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比坏心理腐蚀社会道德 近年来,一些领域的道德状况...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比坏心理腐蚀社会道德

近年来,一些领域的道德状况令人担忧:人际关系恶化、社会诚信缺失。更可怕的是,一些人其实已经看到了这种情况,但出于一己私利,不是努力去疗救它、修复它,而是自觉不自觉地甚至无所顾忌地参与到对它的进一步破坏中。

他们之所以会这么做,并非是缺乏明辨是非好坏的能力,恰恰是在具备这种辨别能力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作恶和犯错。近几年流行的官场小说、宫斗剧就是这种社会风气投射到文艺创作中的一个结果。这些作品的一个共同主题是权谋:谁的权术高明谁就能在社会或职场的残酷“竞争”中胜出;好人斗不过坏人,好人只有变坏,变得比坏人更坏才能战胜坏人。电视剧《甄嬛传》就是一个例子。甄嬛刚入宫时还是一个心地善良、简单淳朴的女孩,但在残酷的宫廷环境中,时刻受到以皇后为首的宫廷势力的暗算和迫害。经历了一系列惨痛教训后,她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你必须比对手更加阴险毒辣,你的权术和阴谋必须高于对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说,你必须更坏才能战胜对手。最后,甄嬛终于通过这种比坏的方式成功地加害皇后并取而代之,这就是《甄嬛传》传播和宣扬的价值观。

对比同样表现宫廷斗争主题的韩剧《大长今》,可以看出两者价值观的差异:大长今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同样受到恶势力的迫害,但她没有通过比坏的方式战胜后者,而是始终坚持自己的道德立场和做人原则。这样,作品的主题就是:只有坚持正义才能最终战胜邪恶。也许有人会说,《甄嬛传》比《大长今》更真实,因为生活就是只有学坏才能生存。且不说这种对生活的理解是否过于狭隘、偏激,退一步讲,文艺作品也应该高于现实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现实。在评价历史题材作品时,最重要的标准不应是真实性标准,而是价值观标准。不正确的价值观会导致观众把不正确的生活理念带入现实社会。

我相信,绝大多数观众不可能没有基本的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不可能不知道甄嬛用来对付对手的权谋与诬陷手段是不对的甚至可耻的,但一些人仍然选择了以甄嬛为榜样,选择了以恶抗恶。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明知其恶而作之,明知其非而为之。比坏心理的大面积泛滥,将会对社会道德造成巨大腐蚀。

当然,文艺作品中的以恶抗恶、以坏抗坏的主题,根本问题还是现实社会存在鼓励学坏的土壤或鼓励作恶的环境。在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中,一个人如果学做遵纪守法的好人,用自己的行动去实施合乎道德的行为,有可能会发现自己和环境、和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发现自己总是吃亏,被嘲笑,被冷落;相反,做坏事、做不道德的事则可能风险很低,甚至没有风险。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不是人们缺乏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而是他觉得没有必要非得去遵纪守法,也很难不做错事,更不要说做好事了。

在这种比坏心理的影响下,一些人不仅不会产生悔过与愧疚心理,相反还会产生冤屈和倒霉心理,或者投机与侥幸心理。即便他们真的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被绳之以法,也无法对整个社会产生警示意义,顶多只会觉得,这些人不过是倒霉蛋罢了,比他们更坏的还大有人在,而且一样过得很“潇洒”。

如果任由这样比下去,我们的社会、我们的道德只会越来越糟糕。要彻底改变这种比坏风气,必须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诚信文化。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诚信文化也需要载体,更需要人去躬行。在这方面,我们的文艺作品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除了加强维护诚信的制度建设,我们还必须“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应该成为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1.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简要分析第两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3.比坏风气的盛行,会对社会道德造成怎样的腐蚀?

4.段画线句“在评价历史题材作品时,最重要的标准不应是真实性标准,而是价值观标准”中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5.请你为清除社会比坏心理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1.比坏心理腐蚀社会道德。 2.第段用了举例论证,以《甄嬛传》为例,来证明比坏的社会风气对文艺作品的投射和影响。第段用了对比论证,用《甄嬛传》和《大长今》进行对比,突出两者价值观的的差异,一是通过比坏来战胜对方,一是坚守正义战胜邪恶。 3.比坏风气的盛行,一方面让人们以恶抗恶,以坏抗坏;另一方面,人们不仅不会产生悔过与愧疚心理,相反还会产生冤屈和倒霉心理,或者投机与侥幸心理,最终使社会道德越来越坏。 4.“最重要”,表明是最关键的,放在首位的;“真实性标准”只是评价历史题材作品的标准之一,但最关键和放在首位的,应是“价值观标准”;“最重要”体现了议论语言的准确性。 5.示例:建立诚信档案或保障机制,让不诚信的行为付出高额成本和代价;文艺作品要宣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本文的中心论点。通篇阅读后再作答。标题就是论点。标题是读者接触论文的第一信息,对读者是否注意、选择该议论文来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标题就是论点好处就是直截了当,开宗明义。 2.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作用。“近几年流行的官场小说、宫斗剧就是这种社会风气投射到文艺创作中的一个结果”明显是使用了举例论证。“《甄嬛传》比《大长今》更真实,因为生活就是只有学坏才能生存”运用了典型的对比论证的方法。至于论证的作用,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中心论点。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能力。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此题也不例外。可从最后三个自然段概括。如可抓住“比坏心理的大面积泛滥,将会对社会道德造成巨大腐蚀”,“在这种比坏心理的影响下,一些人不仅不会产生悔过与愧疚心理,相反还会产生冤屈和倒霉心理”,“如果任由这样比下去,我们的社会、我们的道德只会越来越糟糕”等句。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是在考查议论语言的准确严密性。“最重要”本义:最关键的,放在首位的;语境义:“真实性标准”只是评价历史题材作品的标准之一,但最关键和放在首位的,应是“价值观标准”。一定要注意议论文限制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词语往往都能准确地严密地证明道理。 5.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为清除社会比坏心理提两条合理化建议。要先阐明提出建议的原因、理由以及自己的目的、想法。这样往往可以使受文单位或个人从实际出发,考虑你的建议的合理性,为采纳你的建议打下基础。建议的针对性要强,一般建议的具体内容要分条列出,这样可以做到醒目。建议要具体明白,可操作性强,切实可行。如可从立诚信档案或保障机制的角度,从文艺作品要宣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考虑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头鹤的尊严

李理

我喜欢在自然界里观察野生的鹤,也看到过很多种鹤。我去过云南的拉市海和纳帕海,见到过黑颈鹤,也去东北见过丹顶鹤、白鹤、白头鹤、白枕鹤……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全球15种鹤里最普通的一种鹤——灰鹤。

至于原因,可能是它经常和我们朝夕相处有关。

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我们像往常一样在保护区一带进行日常巡护。巡护车开过一片开阔的芦苇荡,我用双筒望远镜查看四周,发现远处平坦的滩涂中有一个小的凸起物。当我停下车仔细查看时,发现它好像在动。

我觉得这是异常现象,马上往滩涂中走去。泥泞的湿地让我寸步难行,泥浆把我脚上的靴子都盖上了。我不得不停下脚步,再用望远镜看一看那物体。这下看清楚了,原来是一只灰鹤!

在泥浆中,那只灰鹤艰难地从爬卧状态变成站立姿势,虽然站立后有些不稳,一边的翅膀有些松弛,羽毛沾满了泥浆。

从我多年的保护经验来看,它的翅膀骨骼垂落,可能是断了,可能再也无法飞翔了……

我继续朝它的方向前行,随后它也往远处走,好像在和我特意保持着一种距离。我怕它远离我后再受到伤害,便拼命追赶它,把脚一次次从没过膝盖的泥浆中费力拔出……

终于,在离它只有3米远的地方,我在泥浆里用力一扑,把它抓住了。

它用力扑腾,想摆脱我。它的力量非常大,一下子我和它都摔到了泥里。就这样,我们僵持了20秒,最后,我再次把它抱在了怀里,这回我用手攥住了它的嘴,它的眼睛一眨一眨地使劲看着我,我也看着它。

救助鸟类这么些年,我是头一次碰到这么有个性的灰鹤。当我打开巡护车的门,要把它放进救助笼中时,我发现它看我的眼神好像在说:“我不需要救助,我要在自然中优雅地死去。”

我静静地看着它的眼睛,被它这种眼神深深打动。于是我关上车门,带它来到水库边一个干净的水域旁,把它羽毛上的泥清洗了一下。洗干净后,我松开了双手,说了一句:“祝你好运。”

它一下子用它那长而有力的双脚一弹,从我背后跑到了水边。它头也不回地走了大约50米远,停住了,开始整理羽毛。看得出,它越来越高兴,越来越放松了,还时不时地抖动羽毛。看到我没有跟过去,它轻松地在那里悠闲站立着。

此后,我每天都来这里看它。它优雅的脚步是那样高贵,那样与众不同。可慢慢地,它的脚步越来越沉重,直到第四天,我看它时,它也看着我。天上其他灰鹤在上空飞过时都对它鸣叫,它却专心对着我鸣叫,鹤声嘹亮、悦耳。

就这样,那天日落之前,它趴下了。我用望远镜看着它,没有任何挣扎也看不出任何痛苦,它优雅地死去了。

我给了它自己选择的机会,因为翅膀断了,救助后也无法重返自然,只能在救助笼中生活,由工作人员养老送终,而这只灰鹤,个性如此顽强,那就尊重它的选择吧……

从那时起,我记住了灰鹤与人保持的距离,100米左右,这是我现在经常给志愿者强调的人与灰鹤的警戒线距离。

直到现在,每年都有万余只灰鹤在我面前降落,每一次,听到灰鹤鸣叫,我都会感觉幸福。

后来,当地有个放羊的老人给我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放羊的老人说,这样的,就是头鹤。

(选自《意林》2015年11期)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段写灰鹤翅膀受了重伤,但还“艰难地从爬卧状态变成站立姿势”,可见灰鹤竭力保持优雅的姿态,保持尊严。

B. 段写我费力追赶灰鹤,捉住灰鹤,这是从侧面烘托灰鹤不愿意被人抓住。

C. 段写我放走灰鹤前给它的羽毛清洗干净,说明我理解了灰鹤,是在成全灰鹤的心愿。

D. 段灰鹤为重获自由,重获生命而“越来越高兴,越来越放松”。

2.段说我最喜欢灰鹤是因为“它经常和我们朝夕相处”,仅仅是这个原因吗?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具体分析一下。

3.品读画线语句,分析作者表达的内心情感。

(1)我静静地看着它的眼睛,被它这种眼神深深打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到现在,每年都有万余只灰鹤在我面前降落,每一次,听到灰鹤鸣叫,我都会感觉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的意见如何?为什么呢?

5.对于灰鹤的“死”,有人认为死得光荣,也有人认为不值得,联系实际谈一点你个人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邹忌八尺有余  ______________   (2)朝衣冠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也________________           (4)王之甚矣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并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关键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B. 妻、妾、客的回答,虽然同为赞扬,但态度语气明显不同。妻是热情的,妾是逢迎的,客人是畏怯的。

C. 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大成效。

D.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4.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四面残歌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3)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冢累累。(《乐府诗集》)

(4)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5)半匹红绡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6)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8)_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9)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诗人因朋友远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极致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家风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承载,是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对规范人们言行、提升良好的社会风气有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近年来,重庆市以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为主题,通过议家风、立家训、传家礼、评家庭等形式,广泛开展“家风润万家”主题实践活动,85万多家庭、近300万人积极参加,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生活,成为人们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材料二:在巴南区丰盛古镇,古镇的每个门店上都挂着一块写有老百姓家风家训的牌匾。如77号的“为人和善朋友多,做官清廉百姓敬”,49号的“教育孩子讲科学,言教身教相结合”,就连71岁的手工秤匠人的门梁上也悬挂着“一丝不苟做秤,公共平平做人”。一位游客颇有感触地说:“传承家风与旅游文化相结合,不仅教育了当地百姓,也把家训中蕴含的道理传递给往来游客,这真是点睛之作。”

材料三:巴南区全善学校大力倡导和弘扬“善”文化,通过“尚善”教育,培养学生的“善心、善言、善行”,就是要在学生的心中播下善良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滋润心灵,惠及他人和社会。学校通过“传家风”、“育家风”、“树家风”等一系列尚善德育活动,传承优秀家风,培养良好校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心灵。

(1)请你结合三则材料,说说重庆市用了哪些措施来培养良好的家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任选古镇门店的一则家训,拟写一条信息发朋友圈,分享这则古训给自己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级准备开展一次关于“培育好家风”的主题班会活动,假如你是活动主持人,请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结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水浒》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__________,善射的是小李广________,善行的是神行太保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片配文字。

请参照示例,为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配上文字,要求结合故事情节,用描写性语言表述图画,不超过60字。

图1 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       图2 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

 

示例:图1

配文字:出了西直门,连一辆车、一个行人也没遇上,祥子知道事情要坏。他刚要抄土路走,就连车带人被十来个乱军捉了去!

图2

配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