线,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音乐分享到朋友圈。用户可以对好友新发的照片进行“评论”或“赞”,用户只能看相同好友的评论或赞。

材料②某媒体在报道中指出,在接受采访的30名中学生中,其中8人不玩儿微信,9人决绝加父母为好友;11人将父母加为好友,但在朋友圈将父母拉黑;只有2人将父母加为好友,并对父母开放朋友圈。

材料③在受访的20位父亲或母亲中,除4位不玩微信外,其余16位玩微信的均表示,愿意加子女为好友以及浏览儿女的朋友圈分享,其中12人和子女加为微信好友,但10人看不到子女朋友圈分享,只有2人可以看到子女朋友圈的分享,并且经常互动交流。

(1)根据材料①提示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微信朋友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②③反映出一个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材料②中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      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     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        。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A. 传播  恪守  规则

B. 传承  保守  规则

C. 传承  恪守  准则

D. 传播  保守  准则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片段,完成“阅读积累卡”

(甲)三人大惊道:“莫不走了消息,这件事发了?”晁盖道“亏杀这个兄弟,担着血海也似干系来报与我们。原来白胜已自捉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我等七人。本州差个缉捕何观察将带若干人,奉着太师钧帖来,着落鄂城县立等要拿我们七个。亏了他稳住那公人在茶坊里俟候,他飞马先来报知我们。如今回去下了公文,少刻便差人连夜到来捕获我们。却是怎地好?” 

(乙)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丙)“这么说,现在你对‘牛虻’的评价改变了?” 

  “不,  A   ,我没有改变!我否定的只是那种无意义的、带着做作和矫情的以苦行考验意志的悲剧成分。但我永远赞赏牛虻的勇敢和他的毅力。他忍受巨大痛苦、不为任何压力所折服,这是一个革命者的典型形象。” 

  “保尔,这番话你为什么不在三年前说呢,现在说出来,只有使人感到遗憾了。” 

阅读积累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____________,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3)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4)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民族危难之际,辛弃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被俘临刑之时,文天祥“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俗语或流行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准着力点,软硬兼施,内外兼修,使乡村既有颜值担当,更有内涵气质。

B. 2016年4月4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多年发展指日可待的结果。

C.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作为东方大国的中国带出一个广泛参与的朋友圈

D. 中国历来不乏出色的工匠,如游刃有余的庖丁,刻木成鸟的鲁班······它们不仅是工艺纯熟的记者,还是明发通道的智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