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缔造 度假村 门可落雀 浮想联翩 B...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缔造        度假村    门可落雀      浮想联翩

B. 喑哑        绵里针    瑕不掩瑜      噤若寒蝉

C. 诸侯        清一色    销声匿迹      郑重其是

D. 脉搏        黄粱梦    冥思遐想      面面相觑

 

B 【解析】试题分析:B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A.门可罗雀。 C.郑重其事。 D.黄粱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聚       强/风雨顺      陟罚臧/极泰来

B. 仰/养       笨/相形见      得量力/来踱去

C. 项/脖       争/气冲牛      寡廉耻/屡见不

D. 水/悔       高/鬼鬼祟祟      然长逝/鞠躬尽

 

查看答案

写作

以“触动我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③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世界不只有一种颜色

①我小时候的笨拙程度在当地是出了名的。 

②11岁时给寺庙当义工涂廊檐,却不小心打了竹架板上的颜料盘,画漆翻落下去,将下一层义工的头发染得五彩斑斓,那种防水漆无法用水洗掉,只能用煤油,煤油的味道十分难闻,看着同伴因为我的失误而被煤油洗头,心里感到十分不安。让人更加无法容忍的是,仅隔一天,我又打翻了颜料盘,并且成功地落在了另一个人的头上。  

③那个人在颜料盘扣在他头上的瞬间用手紧紧地摁住它,当他抬头往上看时,发现了我那张圆圆的,充满内疚的脸。他愤怒地问,怎么又是你,然后告诉我,他只有一个要求,不要用煤油洗他的头。  

④我立即想出了更好的办法——剃头,对方起初并不同意,但我告诉他,我会陪他一起,将自己的头发也剃掉的,他脸上闪过一丝意外的神情,好处是,他答应了。但事实出乎我们俩人的意料,他剃完头发后,我用很凝重的声音告诉他,颜料已经连头皮都染了。只能用煤油再洗一次了。那一刻,我在他的眼中看到了想要吞噬我的火焰。  

⑤我不得不换成从下往上用铁锹扔水泥的工作,结果因为用力过猛,水泥变成一条线,直接贴在了对方身上,看着对方一砣一砣地从身上往下扒水呢,我吓得瞬间石化。  

⑥中午吃饭时,有位女生因为我笨得出名,故意坐得离我远一些,以免被我误伤。谁知我不甘接受这一事实,心想一定要在吃饭速度上超过她,谁知用力过猛,碗里的面条飞弹而出,落在了那女生身上。  

⑦当时唯一的安慰是,我发现了一个跟我一样笨拙的男子,他用铁锹勾上面的水泥桶,于是我们看到了他被水泥浇灌的情景,别人都笑得快要岔气。唯独我不笑,我有什么理由笑一个和我一样笨拙的人呢,我走过去安慰他说:我不会笑你的。那人用疑惑的眼神看我,我说,因为我长大后,会和你一样笨的。  

⑧他突然双眼放光,极为激动地问:你是黄保余吧?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我的影响力有多大。后来我妈跟我说,你看你,干活不行,吃饭不行,说话也不行,当不了官也当不了民工,以后怎么混。  

⑨我也认同母亲的,我干活不行,当不了官也当不了民工,但我当老师教写作还可以的,上中学时出版了长篇小说,并因为这部小说,被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中国少年作家班评为首届“中国十大少年作家”。主编的图书出版后,每本都畅销。但是,无论我怎么学习,我的普通话还是不够标准,但更多的学生喜欢听我讲课,我们的学校里汇集了全北京语文最优秀的孩子。  

⑩后来想,世界不只有一种颜色,为什么我们非得在某一处涂得那般辛苦,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也许更有意义。  

我们单位的设计寇寇老师每周有四个半天去教小学生画画,孩子们常问太阳可不可以涂成蓝色、树叶可不可以是红色、向日葵可不可以是绿色?寇寇老师总是让他们涂成自己想要的颜色。    

在中国,太多的人很忙很累,或许我们眼中值得涂的色彩太少了,才在某一处涂得那般辛苦。

1.如何理解题目“世界不只有一种颜色”中“颜色”的含义?

2.本文遥取了四件小事表现“我”小时候的笨拙,仿照示例,补全四件小事。

(1)“我”

(2)“我”将水泥扔到别人身上。

(3)“我”

(4)“我”

3.在下面的段客序号中间用“//将文章分成三个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4.文章第②段中,当那个另子被水泥浇翻时,为什么唯独作者不笑?

5.从人物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新第③段的画线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远尘淡墨调烟雨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而是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竟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⑦书画行走瓷板,笔墨线条在釉彩间舒展舞蹈,古典诗文在瓷板上低吟浅唱,刚强者有了柔软的面容,柔软者有了刚强的筋骨,正合乎中国人的太极之“道”。惟其得道,“瓷”与“书画”这两门中国传统技艺蕴含的人文精神、审美理念和艺术感染力才能更长远的彰显。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2.阅读全文,说说“瓷”和“书画”这两门传统技艺维合蕴含了哪些值得人们欣赏的品味?

3.中国陶瓷从技艺背身成为艺太需要一个过程,朗读(1)(2)段,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文字。

古陶瓷文字——陶瓷模印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3)(4)段,说一说瓷板作书画和纸上作书画的区别。

5.文章第五段列举“珠山八友”的列子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指通豫南,达于汉

(2)曾不能魁父之丘    

(3)寒暑节,始一反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

B.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音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 愚公包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 墨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肯定和颂扬。

4.选文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要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塑造最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