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十二)根据下面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白公馆里齐晓轩和成岗等地下党在图书馆的楼...

(十二)根据下面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白公馆里齐晓轩和成岗等地下党在图书馆的楼板下秘密集合时,与图书管理员老袁常用古诗作为暗号。请将下列诗句填到对应暗语后的横线上。

A.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有人来了”的暗号是:___________

2.来的是“自己人”的暗号是:___________

3.“人走了”的暗号是:___________

 

1.B 2.C 3.A 【解析】 1.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根据原著中相关情节可以知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代表的意思是“有人来了”,B项正确。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同时也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C项正确,来的是“自己人”的暗号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A项正确,人走了”的暗号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十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①家训是先辈留给后人立身处世、持家  ①  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家训在中国源远流长。据《史记》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周公旦由于要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以自身经历来告诫他为人为官的准则。从此,周公训子便成为一段中国家训文化中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③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生动感人的名人家训,如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朱伯庐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当念物力维艰”等等。它们感来者,   ②  后人。

④近年来,随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潮的兴起,凝聚祖先智慧的家训,又重新在子孙后代的耳畔响起。以吴越钱氏为例,近年已经恢复了祭祖时恭诵《钱氏家训》的仪。为了便于今人记诵,古老的《钱氏家训》采用了新的形式,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章。个人章强调“  甲  ”;家庭章强调“  乙  ”;社会章强调“  丙  ”;国家章强调“  丁  ”。

⑤在今天,那些千古流传、有广泛影响的优秀家训已经远远超出了“家”的范畴,成为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源泉

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zhāo) “仪式”中的“式”字笔顺,第二画是“横”

B. (zhào) “仪式”中的“式”字笔顺,第二画是“斜钩”

C. (zhāo) “仪式”中的“式”字笔顺,第二画是“斜钩”

D. (zhào) “仪式”中的“式”字笔顺,第二画是“横”

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置业   滋养    B. 治业   滋养

C. 置业   滋润    D. 治业   滋润

3.下列词语中的“就”与“就封”一词中的“就”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就业    B. 持就火炀之    C. 功成名就    D. 瞬息可就

4.依据文段,在文中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

②“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③“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④“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

A. ②①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②①④

5.《钱氏家训》中,“家庭章”和下列《论语》中内容一致的一项是:

A.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B.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C.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D.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查看答案

(十)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北京建国门立交桥的西南角,有一处被车流包裹的静谧之地——北京古观象台。在这一方天地中,我们可以感受古代天文科技的魅力。

观象台下,径通幽处,日晷、月晷和星晷忠实地记录着这个星球的日升月落、星辰运行。观象台上,陈列着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等8架清代铜制天文仪器。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天文观测工具,还是举世无双的历史文物珍品。

古代的国家天文台称呼为“钦天监”,这个部门承担着观察天象、颁布历法、提示节令和时间的重任。农历十月初一这天,故宫午门上会举行隆重的大典,钦天监要将算好的下一年的历书献给皇帝,再由皇帝向全国颁布,下一年的生产生活就有制可依了。

如今,古观象台周边早已高楼林立,星空不再清澈,观测的任务也搬到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但当你眯起眼睛,似乎还能想象夜(幕暮)降临时,天官提着灯笼走上高台,熟练转动仪器,计算着这个城市上空的星辰运转。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横线处字形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径通幽(qū)      夜幕    B. 径通幽(qū)     夜暮

C. 径通幽(qǔ)     夜幕    D. 径通幽(qǔ)    夜暮

2.下列加点的“举”与“举世无双”中的“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一反三    B. 目无亲

C. 国上下    D. 案齐眉

3.下图中的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垂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当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出现了表的影子。根据影子方向和长度,就能读出时间。下列能表示圭表工作原理的成语是:

A. 气象万千    B. 斗转星移

C. 立竿见影    D. 夜以继日

 

查看答案

阅读“阳光•青春”主题活动的寄语,完成下列小题。

青春,青春

青春是生命中最美的诗行,

“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

青春是绿色的,如草原蓬勃坦荡。

青春是金色的,如阳光普照四方。

青春是彩色的,如百花迎风绽放。

以勇敢战胜怯懦,用梦想指明方向。

向前,向前——

因为我们选择了远方。

裹足不前?不,

我们无惧担当;

墨守成规?不,

我们自有新的篇章。

同学们,朋友们

志存高远,百折不náo,

让青春无怨无悔,

让岁月溢彩流光!

1.对寄语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及横线处字形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懦   qiè     “如”字的第一笔是:一     百折不饶

B. 懦   qiè     “如”字的第一笔是:ㄑ     百折不挠

C. 懦   què     “如”字的第一笔是:一     百折不挠

D. 懦   què     “如”字的第一笔是:ㄑ     百折不饶

2.对寄语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寄语中将“青春”比喻成“初春”“朝日”“百卉之萌动”,表现了青春的蓬勃与美丽。

B. 寄语中反复使用“向前”,强调了青年人在梦想指引下所具有的勇敢与执着的特点。

C. 寄语中用设问“墨守成规?不,我们自有新的篇章”,强调开拓创新是青年人的品格。

D. 寄语中“让青春无怨无悔,让岁月溢彩流光!”运用对偶,抒发了对青春的留恋之情。

3.冒号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示下文;叹号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祈使的语气。你认为寄语中方格处可以运用哪种标点?结合寄语内容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上的许多风云人物在北京城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留下了可供后人瞻仰的故居。在故居中,你可以触摸历史,感受情怀。一代国母宋庆龄、思想巨匠鲁迅、革命先驱李大钊、文学大师茅盾……他们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心中传承。

北京的名人故居,主要集中在东城、西城两个城区。鲁迅故居位于阜成门地铁站附近,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这座四合院虽然简朴,来参观的人却是络绎不绝。展览以时间顺序记录了鲁迅的一生,有先生生前的衣物、文房四宝等文物3万余件。

当然我们也会想起老舍,想起他笔下那些活灵活现的北京人【甲】祥子、虎妞、祁老爷子、大赤包、王掌柜、常四爷、程疯子等等【乙】老舍是北京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他的作品和人格魅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至真、至善、至美的大门。人,应该怎样活着,才不虚度年华【丙】走进老舍的世界吧!

老舍故居位于灯市口地铁站西侧,也是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砖砌影bì____,中心贴个大红“福”字做装饰。后面是“丹柿小院”。每逢深秋时节,院中柿树缀满红柿,令人(身临其境  赏心悦目)。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宋庆龄故居坐落在积水潭地铁站以东。门前碧微漾,岸杨柳轻扬,院内绿树浓荫,廊前湖水环绕。这真是一处雍容典雅、幽静别致的庭园。

1.对文中画线字笔顺和加点字注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波”字的第四笔是撇   (dī)

B. “波”字的第四笔是横钩  (tí)

C. “波”字的第四笔是撇   (tí)

D. “波”字的第四笔是横钩  堤(dī)

2.对文中括号内所填汉字和横线处所选词语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壁   身临其境    B. 璧  身临其境    C. 壁   赏心悦目    D. 璧   赏心悦目

3.下面这段文字出自老舍故居的前言部分。根据语境,在【甲】【乙】【丙】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 【甲】省略号 【乙】句号     【丙】破折号

B. 【甲】冒号   【乙】省略号    【丙】问号

C. 【甲】冒号   【乙】句号     【丙】问号

D. 【甲】省略号 【乙】省略号    【丙】破折号

 

查看答案

(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里长城始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浑堪称世界奇迹。

②作为居庸关重要前哨的八达岭长城,典型地代表了万里长城雄伟险峻的风貌。作为北京的屏障,这里山峦重叠,形势险要。气势磅礴的城墙南北盘旋延伸于崇山峻岭之中,两侧展开的悬崖上有古人所书的“天险”二字,真实地反   甲   (应   映)了八达岭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③长城城墙上还分布着数百座雄关、口,其中规模最大的当数嘉峪关。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防线之间形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因此有了“天下雄关”的美称。在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

④古往今来,无数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也因长城而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   乙   (城   征)人未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借助万里长城,诗人们或赞叹祖国山河的壮丽,或控诉战争的残酷,或表达浴血沙场报效祖国的决心……长城因诗歌的点缀而更加寓意丰富。

⑤万里长城蜿蜒曲折、奔腾起伏的身影点缀着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登临长城,脚踏历史的方砖,品   丙   (味   位)中华民族千年沧桑历史,感悟千百年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们祈祷:愿万里长城永远灿烂,祝福我们的祖国万年长青!

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和划线句的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口(ài)        万字的笔顺是:

B. 口(yì)        万字的笔顺是:

C. 口(yì)        万字的笔顺是:

D. 口(ài)        万字的笔顺是:

2.对文中甲乙丙横线处选填汉字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反映  长征  品位    B. 反应  长城  品味

C. 反应  长城  品位    D. 反映  长征  品味

3.昔日阳关长亭上有一副对联,上联为“悲欢聚散一杯酒”,若让你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阳关玉关门不闭    B. 西北东南万里程

C. 万里长城万里歌    D. 东南西北半生情

4.下面诗句中提到的“长城”与文段中所指“长城”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B.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C.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D.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