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古时候,有个富人要出远门。出发前,他叫来三个仆...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古时候,有个富人要出远门。出发前,他叫来三个仆人,分别给了他们500两白银,让他们自行支配。富人走后,其中两个人用这些钱进行投资经营,第三个人却把白银保存起来。后来,富人成了皇帝。他找来三个仆人,询问500两白银的支配情况。第一个仆人在原有基础上又挣了500两白银。皇帝说:“做得好!你已证明了自己的才能,我任命你为知府。”第二个人也使其财富增加200两,于是被任命为知县。而第三个仆人,当他把那原有的500两白银呈现给皇帝时,皇帝将他赶了出去。

②这个故事必将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只有努力创造机遇,才有机会获得更大成功。                                                                                                                          

③我们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没有足够的机遇,让生活得到改善”。确实,我们无法决定自己收获多少,但可以决定自己去付出多少。到底是满足自己目前所拥有的现状,还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它生长、翻倍,也同样取决于你自己。

④争取机遇过程的本身就是对风险的挑战。当我们开始做一件事情时,通常都不知道结果怎样,我们一些人在工作中怕犯错误,尽量避免自己作决定,更愿意服从命令,导致工作缺乏创意,失去了机遇。没有冒险就没有机遇,在当今社会,大的突破往往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史蒂芬·莱因史密斯博士是研究领导学的前沿专家,他认为:“在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任何一项工程都需要汇集集体智慧和创造力,共同去发现答案的。”商业上的成功通常不是墨守成规,而是靠集体智慧的创新来实现的,这就需要一个能“找出答案”的团队。

⑤“利乐包”是一个生产牛奶、果汁等液体包装盒的大公司,其2010年的收益接近100亿欧元。1943年,当一个年轻的瑞典科学家看着妻子把肉灌入肠衣的时候,不禁这样想:“是否可以发明一个系统,将所有液体用纸盒包装起来?”他是一个有增值“500两白银”点子的科学家,但他不是投资商。他的同伴——化学家沃伦伯格、工程师哲朗德、销售经理托鲁德,在长期的反复试验与失败后将这个点子转化成了适应市场的产品。有了好点子,再有一批去做、去行动的人,“利乐包”终于在全球取得成功。

⑥很多人认为,成功需要天赋,更需要有好的机遇。其实不然,许多人的机遇是经过努力奋斗而获得。梅兰芳挑战自我,练就了流动如水的双眼,终成著名京剧大师;袁隆平敢于创新,培育了饱满如珠的水稻,终成“杂交水稻之父”;                               

⑦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我们应该抓住人生的每一个出发点,把握住每时每刻,创造一个充实的自我,怀着火热的激情和成功的喜悦走过漫漫人生路,尽情地拥抱生活,从而寻到生命的乐趣和意义。

1.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写在答题卡上。

2.请在选文第⑥段结尾画横线处,仿写一个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3.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4.选文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只有努力去创造机遇,才有机会获得更大成功。 2.示例:比尔•盖茨敢于挑战、创造了堆积如山的财富,终成世界首富。 3.开头用了一个故事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只有努力去创造机遇,才有机会获得更大成功”;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中心论点;最后得出结论并发出号召。 4..举例论证举了“利乐包”在全球取得成功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 “商业上的成功通常不是墨守成规,而是靠团队集体智慧来实现的”,进而有力的论证了中心论点。 【解析】 1.试题分析: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在第一题讲故事议论以后即在第二段提出了论点。 2.试题分析:仔细分析文段中几个事例的特点,根据“许多人的机遇是经过努力奋斗而获得”一句的意思,再举一个自己创造机遇走向成功的名人之例即可。 3.试题分析:“论证思路”即是作者的论证过程,一般分三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根据文段内容概括这三个步骤的内容,即如何提出观点,如何分析证明,如何归纳。按这三个步骤来分析本文章,概括每部分的内容,点明作者使用的方法,梳理作者论证的思路。如本文开头用了一个故事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中心论点;最后得出结论并发出号召。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 4.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我们很多人都在抱怨……”这明显是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注意,只要是议论文中的事实或道理材料,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选取这些材料的目的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即使用在开头,也不例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你的温润,我来触及

①我手执剪刀走向徐暖暖时,教室静得宛若一只坏了许久的表,所有学生吓得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口。他们不知道,从未如此“凶残”对待过学生的我,又何尝不是手心冒汗,忐忑不安呢。可叫我怎么办,成绩优异的徐暖暖,一向都以尊重师长、乖巧可人深得大家喜爱,但偏偏这次,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想到,她面对学校在仪容仪表方面的三令五申,还有我的数次“通牒”,却仍然无动于衷,兀自将她的长指甲扎眼地留在指端。

②不久前,学校下发了检查仪容仪表的通知,班里除了徐暖暖之外,其他同学都按照要求整改到位。唯独她,在我第一次在班级里预检查时,面对我的询问,却始终低头,不言不语,没有任何解释。

③我没有向她发任何脾气,因为暖暖背后的故事实在让人心疼:她4岁那年,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罹难,留给她一方没有任何色彩的天空。因为祖父母早逝,而她父亲又是独子,从那以后,暖暖就住进了县里的福利院。她和所有同龄孩子一样,头顶天宇,脚踏厚土;可又和所有同龄孩子不一样,没了亲人,上无庇荫,下无支撑,她就是一朵自小就缺少养分的花儿。可即便是这样,她的学习成绩,她的品德,却胜过同龄孩子许多。提到暖暖,全校没有不称赞的。这样的孩子,怎能不让人心生怜惜?一如她的名字,总是能让所有人心里暖暖的。

④因了这种心疼,所以在第二次以班级为单位的预检查中,当我看到她的长指甲依然没有剪去时,尽管我内心有气,但还是一脸温和。我只是佯装吓唬了她,说如果在学校正式检查之前,如果她还是没有剪去指甲,我就亲自操刀“执行”了。班主任强行替学生剪指甲,这也是我们自认为的绝招,屡试不爽。其实,我也在暗暗奇怪,上个学期仪容仪表检查时,她的指甲干净利落。可为什么这次,一向温婉听话的她却不执行我的“命令”?

⑤满以为这次“恐吓”绝对有效,但让我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在第三次预检查中,她依旧执拗如前。说过的话不能再收回来,要不然我还怎么把班主任的威严保持下去——我从办公室里拿了剪刀,阴沉着脸走向她。

⑥看着我慢慢走向她的步伐,暖暖低下的头也抬了起来,一双眸子里满是晶莹,看得我心里是一阵又一阵颤动。握着剪刀的手是紧了又松,松了又紧,满满的都是汗。我有点后悔,不该说出那番话,以致现在是骑虎难下。

⑦我轻轻握住暖暖白皙的小手,轻轻地剪去她双手的指甲。当最后一次将剪刀的双刃分开,仿佛最后的一丝力气也尽了。我抬头看到的是,暖暖脸颊上的泪水纵横;我低头看到的是,满地的指甲碎屑,像是一朵又一朵白色的小花,忧伤地零落一地。我很悔恨,却又有点奇怪,因为当时我除了看到她脸颊上的泪水,但同时在她的眸子里,居然发现了一些宛如得到某种慰藉的眼神。

⑧自打那时开始,我便像做了亏心事一般,不敢正视徐暖暖的脸。我很明白,当初的行为,一定是硌得她内心生疼。所以,有时候看到她,我也装作有意无意地躲着她。

⑨这种愧疚,直到两年后,收到徐暖暖升入了高中后写给我的一封信,才得以释然。

⑩信里说,她很感激我当年对待她的“粗暴”行为。她自小没了父母,孤零零地一个人生长着,对于命运,她不妥协,不气馁,不沮丧,给所有人的印象都是阳光得让人怜惜。但谁也不知道,她一副山清水秀的背后,对父母的思念犹如雨后的翠竹,止不住地潜滋暗长。特别是对母亲的思念——她见多了别的小朋友所享受的母爱,自己却从未体会过。拥抱没有,亲吻没有,哪怕是一次牵手也不得。她之所以拒不剪去指甲,只是有一个小小的想法:让我轻轻地握住她的双手,为她轻轻地剪去指甲。那一刻,想必我便成了她心中的母亲的化身。暖暖在信中还告诉我,当初她满脸泪水,那是她感觉彼时是无比的幸福,怎么也抵挡不住泪水的决堤。

⑾看到这里,我才醒悟,怪不得当初她的眸子里,曾有过慰藉的眼神。我终于明白,她以前没将这样的计划实施在别人身上,那是因为她还幼小。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内心里对母亲的思念,对母爱的渴望,犹如涨得满满的小花骨朵,只待春风一撩,便轰然绽开。而在此之前,她小小的心灵里的那种温润,在她不言不语的羞涩掩饰下,又有谁能主动去触及呢?

⑿那一年,是我工作的第二年,到如今数年过去了,我依然无法忘却那个让我至今心疼的孩子。我想,如果以后有机会再见到她,我会给她一个紧紧的拥抱,一个深深久久的吻,以爱的名义,去触及她内心的温润。

1.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在暖暖剪指甲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我”的思想感情有着怎样的变化?

内心有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③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暖暖故意不剪指甲的事情做了铺垫?

3.品读文章第⑦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你的温润,我来触及”的含义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漫画《腊八粥》(如图)

 

材料二:古代国君在每年的农历腊月都要进行腊祭。腊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祷祝。“祷祝”是腊祭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确保农业丰收。于每年的腊月初八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进行祷祝,称为“腊八祝”。在古代,“祝”与“粥”同音。

材料三:腊八粥由八种原料配合煮成,以盼来年五谷丰登。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然后赠送亲友。如果有剩余的,可以在院落果树的枝干上涂抹一些。人们相信涂抹过腊八粥的果树来年会多结果实。民间有谚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意即腊八这一天非常冷,而吃腊八粥可以抵御寒冷。

(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材料一中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3)联系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选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写一句话,要尽量全面地概括腊八粥的功用。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

汴绣,是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历史悠久,素有“国宝”之称。2006年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____:绣工精致、针法细密、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秀丽。因为汴绣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当时开封也称“汴梁”或“汴京”,是北宋的国都,___。早在宋代就已驰名全国。2006 年, 汴绣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绣品既有苏绣雅洁活泼的风格,又有湘绣明快豪放的特点,《东京梦华录》称它为“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水浒》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环境中,置身于生死存亡的关头,成功地塑造了众多鲜明的英雄形象。请简述一位英雄遇险的情节。

(2)许多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自己处境艰难但任不忘帮助他人,如《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救星期五,请简述其故事情节。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2)人们常常用《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一个人临危受命,勇挑重担。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自己视死如归、赤胆忠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文人多借诗词来表自己的雄心壮志,如苏轼在《密州出猎》中用的 “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表自己杀敌报国的雄心,范仲淹在《破渔家傲》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自己虽思归故乡但更渴望建功立业的决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