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四川宜宾卷)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浩荡离愁白日斜”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愁绪的繁多、深广、延绵不绝。
B. “沉鳞竞跃”“锦鳞游泳”“呷浪之鳞”均以鳞代指鱼,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生动具体,形象鲜明,使事物特点更加突出。
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深刻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国家危亡、亲人离散的痛苦。
D.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结构匀称。
下面对杜甫的《春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胎炙人口的佳作。
B. 在颌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 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 首联中“深”字形象地描写出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接凉的景象,流露出诗人优国伤时的感情。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白杨礼赞》)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生子优患,死于安乐》)
(3)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
(4)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酒(其五)》)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xiè(______),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背影》)
(2)她chóu chú(______)(_______)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背影》)
(3)它没有婆娑(______)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白杨礼赞》)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区嶙峋(_______)的技干就是一幅好面。(《苏州园林》)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清明节的田野上,有踏青的乐趣;中秋节的月亮里,有遥寄的思念;重阳节的菊花酒里,有老人的笑容;腊八节的腊八粥里,有母亲的味道。除夕的年夜饭里,有团圆的喜悦……
请以“______节的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有时细节是魔鬼,它可以让高楼瞬间倒塌,可以使优势瞬间化为乌有;有时细节是天使,它会给执着于细节的人带来收获的喜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注重细节,你都会有所收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比坏心理腐蚀社会道德
近年来,一些领域的道德状况令人担忧:人际关系恶化、社会诚信缺失。更可怕的是,一些人其实已经看到了这种情况,但出于一己私利,不是努力去疗救它、修复它,而是自觉不自觉地甚至无所顾忌地参与到对它的进一步破坏中。
他们之所以会这么做,并非是缺乏明辨是非好坏的能力,恰恰是在具备这种辨别能力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作恶和犯错。近几年流行的官场小说、宫斗剧就是这种社会风气投射到文艺创作中的一个结果。这些作品的一个共同主题是权谋:谁的权术高明谁就能在社会或职场的残酷“竞争”中胜出;好人斗不过坏人,好人只有变坏,变得比坏人更坏才能战胜坏人。电视剧《甄嬛传》就是一个例子。甄嬛刚入宫时还是一个心地善良、简单淳朴的女孩,但在残酷的宫廷环境中,时刻受到以皇后为首的宫廷势力的暗算和迫害。经历了一系列惨痛教训后,她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你必须比对手更加阴险毒辣,你的权术和阴谋必须高于对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说,你必须更坏才能战胜对手。最后,甄嬛终于通过这种比坏的方式成功地加害皇后并取而代之,这就是《甄嬛传》传播和宣扬的价值观。
对比同样表现宫廷斗争主题的韩剧《大长今》,可以看出两者价值观的差异:大长今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同样受到恶势力的迫害,但她没有通过比坏的方式战胜后者,而是始终坚持自己的道德立场和做人原则。这样,作品的主题就是:只有坚持正义才能最终战胜邪恶。也许有人会说,《甄嬛传》比《大长今》更真实,因为生活就是只有学坏才能生存。且不说这种对生活的理解是否过于狭隘、偏激,退一步讲,文艺作品也应该高于现实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现实。在评价历史题材作品时,最重要的标准不应是真实性标准,而是价值观标准。不正确的价值观会导致观众把不正确的生活理念带入现实社会。
我相信,绝大多数观众不可能没有基本的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不可能不知道甄嬛用来对付对手的权谋与诬陷手段是不对的甚至可耻的,但一些人仍然选择了以甄嬛为榜样,选择了以恶抗恶。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明知其恶而作之,明知其非而为之。比坏心理的大面积泛滥,将会对社会道德造成巨大腐蚀。
当然,文艺作品中的以恶抗恶、以坏抗坏的主题,根本问题还是现实社会存在鼓励学坏的土壤或鼓励作恶的环境。在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中,一个人如果学做遵纪守法的好人,用自己的行动去实施合乎道德的行为,有可能会发现自己和环境、和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发现自己总是吃亏,被嘲笑,被冷落;相反,做坏事、做不道德的事则可能风险很低,甚至没有风险。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不是人们缺乏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而是他觉得没有必要非得去遵纪守法,也很难不做错事,更不要说做好事了。
在这种比坏心理的影响下,一些人不仅不会产生悔过与愧疚心理,相反还会产生冤屈和倒霉心理,或者投机与侥幸心理。即便他们真的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被绳之以法,也无法对整个社会产生警示意义,顶多只会觉得,这些人不过是倒霉蛋罢了,比他们更坏的还大有人在,而且一样过得很“潇洒”。
如果任由这样比下去,我们的社会、我们的道德只会越来越糟糕。要彻底改变这种比坏风气,必须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诚信文化。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诚信文化也需要载体,更需要人去躬行。在这方面,我们的文艺作品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除了加强维护诚信的制度建设,我们还必须“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应该成为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1.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简要分析第两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3.比坏风气的盛行,会对社会道德造成怎样的腐蚀?
4.第段画线句“在评价历史题材作品时,最重要的标准不应是真实性标准,而是价值观标准”中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5.请你为清除社会比坏心理提两条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