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注释:①阮光禄:阮裕,曾做过紫金光禄大夫。②剡:地名,在今浙江。③何……为,干什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意借而不敢言  欲:___________   ⑵不碎焚   之: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阮裕是个怎样的人?

 

1.1)“欲”指“想”; (2)“之”是代词,它指阮裕的车 2.译文:我有车却让人不敢借用。“而”连词,表转折,翻译为“却、但”;“使”翻译为“让”;“借”翻译为“借用、借条” 3.(1)从…看出;(2)乐于助人、大方;一丝不苟、严于律己 【解析】 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欲”:想。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之”作为虚词,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而”“使”“借”等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从“借者无不皆给”看出,他是一个乐于助人、大方之人。“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并且最后“遂焚之”,说明他是一个一丝不苟、严于律己之人。 译文:阮光禄在剡县,曾经有一辆漂亮的车子,来借的没有不借给的。有个人要葬他的母亲,心里想借却不敢开口。阮光禄后来听到了,叹一口气说:“我有了车子却使人不敢来借,还要它干什么?”就把车子烧掉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友:日期。

B. 尊君在:不是。

C. 去后至:然后。

D. 对子骂父,是无礼:就。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雪骤             相委

B. 儿女讲论文义       陈太丘友期

C. 下车引             左将军王凝妻也

D. 谢太傅寒雪内集     期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

B. 元方对友人先是斥责后又置之不理,表现了元方的无理。

C. 面对友人对父亲的负面评价,元方从信用和礼貌两方面反驳了他。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反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D.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而有信,否则会自食恶果。

4.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⑵元方入门不顾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选项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首联先写“客路”后定“行舟”,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全书由《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五猖会》等十篇文章组成。

B.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C. 《朝花夕拾》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性格特点是迷信、不拘小节、朴实。

D. 《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无常》 。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有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话剧《茶馆》 《龙须沟》 。

C. 马致远,号东篱,元朝著名戏曲家,散曲家。他的散曲代表作是《天净沙· 秋思》 。

D.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蒿里行》 、《观沧海》等,《观沧海》写于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大胜而归的路上。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的语调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的草原带和森林带。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森林里各种鸟类,鸣声不断。

①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A. ②③①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