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书信不仅传承文化,更传递感情,同...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书信不仅传承文化,更传递感情,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②古人写信,内容包罗万象,把天气地理、风俗人情,都被写入了书信。③在书信中,人们议论时政、品尝诗文、训诫子弟、抒情言志乃至谈情说爱、讨论物价等等。④所以,书信不知不觉于无形之中成了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____ 互换位置。

(2)第②处结构混乱,应将__________删去。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 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

(4)第④处成分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__

 

(1)传承文化 传递感情 (2)把(或“被”) (3)品尝 品赏(或“欣赏”“品析”“品味”等) (4)不知不觉(或“于无形之中”)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各个部分是否搭配,是否有残缺,再做判断。第①句语序不当,将“传承”与“传递”交换位置;第②句结构混乱,删去“把”或“被”;第③句搭配不当,“品尝”改为“品味”;第④句成分赘余,删去“不知不觉”或“于无形之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点zhuì______   xuàn______丽   juàn______恋   祈dǎo_______    万lài_____俱寂   

慰jiè______    静mì_______    tuí______唐    和xié______    重峦叠zhàng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责任”就是指应尽的职责。——《汉语词典》里这么说。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可能不喜欢做但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英国王子查尔斯这么说。

尽最大的责任,就是大快乐;尽小的责任,就是小快乐。你若是躲,便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梁启超这么说。

要求:请自拟题目写文章,字数600字以上,不得抄袭、套作,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都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1)(2)题。

秋词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嗾(sou):使。

行秋

【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是意境却不相同。刘诗的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诗的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空均不得超过6个字)

(2)这两首诗同写秋天的诗,但表现手法不同,请作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①,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②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③。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④居母阮氏忧⑤,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⑥族兄暠⑦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仍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敕报曰:“虽知哀茕⑧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累启固辞。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乃知贞有一子年六岁。是夜卒。后主即有敕长给衣粮于子。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释】

①风眩:耳内眩晕症。②从舅:堂房舅父。③虫篆:篆书的一种。④蔺:谢贞的父亲。⑤忧:指父母之丧。⑥从父洽:堂房叔父(或伯父)谢恰。⑦族兄暠:同族兄长谢暠。暠:读“高”,明亮。⑧哀茕:忧伤孤独。

1.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项是______

A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  咨诹道    B而官得才  其欣悦,则又请焉

C终不能官舍        孤有孔明    D母忧去职  徒有先生也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 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 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 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

②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4.谢贞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这段文字,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改编经典慎用“现代元素”

张兴德

    ①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无数文学经典作品。这些文学经典,是我们正确认识那个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风俗的重要资料,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下去的重要载体。向子孙后代正确解读、诠释这些文学经典,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在当下的出版界、影视界甚至学术界,出现了“消费文学经典”的种种怪象。

②所谓“消费文学经典”,就是对文学经典抱着随心所欲的轻浮态度,让经典“为我所用”。一些人在讲座中,在出版物中,特别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任意给经典文学作品加入所谓的“时代元素”,并美其名曰为“创新”,导致“结构经典”“大话经典”“演绎经典”“发展经典”“突破经典”等种种曲解、歪曲文学经典的怪状不一而足。例如,在《水浒传》中,潘金莲本是一个虚构人物,但一些人却热衷于为潘金莲翻案,掀起“潘金莲热”,一些地方甚至还上演了争夺“潘金莲故里”的闹剧。他们打着传承经典、宣传经典的旗号,实际上是一种在商业逐利目的驱使下的对文学经典的“消费”。而一些媒体和评论家,却热捧这种无良文化现象,实在让人不解。

③有人认为,文学经典也有历史局限性,所以要勇于突破经典。这实际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认识。固然,一切经典,都有它的时代局限性。但作为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它的可贵之处正是它反映了它所处时代的特点,“具有局限性的经典作品”正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和产物。“局限性”也是后人得以凭借的认识那个时代的“历史教科书”,加进所谓的“时代元素”,变得面目全非,还怎么作“历史教科书”?《红楼梦》中的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纠葛,只有那个时代才有,你把他们的爱情加进“时代元素”,那还是什么“宝黛爱情”?同样,武松、潘金莲、孙悟空、猪八戒乃至于孟姜女、花木兰等典型形象,也都是不可随意改的。这些文学典型形象,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这如同我们不能将维纳斯女神的断臂接上一段一样。

④文学经典经过漫长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了固有的思想艺术内涵,人们对其有高度的共识和认同。它犹如文物,有不可更改的特质。文物只可“修复”而不可“改造”。同样,文学经典的传承也应该如此。我们应该“原汁原味”地、原貌原形地传承文学经典,尊重其固有的“定型”。

⑤走笔至此,让我想起20世纪60年代看过的《祥林嫂》《骆驼祥子》《林家铺子》等一些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看完小说再看电影,并不觉得二者有巨大差距,相反,二者起到了互补作用。那种严肃认真对待文学名著的态度,值得提倡和发扬。

(选自 2015年12月5日《光明日报》)

1.请归纳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2.阅读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一些人在讲座中,在出版物中,特别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任意给经典文学作品加入所谓的“时代元素”,并美其名曰为“创新”,导致“结构经典”“大话经典”“演绎经典”“发展经典”“突破经典”等种种曲解、歪曲文学经典的怪状不一而足。(结合第②段文字,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它犹如文物,有不可更改的特质。(请根据文意,说说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3.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本文最后一段看似多余,其实从内容和结构来看都有其必要性。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