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    )于不肖,(    )于大恶,(    )于刑辟,(    )于故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之,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

(司马光《家范》)

【注释】①不肖:品行不好,没有出息。②刑辟:刑法,刑罚。

1.依次填入上面选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陷  沦  归  入    B. 陷  入  沦  归

C. 沦  陷  入  归    D. 沦  归  陷  入

2.下面语言材料的内涵,与上文主旨接近的一项是(    )

A. 《论语》中“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是说老师用文献丰富我的知识,用礼来约束我的言行。

B. 《礼记·学记》中“玉不琢.不成器”,比喻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难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C. 《战国策》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是说为人父母者,都要为孩子做长远打算,多让孩子经受磨炼,方能让他们处于不败之地。

D. 张岱《课儿读》中“平时弗用功,自到临期悔”强调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

 

1.C 2.C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文选词填空。答此类题需先将所给词语逐一浏览,就词义与词性做到全面掌握。总之,判断正确答案要从多角度去考虑,把语境、语法、常识、固定搭配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是做好选词填空题的最佳方法。选词填空一定要观察语境,然后斟酌词义,选择后再通观一遍。“沦”“陷”是有一定的递进关系,通过排除法,即可断定答案为C项。 2.试题分析:全文的中心用文中“慈母败子”这句话概括最恰当。都要为孩子做长远打算,多让孩子经受磨炼,方能让他们处于不败之地。所以答案应为C项。 译文:(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B. “安求其能千里也?”一个反诘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愤懑之情。

C.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句凝聚着木兰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

D.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从远近两种视角,写了高山流水两种风物,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欧阳修《醉翁亭记》)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B.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C.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耻辱一起忘了。

D.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导别人才能知道叫别人困难。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虽乘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奔:飞奔的马

B. 故患有所不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辟:精辟

C. 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狱:案件

D. 媵人持沃灌(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汤:热水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zhuó)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B. 凄神寒骨,(qiāo)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C. 朝服衣冠,(kuǐ)镜(《邹忌讽齐王纳谏》)

D. 无案(dū)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2月18日晚,文化情感类综艺节目《朗读者》在央视播出,立时引爆话题。《朗读者》受追捧,正如该节目主持人董卿所言:“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朗读都是传播文化、传递思想、传承精神的最好手段。好的东西永远总有需求,好的精神食粮总是供应不求。”“朗读”、“者”、“情感纽带”是《朗读者》节目三个关键内核。节目紧抓文字和人的故事之间的情感纽带,每期精选一个主题词,通过嘉宾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的精美文字,在朗读中体味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从而展现人生之美。

现代化的中国,是多元且丰富的,《朗读者》之类节目出现的意义不仅是给综艺节目注入一股清流,让电视荧屏避免流于同质化的庸俗战争,而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以最朴素真诚的方式展现了大众媒介的本质——传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伴随着节目《朗读者》的开播,其线下流动录音棚“朗读亭”在多个城市街头出现,吸引了大批市民驻足与参与。每位朗读者可以在亭子里录制一段属于自己的画面,而这些都有可能被剪辑到节目当中,分享给全国观众。

西安市民许女士说:“我想把龙应台的一篇《目送》送给我亲爱的儿子,因为去年九月的时候他上了幼儿园,送他去幼儿园后,我读了《目送》,这篇文章中有段文字让我感同身受,我特别想把这篇文章送给我儿子,让他在成长的路上更好地成长。”

这样的活动对于城市人来说既新鲜又有趣,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的文化意义:在阅读中感受文字;在文字中感悟生活;在朗读中抒发情感。文字成了唯一的纽带,声音成了最好的聚合,不求字正腔圆,但求情真意切,在平静的朗读之中,完成一次又一次心灵的对话。

(有删改)

1.根据选文的前两段,概述《朗读者》节目走红的原因。

2.如果你走进“朗读亭”,你会为谁朗读,朗读怎样的篇章呢?请完成下面内容,分享你的朗读设想。

我朗读的篇章是:《_____________》(的片段)

我想把以上篇章朗读给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少于1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