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头鹤的尊严 李理 我喜欢在自然界里观察野生的鹤,...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头鹤的尊严

李理

我喜欢在自然界里观察野生的鹤,也看到过很多种鹤。我去过云南的拉市海和纳帕海,见到过黑颈鹤,也去东北见过丹顶鹤、白鹤、白头鹤、白枕鹤……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全球15种鹤里最普通的一种鹤——灰鹤。

至于原因,可能是它经常和我们朝夕相处有关。

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我们像往常一样在保护区一带进行日常巡护。巡护车开过一片开阔的芦苇荡,我用双筒望远镜查看四周,发现远处平坦的滩涂中有一个小的凸起物。当我停下车仔细查看时,发现它好像在动。

我觉得这是异常现象,马上往滩涂中走去。泥泞的湿地让我寸步难行,泥浆把我脚上的靴子都盖上了。我不得不停下脚步,再用望远镜看一看那物体。这下看清楚了,原来是一只灰鹤!

在泥浆中,那只灰鹤艰难地从爬卧状态变成站立姿势,虽然站立后有些不稳,一边的翅膀有些松弛,羽毛沾满了泥浆。

从我多年的保护经验来看,它的翅膀骨骼垂落,可能是断了,可能再也无法飞翔了……

我继续朝它的方向前行,随后它也往远处走,好像在和我特意保持着一种距离。我怕它远离我后再受到伤害,便拼命追赶它,把脚一次次从没过膝盖的泥浆中费力拔出……

终于,在离它只有3米远的地方,我在泥浆里用力一扑,把它抓住了。

它用力扑腾,想摆脱我。它的力量非常大,一下子我和它都摔到了泥里。就这样,我们僵持了20秒,最后,我再次把它抱在了怀里,这回我用手攥住了它的嘴,它的眼睛一眨一眨地使劲看着我,我也看着它。

救助鸟类这么些年,我是头一次碰到这么有个性的灰鹤。当我打开巡护车的门,要把它放进救助笼中时,我发现它看我的眼神好像在说:“我不需要救助,我要在自然中优雅地死去。”

我静静地看着它的眼睛,被它这种眼神深深打动。于是我关上车门,带它来到水库边一个干净的水域旁,把它羽毛上的泥清洗了一下。洗干净后,我松开了双手,说了一句:“祝你好运。”

它一下子用它那长而有力的双脚一弹,从我背后跑到了水边。它头也不回地走了大约50米远,停住了,开始整理羽毛。看得出,它越来越高兴,越来越放松了,还时不时地抖动羽毛。看到我没有跟过去,它轻松地在那里悠闲站立着。

此后,我每天都来这里看它。它优雅的脚步是那样高贵,那样与众不同。可慢慢地,它的脚步越来越沉重,直到第四天,我看它时,它也看着我。天上其他灰鹤在上空飞过时都对它鸣叫,它却专心对着我鸣叫,鹤声嘹亮、悦耳。

就这样,那天日落之前,它趴下了。我用望远镜看着它,没有任何挣扎也看不出任何痛苦,它优雅地死去了。

我给了它自己选择的机会,因为翅膀断了,救助后也无法重返自然,只能在救助笼中生活,由工作人员养老送终,而这只灰鹤,个性如此顽强,那就尊重它的选择吧……

从那时起,我记住了灰鹤与人保持的距离,100米左右,这是我现在经常给志愿者强调的人与灰鹤的警戒线距离。

直到现在,每年都有万余只灰鹤在我面前降落,每一次,听到灰鹤鸣叫,我都会感觉幸福。

后来,当地有个放羊的老人给我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放羊的老人说,这样的,就是头鹤。

(选自《意林》2015年11期)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段写灰鹤翅膀受了重伤,但还“艰难地从爬卧状态变成站立姿势”,可见灰鹤竭力保持优雅的姿态,保持尊严。

B. 段写我费力追赶灰鹤,捉住灰鹤,这是从侧面烘托灰鹤不愿意被人抓住。

C. 段写我放走灰鹤前给它的羽毛清洗干净,说明我理解了灰鹤,是在成全灰鹤的心愿。

D. 段灰鹤为重获自由,重获生命而“越来越高兴,越来越放松”。

2.段说我最喜欢灰鹤是因为“它经常和我们朝夕相处”,仅仅是这个原因吗?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具体分析一下。

3.品读画线语句,分析作者表达的内心情感。

(1)我静静地看着它的眼睛,被它这种眼神深深打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到现在,每年都有万余只灰鹤在我面前降落,每一次,听到灰鹤鸣叫,我都会感觉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的意见如何?为什么呢?

5.对于灰鹤的“死”,有人认为死得光荣,也有人认为不值得,联系实际谈一点你个人看法。

 

1.D 2.我最喜欢灰鹤不仅仅是因为我经常与灰鹤相处,“可能”一词暗示了还有其他更深刻的原因,那就是我从灰鹤身上感到了尊严的价值,尊严对人的重要。 3.灰鹤渴望尊严的眼神使我深受感动,我觉得与其让灰鹤失去翅膀苟且地活着,不如成全灰鹤的心愿,让他有尊严地死去。从灰鹤的鸣叫中,我感受到灰鹤世界里充满了尊严,我也从它的身上感受到人的尊严的重要性。人与动物能够和谐相处,心灵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一种极大的幸福。 4.不能删。最后一段点明“头鹤”,照应了题目。而且以“放羊老人”的故事印证了我的所见所闻的真实性,更加突出了主题,深化了主题。 5.示例一:我认为灰鹤之死光荣。“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当一个人活得没有尊严的时候,苟且地活着,人生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尊严的时候,他在这个世界才有立足之地,他才会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示例二:我认为灰鹤死得不值得。救它的人对它没有恶意,是在保护它。翅膀断了,还有脚,还有美妙的歌声,还可以显示自己存在的意义。大丈夫能屈能伸,生命是宝贵的,遇见挫折就不愿意活下去,是懦夫。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重获生命”的表述有误。10段“我不需要救助,我要在自然中优雅地死去”,说明灰鹤不是获得生命,而是死去。 2.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内容的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找到重点词语。从11段灰鹤选择有尊严的死去,“可能”一词暗示了还有其他更深刻的原因,那就是我从灰鹤身上感到了尊严的价值,尊严对人的重要。这就是最深层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3.试题分析:品读语句,分析作者表达的内心情感。找到相关段落,结合人物动作语言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和情感即可。“被它这种眼神深深打动”,是说灰鹤渴望尊严的眼神使我深受感动,我觉得应该让他有尊严地死去。“听到灰鹤鸣叫,我都会感觉幸福”,我从它的身上感受到人的尊严。幸福来源于人与动物能够和谐相处。 4.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内容上:以“放羊老人”的故事印证了我的所见所闻的真实性,更加突出了主题,深化了主题。结构上:点明“头鹤”,照应了题目。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又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所以不能删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邹忌八尺有余  ______________   (2)朝衣冠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也________________           (4)王之甚矣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并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关键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B. 妻、妾、客的回答,虽然同为赞扬,但态度语气明显不同。妻是热情的,妾是逢迎的,客人是畏怯的。

C. 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大成效。

D.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4.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四面残歌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3)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冢累累。(《乐府诗集》)

(4)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5)半匹红绡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6)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8)_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9)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诗人因朋友远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极致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家风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承载,是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对规范人们言行、提升良好的社会风气有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近年来,重庆市以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为主题,通过议家风、立家训、传家礼、评家庭等形式,广泛开展“家风润万家”主题实践活动,85万多家庭、近300万人积极参加,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生活,成为人们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材料二:在巴南区丰盛古镇,古镇的每个门店上都挂着一块写有老百姓家风家训的牌匾。如77号的“为人和善朋友多,做官清廉百姓敬”,49号的“教育孩子讲科学,言教身教相结合”,就连71岁的手工秤匠人的门梁上也悬挂着“一丝不苟做秤,公共平平做人”。一位游客颇有感触地说:“传承家风与旅游文化相结合,不仅教育了当地百姓,也把家训中蕴含的道理传递给往来游客,这真是点睛之作。”

材料三:巴南区全善学校大力倡导和弘扬“善”文化,通过“尚善”教育,培养学生的“善心、善言、善行”,就是要在学生的心中播下善良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滋润心灵,惠及他人和社会。学校通过“传家风”、“育家风”、“树家风”等一系列尚善德育活动,传承优秀家风,培养良好校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心灵。

(1)请你结合三则材料,说说重庆市用了哪些措施来培养良好的家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任选古镇门店的一则家训,拟写一条信息发朋友圈,分享这则古训给自己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级准备开展一次关于“培育好家风”的主题班会活动,假如你是活动主持人,请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结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水浒》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__________,善射的是小李广________,善行的是神行太保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片配文字。

请参照示例,为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配上文字,要求结合故事情节,用描写性语言表述图画,不超过60字。

图1 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       图2 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

 

示例:图1

配文字:出了西直门,连一辆车、一个行人也没遇上,祥子知道事情要坏。他刚要抄土路走,就连车带人被十来个乱军捉了去!

图2

配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春》《济南的冬天》这两篇经典散文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舍,他们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

B. 《社戏》《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分别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C.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分为十二策,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D. 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