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议论文阅读 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 ①“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这句话的意思就...

议论文阅读

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

①“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主张以存疑的态度来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学术观点,同时有主张客观看待自己的意见和学术观点,反对独断专行。这种态度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②不以人蔽己,可以解疑解蔽,推动认识的前进。鲁迅说:“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文艺如此,科学亦然。普朗克教授虽然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但因为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虔诚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所以他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物理学理论因此停滞了几十年。而25岁的爱因斯坦不以人蔽己,他赞赏普朗克的假设并向纵深探索研究,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他又锐意打破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甲】事实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程度的表面性与片面性。谁也不可能“一眼望穿天下事,一书写尽天下理”。如果对别人的观点理论全盘接受,也许就会被错误见解蒙蔽头脑而一错再错了。所以,只有具有不以人蔽己的精神,才能去鉴别前人认识的对错,    ①                             

             ②                                              。罗蒙洛索夫在德国留学时,指出老师沃尔夫的一个论点有错,沃尔夫这位欧洲著名科学家,在自己学生的真知灼见面前,欣然认错,并鼓励他写成论文在校刊上发表。应该说,罗蒙诺索夫后来之所以能够在化学、物理学、天文学等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被人称为“俄罗斯科学之父”,这与他在前进道路上遇到了像沃尔夫这样不以己蔽人的前辈有关。【乙】正是在这些“不以己蔽人”的学者名家的引导下,更多的人才能推陈出新,获得了比前人更高的成就。

    ④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做到不以人蔽己,敢于否定别人的错误认识,固然不容易,但是要想做到不以己蔽人,勇于否定自己的错误见解,就显得更加困难些。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科学家,不仅具有“不以人蔽己”的勇气,而且具有“不以己蔽人”的胸怀,科学因此而发展,社会因此而进步。

    ⑤科学的昌明,社会的进步,需要大力发扬 “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的精神。

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A. 科学的昌明,社会的进步,需要大力发扬“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的精神。

B. 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

C. “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的巨大作用。

D. 不以人蔽己,可以解疑解蔽,推动认识的前进。

2.根据选文内容,选择最恰当的两项分别填入【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认识论从批判老师柏拉图的理念论开始,将希腊哲学的爱智与深思精神发展到顶峰。

②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③北魏文人李谧初师事小学博士孔璠,数年后,璠还就谧请业。同门生语曰:“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

④荀子也曾在《劝学》中说:“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3.根据文章,在文章中①②两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A 3.①才能在实践中去认真考虑,不断思考,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建树。②不以己蔽人,可以解放思想,让许多后进者创造出比前任更高的成就来。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总结。中心论点的总结有以下方法:一是在原文中找,二是根据内容自己概括。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文章题目,二是文章开头,三是文章结尾。本文的题目“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就是中心论点。故选B。 2.此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种类型的题目时,首先确定中心论点是什么,再看论据讲的内容是否能证明中心论点。根据第二段的内容可知选项中的第①句和第③句所写的两个论据有力地证明了本段的论点“不以人蔽己,可以解疑解蔽,推动认识的前进”。而第②句证明的是“提出问题”的重要性,第④句证明的是“先王”的遗教的重要性。故应选A。 3.此题考查补写句子,解答时要联系文章内容来思考。分析第三段的内容,结合横线前后的句子的意思,可知①处应承接前边的“才能去鉴别前人认识的对错”来补写,②处应填写一句总结性的句子。据此来解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诗歌颔联通过东岭寒月、萧萧疏竹、泠泠水声营造了_____________的意境,二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月却被寄寓了之情。

2.诗歌颈联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请对其表达效果做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收录了包括批判封建家长制的《五猖会》,写童年趣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等在内的十部作品。

B.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主要情节展开,展现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苦难生活,因祥子在书中代表着广大人民,小说出版后,老舍先生也因此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C.《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作品借助寓言故事的方式展现了古人无穷的智慧,如《乌龟和老鹰》告诉人们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D.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三位巨匠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悟空因三打白骨精被逐,唐僧一行继续前行,途中见一放光的宝塔,唐僧以为佛寺前往参拜而受困,这一宝塔原是一妖精洞名唤______,八戒、沙僧与洞中妖怪______展开争斗不敌,唐僧最后依赖洞中被俘的______(国家)的公主的劝解才得以脱身。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2)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浣溪沙》)

(4)在生活中我们言在此而意在彼时常用《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查看答案

综合运用。

不久前,有网友发起“光盘行动”,得到许多民众热烈响应,各媒体也迅速跟进,这一活动急剧升温。1月28日,商务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关于在餐饮行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指导意见》。一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餐饮行业节约用餐蔚然成风。现在,多数餐馆就餐者能适量点餐,饭后将剩菜打包。点的饭菜尽量吃完、吃不完的剩菜打包带走,已成为一股清新的消费风潮。

(1)阅读上面材料,为它添加一个标题。

(2)如果你是“光盘行动”的宣传员,在班级你会开展哪些活动?

(3)“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请你参照下面的例句,为食堂餐桌的提示牌上写一则警示语,提醒同学们爱惜粮食践行光盘行动。(要求句式整齐,不超过15个字)

例句①: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②倒掉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查看答案

综合探究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一个道理。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看来目标的制定是要仔细研究的。

你的探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