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写作。 读了记叙文《时光是一贴良药》,你想到了什么? 成长的历程中,我们或许都曾...

写作。

读了记叙文《时光是一贴良药》,你想到了什么? 成长的历程中,我们或许都曾误会过、鄙视过或伤害过某人,时过境迁我们终会明白自己当时的年少无知。请以“我终于明白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按提示语划定的范围选择亲身经历的真实材料;(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

校名、人名; (3)不少于600字。

 

我终于明白了 爬山踏青,是我们家经常开展的一项休闲娱乐活动,记得那是一个春日的早上,晴空万里,我们一家又背上行囊出发了。春天的山岭真美啊!在漫山遍野的葱绿中,点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鸟儿在林中鸣唱,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和煦的春风吹在脸上叫人陶醉。 我们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向上攀登,忽然,跑在前面的我发现登山道出现了分岔,爬山的人多往右侧的大道前行,而左侧的小道则无人问津,我在岔道口停下脚步,思考着,小道上很幽静,而大道上已经人满为患了,从左侧的小道是否也能登上山顶?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于是,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爸爸妈妈。妈妈认为既然大家都从大道走说明那是正确的方向,我们也应跟大家走,少走弯路,我则坚持我的选择,条条道路通罗马嘛!我与妈妈各持己见,争论不休。爸爸静静地观察了一会,最后支持了我,二比一,前进! 我在前面带路,昂首挺胸,仿佛成竹在胸,其实心里真有点儿忐忑,并不能确定这条路就一定能到山顶。越往前走,山谷越幽深,偶尔的几声鸟鸣越发显得人迹罕至。哎呀,我们选择的方向是对的吗?往前走会不会越走越远啊?我们会不会迷路啊?┅┅一连串的问号出现在我脑海里,我有点想打退堂鼓了,趁着妈妈不注意,我悄悄地拉了拉爸爸的衣角,向爸爸投去求助的目光,爸爸明白了我的意思,鼓励我道:“既然作出了选择,就要坚持!”对,坚持就是胜利!经过漫长地攀登,头顶忽然传来有人说笑的声音,好象有很多人,我紧走几步,抬头一看,啊,终于到山顶了,我的心里像是一块石头落了地。我高昂着头,两手叉着腰,得意地站在妈妈面前,“妈妈,这次是我对了吧!”妈妈弯着腰,微笑地用手指点着我的鼻子,说我像只骄傲的大公鸡。 坐在山顶的岩石上,享受着成功的喜悦。爸爸轻抚着我的头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筱筱,上山的路不止一条,只要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坚持攀登,就一定能到山顶。做别的事也是同样的道理,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你不懈地付出努力,就一定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我使劲地点了点头,把爸爸的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我终于明白了,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你不懈地付出努力,走在弯曲的路也能到达成功的彼我叫魏福续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我终于明白了”。首先要把题目内容补充完整,“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所补充的内容是最为重要,从所给材料的提示看,可以补充为“我终于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 良苦用心的意思是极费心思,用意深远,暗里为对方着想,但又不会明显表露。 “你”既可以指自己的亲人,也可以指老师、同学、朋友等其他关系密切的人;既可以指平凡人,也可以指伟人;既可以指熟悉的人,也可以指陌生的人等。这样写作就有了抓手。选好角度,表达真情实感。写记叙文,除了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外,关键是选好角度,表达真情实感。真挚的情感是记叙文的生命线,也是作文成功的关键。考生可以根据作文的立意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小的 “切入口”,由小画面、小人物、小事情入手,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力求“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时光是一帖良药

秦文君

(1)许多人习惯用“灿烂”或是“无忧无虑”这些字眼来描绘学校生活,而我绝不。作为一个真诚、敏感的人,我身处学校时,经常撞见发怒或不快的事,心头积满困惑,且找不到人可 以一吐为快。

(2)那会儿我最不擅长当众歌唱,每次的音乐考试都成了我的蒙难日。一些歌,在家练得滚瓜烂熟,可一走上讲台就唱得结巴起来,有时走音走得追都追不回来。往往我刚唱到一半,音乐老师就挥挥手,说:“好,别唱了,下一个.”她给我的分数是及格,可我从她的脸色来看,总觉得她本想给个不及格,只是怕补考时再聆听我的演唱,所以便给了我一个pass.

(3)最让我心怀愤懑的却是那个物理老师,她说话乡音浓重,特别是说“杠杆原理”四个字时,总是字正腔圆,拖着长长的调门.所以,她一说这四个字全班都要笑倒,有一次,我身后的女生还插话说:“标准的绍兴戏。”此老师是个高度近視,竟把这笔账记在我头上,并扬言说在家长会上见分晓。

(4)尔后的一次家长会,母亲迟迟不归,我忐忑不安地出门迎她,却见物理老师和母亲说着话,一路走来。我躲开去,回家后察言观色,但母亲却只字不提此事我为此伤心了许久,感觉连最亲爱的人都听任外人对我的贬低。渐渐地,在所有的科目中,物理我学得最差劲,就因为那个老师,我对其怀有抗拒。

(5)还有我的语文老师,她显然有那么一点不公,她时常给我的作文一个“优”,但从不点评我的作文,而是将一些获“良”或“优”的同学的作文朗声念出来并大加赞赏.

(6)至于同学间的摩擦就更不胜枚举。比如我将心里话告诉别人,后来竟全班都知道了; 又比如同桌好友与我争论一个不规则英语的拼法时不欢而散; 还有相好的同学中有人的爱好是向老师打小报告; 还有菜日穿了一套可心的服装,可周围的人都说这种衣服像是二十年前的老古董.....

(7)不知相隔多少年,我整理旧物时,竟理出一本音乐课的乐理作业本,只见上面赫然写着音乐老师的评语: 你很认真,但太腼腆……这个评语我以前也将视线从那儿掠过但却没有像如今这么在心里顿一顿,每次考试时,莫不是老师不忍强我所难.

(8)至于那些昔日的校友、同学,如今真是难得一聚,一旦相遇,互相间无比亲切,往往站在路边就会大谈起来,简直旁若无人。谁还会在意以往的小打小闹呢?所记忆的只有那种一块长大的知根知底的亲密无间。

(9)回至于对母亲的那点怨言更是消逝得飞快,因为那次家长会后大约有一年,我终于问起她,那天家长会后物理老师如何向她告状的。母亲睁大迷惑的眼睛说:“没有啊,她只是对我谈了许多学物理的重要性.”到我年长后,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家长,因为我去参加女儿的家长会时总是惴惴不安,害怕老师告状。因为那个人是我的孩子,我将她看得如此重要,每一句可能伤害她的言辞首先都会深深地伤害我。

(10)还有语文老师,我至今不知道她为何不讲评我的作文,但我相信她自有理由。只有当一个人经历了许多事后,才会懂得宽容,懂得将视线望得更远,那儿往往有生活和人生的光芒.

(11)时光能使许多因惑、伤痛不治而愈,那往往不是世界变宽了,而是人心变宽了。心一宽,海阔天空.只是我的物理有一年左右的松怠,底子总是相当差。有时在生活中遇到有关物理方面的常识,耳边挥之不去的是物理老师执拗的声音:“杠杆原理”、“杠杆原理”,如今再想想它,再无可笑的成分,而变成一种难言的眷恋.....

1.“我”身处学校时,经常擅见哪些“发怒或不快的事”? 仿照例子,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老师把课堂上同学的搞怪记在了“我”头上。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语文老师从不点评“我”的作文耿耿于怀。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6)段在叙述上与前文的(2)(3)(4)(5)段有什么区别?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你如何理解第(7)段的画线句?

4.作者说“时光是一帖良药”,这帖良药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变化?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2)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3)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4)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日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回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5)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图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6)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7)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     )

A. 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 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2.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 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 (1)(2)(3)/(4)(5)(6)(7) / (8)(9)(10)

C. 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 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 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3.这段文字批判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照; 批判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照。

4.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 为什么?

A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B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诚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

(1)非淡泊无以志    明_____________

(2)非宁静无以远    致_____________

(3)险则不能治性    躁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l)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3.作者将“淡泊”“宁静”的反面表现概括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将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

4.你想用什么语气读“将复何及”这句话,为什么?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凤凰中学开展了“好读书,读好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数学家华罗庚读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

[材料二]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学识渊博,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的读,就能读透全书。

[材料三] 西汉时期匡街,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但因家里贫穷,点不起灯烛,见邻家灯烛明亮,匡衡便在墙上穿一个孔洞,在洞前映着光刻苦读书。

[材料四] 爱因斯坦读书时,分成三个步骤,他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

[材料五] 范仲淹青年求学时期,过着人不能堪的苦读生活,五年间未曾脱衣而眠,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便以水沃面。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

(1)上面是某同学为“名人读书方法”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两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名言: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仿写 :一本书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给教室拟一则宜传语或写一句有关读书的诗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文段内容,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___________________;宽容是一种镇定剂,___________________;宽容是一束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宽容是一座桥梁,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可以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③可以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A. ②①④③    B. ④①③②

C. ②④①③    D. ②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