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狂澜 篡夺 诚皇诚恐 B. 和蔼 元宵 ...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狂澜      篡夺      诚皇诚恐

B. 和蔼      元宵      险象叠生

C. 松弛      憔悴      获益匪浅

D. 絮叨      震憾      贻笑大方

 

C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A.诚皇诚恐-诚惶诚恐B.险象叠生-险象迭生D.震憾-震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chuò)泣   (jiǎo)色    (duó)来踱去

B. (dǎo)    眼(yì)      前(pú)后继

C. (chú)蓄    (jī)绊      人声(dǐng)沸

D. (nüè)杀    (piān)然    不(xǐng)人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幸福的篮子

①有段时间,我极度抑郁,几乎不能自拔。我怀疑一切,对一切都不满意。我想逃避这个世界,我甚至怀疑这个世上还有没有“幸福”这个词语。

②那天,我觉得内心堵得慌,沉沉地好像失去了什么,忧郁与悲伤主宰了我整个的情绪。于是,我去公园散步,想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舒散一下内心的忧郁。走在公园的小路上,风很大,树叶沙沙,满地黄叶,到处笼罩一种沉闷而忧伤的气氛,让人感到满目凄凉。

③我承受不住这种窒息般的忧郁,于是,我逃离这条小路。登上山坡,在一个金黄色的小亭子下,找个空位子坐下,我拿出随身带的那件快要完工的刺绣桌布,飞针走线地绣起花来。绣花是我那时打发时光的唯一方式,我渴望在一针一线中,能将我的生活缝起来,能将我的生命打包并严严实实地裹起来。时光在穿针引线中溜走,直至夕阳拉长了我的影子,但我的心情并没有平静,我内心的忧郁一点也没有减少,于是我准备回家。恰在这时,坐在对面的一个老太太起身朝我走来。

④“如果你不急着走的话,我可以坐在这儿跟你聊聊吗?”她说。

⑤“您,有什么可以聊得呢?”我望着她,内心有一种本能的迟疑与拒绝。

⑥她在我身边坐下,面带微笑地望着我说:“知道吗?我看了你好长时间了,真觉得是一种享受,现在像你这样的可真不多见。”

⑦“什么不多见?”

⑧“你这一切!在现代化的大都市,忽然看到柔和的阳光下,一位梳长辫子的俊秀姑娘,穿一身朴素的白布裙子,坐在这儿绣花!简直想象不出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我要把它珍藏在我的幸福篮子里。”

⑨“什么?幸福篮子?”

⑩“这是个秘密!不过我还是想告诉你,你希望自己幸福吗?”

“当然希望,可是,我没有幸福……”

“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只是,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怎样才能幸福。我给你说一说吧,算是对你的奖赏。孩子,幸福并不是成功、运气,也不只是爱情。你这么年轻,也许会认为爱就是幸福,其实不全是这样。”

老太太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当我坐在椅子上,看到对面一位漂亮姑娘在聚精会神地绣花儿,我心里就感觉到:这情景很美!我的心就向你微笑了。于是,我就把这一时刻记录下来,为了以后能一遍遍地回忆,我把它装进我的幸福篮子里了。这个篮子里,有很多这样的时刻,它们就像一粒粒珍珠,发着闪闪的亮光,脑子里的阴暗就会被这亮光赶走,你就会相信整个日子都是亮通通的。每当我难过时,我就打开篮子,将里面晶莹剔透的珍珠细细品味一遍。其中会有个我取名为‘白衣姑娘在刺绣’的时刻。想到它,那种美好的情景便会立即重现。我就会看到,在绿绿的树叶与洁白的雕塑下,一位姑娘正在聚精会神地绣花。我就会想起阳光透过椴树的枝叶洒在您的衣裙上;你的辫子从椅子后面垂下来,几乎拖到地上;你的凉鞋有点磨脚,你就脱下凉鞋,赤着脚,脚趾头还朝里弯着,因为地面有点凉。我也许还会想起更多一些此时我还没有想到的细节……”

在老太太描绘“白衣姑娘在刺绣”的时刻,我心里出现了一抹暖色。

“太奇妙了!”我惊呼起来,“一只装满幸福时刻的篮子!您一生都在收集幸福吗?”

“是的!遗忘生活中丑恶的东西,而把美好的东西永远保留在记忆中,但这样的记忆需经过训练才行,所以我就发明了这个心中的幸福篮子。”

我谢了这位老太太,朝家走去。回家的路上我开始回忆童年以来的幸福时光,我发现,原来,在我的生命中,竟然也有这么多的珍珠!只是,这些珍珠都被一层厚厚的灰尘蒙住了,让我看不到它们的光泽。现在,拂去灰尘,晶莹的光亮,照亮了我整个的内心,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快乐!

我往我的“幸福篮子”里投放了一颗最闪耀的珍珠!

1.初读全文,请从“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来。

地点

情节

心情

公园小路上

散步

金黄色的小亭子下

变得平静

回忆童年以来的幸福时光

 

 

2.文中说“我渴望在一针一线中,能将我的生活缝起来”,“缝”字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3.文章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有很多这样的时刻,它们就像一粒粒珍珠,发着闪闪的亮光,脑子里的阴暗就会被这亮光赶走,你就会相信整个日子都是亮通通的。

4.纵观全文,请概括文中老太太的形象特点,并谈谈你对文中“幸福的篮子”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豆腐

豆腐,有着最中国的口味,也有着最中国的意味。

豆腐最能代表中国的味道,因其多有道味据说淮南王刘安聚数千方士一边在炼丹中发明了豆腐,一边成就了道家的经典之一《淮南子》。豆腐先是道家的长寿膏丹,后来才传入民间。道家发明的豆腐营养中华文明两千余年,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诗经》云: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以黄豆为原料的豆腐,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优点,可以提供一天劳作所需的营养。豆腐似黛玉,芳心如水,才思荡漾;也可比宝钗,入得厨房,上得厅堂。因此,国人上上下下,大都深爱之;神州东南西北,几乎处处有之。四川有麻婆豆腐、湖北有钱袋豆腐、北京有砂锅豆腐、江浙有大煮干丝、海南有豆腐烧、东北有雪里红炖豆腐。每个地域,这些以豆腐为主角的平民菜,也往往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名菜。

在中国似乎少有像豆腐这样受到如此广泛认同的传统食品。究其原因,中国人对豆腐的理解,已经远超出了,达到了的境界。

在中国人的文化中,密不可分。《周易》言,大亨(烹)以养圣贤食以养德。元末明初自号龟巢老人的学者谢应芳悟出豆腐表象下蕴含的意,盛赞其为素醍醐。意思是常吃豆腐便如高僧灌输智慧,让人彻底觉悟。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刘宗周,在朝敢于抗疏直言,屡遭贬谪而不改其志。他常以豆腐修身,简约于食,克己寡欲,正是遵循了孔孟食道所倡导的耻于味欲,安于俭食。这也就无怪乎,豆腐成为古时清正儒学之士,借以修身自律的盘中首选。

如今简简单单的豆腐早已不是一种单纯的食品,尝一口豆腐,品出的是中国人自身对生活的认知和追求。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清·胡济苍《豆腐》),如此精神美味应永存天地间!

(选自《读者·乡土》,有删改)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

2.文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选择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3.文段划线句中的据说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4.你的家乡一定也有很多美食,请你在下面

A. B两句中任选一句,仿写一句话,介绍一种美食给大家。

B. 豆腐是由豆浆煮开后加入石膏或盐卤凝结成块,压去一部分水分制作而成。

C. 豆腐,似黛玉,芳心如水,才思荡漾;也可比宝钗,入得厨房,上得厅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目。

【甲】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物:指月中阴影。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其  实  味  不  同

2.解释加点的字。

(1)何___________              (2)圣人非所与_________

(3)月下戏 ___________         (4)不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5.请你根据文段分析晏子与徐孺子的说话艺术有什么相同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1.诗的一、二句表现了秋水什么特点?

2.“一雁度南楼”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