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二)
李存审①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②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③生于膏粱④,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②镞(zú):箭头。③尔曹:你们④膏粱:膏,肥肉。梁,精米。表示精美的膳食。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管夷吾举于士/入则无法家拂士
B. 国恒亡/去国怀乡
C. 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
D. 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请简述(一)文的论证思路。
4.语段(二)中李存审为什么“授以所以镞”?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绿色塑料
①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③“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④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⑤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⑥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硷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⑦转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索姆维尔等人研制的。他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一种叫做营养佳良产硷杆菌的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生产塑料的基因,然后把这一基因转移到一种遗传结构简单的油菜子属植物中,培育出一种适宜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秆、根都能长出多羟丁酸颗粒塑料,用这种颗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受索姆维尔研究的启发,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则干脆将这种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含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不久,人们就可以像种植庄稼那样大面积种植和收获塑料了。
⑧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哪些内容。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绿色塑料”有哪些特点?
4.仔细阅读第⑤、⑥段的内容,说说“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和“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有什么异同。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烧饼葛
①每天凌晨四点半,小葛照例起床忙碌,烧水、和面、醒面;剁馅,搅馅上劲;五点四十分,面醒透,开始一遍遍折叠面坯,刷油;之后才是揪坯子包馅,擀薄面饼,撒芝麻;五点五十五分,第一炉饼入炉;五点五十八分,给上学去的孙子买烧饼的老人家已经在排队,心急火燎地抻着脖子看,第一炉饼是否能轮上自己。
②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他很牛,别看满头面粉就像在他的头发上下了一场雾凇,冬天,零下五六度的天,夹袄也不能有袖子(不然,伸胳膊到炉内贴饼不利落),冻得通红又烤得通红的两条光胳膊上,戴一副花护袖,样子滑稽。但他就有通身的本事,让白领们也寻香而来,先把车停在老远的停车场,穿小巷、过窄桥,再穿小巷,到他这里来,老老实实排长队。
③小葛有啥本事?原来,如今打烧饼的人技艺下降,有馅料的烧饼几乎全赖电烤箱烤制。小葛的烧饼,敢包着鼓鼓的馅料下火炉,钳上来不掉酥皮不破相,真是本事;会吃烧饼的人,好的就是烧饼咬开的第一口,扑鼻的烟火气。按小葛的话说,电是死的,炉火是活的,电烤箱烤出来的烧饼,就像“做题做呆了的傻小子”,单是熟了,一点香气和趣味也无。炉火燎出来的烧饼,香气是立体的,这一面和那一面、外壳和内芯的香气完全不一样;火候恰到好处时,烧饼壳上的白芝麻都被燎成金黄色;做馅料的野葱和萝卜丝,辛辣劲全无。骨子里的甘香绵柔,一层层发散出来。
④小葛凡事爱琢磨,这跟他的经历有关。在小葛的老家,男孩子若是子承父业要做烧饼的话,一般从十八岁就开始练习各道工序了。小葛心高,高中毕业后,在外面换过四五份工作,保安、仓库保管员、安检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都干过,这一耽误就是十年。母亲一直担心家传的好技艺会断了档,父亲却说,你由他去,心里不甘愿,打出来的烧饼没人吃。
⑤果然,到二十九岁,小葛带着老婆孩子回了家,恳求跟父亲学做烧饼。父亲说,好啊,老规矩,先揉半年面。把面揉活了,我再教你第二步。
⑥起初揉面,小葛那个狼狈,光是夏天不能用空调和风扇就够他受的。小葛开玩笑说:“着了风面团就感冒了,起硬皮儿,再怎么揉,都不会起那层活泛的光。”揉面就像练功一样,讲究的是一气呵成,中间最好别有停顿。小葛刚开始不懂,揉面时觉得眼皮重,照镜子一看,眼睫毛上都是白面粉,就去舀瓢冷水洗了脸。好嘛,就耽误这么点工夫,那炉饼就被父亲的老客挑毛病“面没发妥”。父亲问他中途是否走开,小葛才恍悟那个脸冼坏了:“回来就感觉面团的外面有点发硬,加上洗过脸手温低,面就醒不到位。”补救的秘方父亲也教给他:添一饭勺的蜂蜜,一大团面就救回来了。但这样做增加成本,而且饼偏甜,有些客人不见得喜欢。
⑦打十年烧饼,日复一日,有没有厌倦的时候?小葛笑:“做一万个饼,能跟做第一个那样有兴致,搁谁都是个难题。”支撑小葛把事情做下去的,是一位快九十岁的台湾老兵,老人家苏州人,二十岁之前在苏州和南京都住过,自八十二岁起,发宏愿要回来找“小时候的味道”,曾一个人在苏州小旅馆里住了十天,换不同的面馆吃了二十三碗焖肉面,“没有一碗达到我小时候的水准”,这种“回不去了”的怅惘,简直无法言说。还好,他回南京寻访故旧时,老友的孙媳给他买了“小葛烧饼”,老人吃得热泪直流,说要带一百个烧饼回台湾,“原来老味道还没有绝迹”。
⑧那天,小葛破例为这位客人多出了四炉饼。台湾老兵让他意识到,把看似微不足道的手艺传下去是有意义的,它跟每个游子牵着魂,绊着魄。
(摘自《小小说月刊.上半月》作者:明前茶)
1.第①段写个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2.请品析第②段划线句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先把车停在老远的停车场,穿小巷、过窄桥,再穿小巷,到他这里来,老老实实排长队。
3.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文中的小葛的主要性格?
4.有人认为小葛很傻,像他这样做烧饼辛苦劳累,数量有限,远不及电动揉面,电炉烤制做烧饼的经济效益高,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做题。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无论在走路、等车、坐车、吃饭等何种场合,只要有空闲,都会习惯性地掏出手机,双眼紧盯屏幕,低头刷微博、玩游戏、发微信。时刻关注手机上的动态。走到哪儿都低头摆弄手机的“低头族”已经成为街头一景,很多人已经不自觉地“被”加入了“低头族”。
材料一 一名女子在搭乘上海地铁的时候,由于太醉心于看手机,竟然径直走下站台,直至轨道,让人捏了一把冷汗。
材料二 人民网1月26日电1月22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较2014年底提升了2.4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网人群的占比提升至90.1%,手机依然是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首要设备。
材料三
(1)什么是“低头族”?请根据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出两条主要信息。
(3)据调查,中小学生手机拥有率已经达到了73.8%,手机上网率达到了44.7%。作为一名中学生,写一段话表达你对中学生手机上网的思考。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③不少于50字。
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阐述理由。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起源地。当前重启共建“一带一路”,将促进“一带一路”沿海国家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是推动河南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利于提升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打造内陆经济发展高端开放平台。地处内地的河南建起了全国第一个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构建全国首屈一指的米字型快速铁路交通网络,形成了一个东连大海、西接中亚的陆路口岸体系,开通可发车密度、货运总量、境内外集货分拔范围全国第一的郑欧班列,重新塑造全国对外开放大省地位。
(题文)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路上,用七十二变,与妖魔鬼怪斗法,请从“车迟国斗法”和“险渡通天河”中任选一例简要叙述其故事情节。
(2)请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小故事介绍内容并阐述意义。
①《乌龟与鹰》(《伊索寓言》)②《园丁和主人》(《安徒生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