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字词积累——读下面一段文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卓先顺,一个让遵义...

字词积累——读下面一段文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卓先顺,一个让遵义众多贫困学子、问题少年、ɡū______寡老人、困难家庭感觉温暖的人,在行善的20多年里,以无私的奉献,______而不舍的精神,不断向人们讲述着人间温情。他榜样的力量,让名城遵义正能量得以传dì______。这些天,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在播放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短片,卓先顺名列其中,此次他入围的是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名单,可通过网络进行投票。投票______止日期为8月16日。

 

孤 qiè 递 ji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自然中有暴虐无常的飓风骇浪,也有潮平岸阔的绿水青山;有摧枯拉朽的雷霆霜雪,也有沐浴万物的和风细雨......生活何尝不是如此,感谢经历,让我们一路收获眼泪和微笑;感谢有你,陪伴我成长的每一天。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以“感谢有你”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文体特征鲜明;

(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大风

莫言

①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抹拖泥带水。

②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③田野里很寂静,坦荡荡地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④他带着我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着一把大镰刀,我提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⑤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⑥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篙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⑦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⑧“爷爷,那是什么?”

⑨“风。”

⑩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1)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掀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查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2)“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1.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主要故事情节

“我”的心理

爷爷和“我”一起去割草

(1) ______

爷爷和“我”遇上大风

(2) ______

爷爷和“我”与大风搏斗,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

有点懊丧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赏析第⑥段环境描写的描写角度。

4.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有哪些好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贵族没落之后

罗屿

上世纪90年代初5月的一个傍晚,木心正赶去为一众旅美的中国艺术家讲授世界文学史,那天阳光极好,木心的心情应当也不错,因为他进门便发了一声感慨:“一路走来,觉得什么都可原谅,但不知原谅什么。”木心还将自己的感念写成诗《杰克逊高地》:“......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或许这位老者在心里已原谅了一切。

生于1927年的木心,是经历过时代磨难之人。只是无论在何种磨难之中,乌镇望族之后的木心一生都保持着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精神标准,拒斥流俗,不肯被时世同化。就像10岁那年,在已经沦陷的乌镇,木心和其他孩子唯一能做的抵抗行动,就是不上日本宪兵队控制的学校,家里为此聘了两位教师,凡亲戚世交的适龄子弟都来上课。期间,他常常一个人住在家族废弃的大房子中,白昼一窗天光,入夜燃烛一支,所有时光都用来读书,写文章。

19岁时,木心离开家乡,先到杭州读艺专,后去上海读美专。1947年,一身叛逆的他走上街头参与反内战学生运动,白天闹革命,演讲、发传单,晚上点上一支蜡烛弹肖邦。木心参与学生运动的结果,是被当时的上海市市长下令开除学籍,后被国民党通缉,不得不避走台湾,直到新中国成立才重回大陆。

但木心的磨难远没有结束。可以想见,这个为文学和艺术而生的人,在“文革”时期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文革”期间,他不能接受陈伯达在一次大会上嘲笑海涅,愤然发声,因而被批斗。

被捕入狱后,别人想看他落魄的样子,他偏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洋洋65万言的《狱中笔记》,如他所说:“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那时的木心从没有想过一死了之。在他看来,以死殉道易,以不死殉道难。“活下去苦啊,我选难的......真正的贵族就是不怕苦不怕累的。一个意大利作家写过,贵族到没落的时候愈加显得贵。”

出狱后,木心被判在上海一家工厂劳改,1977年至1979年再次被软禁。1982年,他旅居美国,之后的一段时间,他默默著述、绘画,作品逐渐被异国认可。但于故乡,他的名字却少有人知晓,直到他被一众旅美的中国艺术家“发现”。

1989年1月15日,在画家高小华的寓所仙,木心开始了他的第一节文学课。此后的几年,他便开始了一场“文学的远征”。在美国生活期间,木心除了与自己的学生见面,大多时间避人避世,只与文学为伴,他本人秉持的原则是:“我养我浩然之气,这股气要用在艺术上,不可败泄在生活、人际关系上。”

对木心的文学成就和文学见解见仁见智,但每个人都可以从文字中读出他的孤峭。作家朱也旷在谈到木心被外界赋予“圣徒”形象时说:“使他超越他人而成为圣徒的,既不是他的禀赋,也不是他的学识,甚至也不是他在逆境中的表现,而是他的心灵,一颗雅尚高洁、向死而生的心灵。”

若木心在世,未见得会欣赏“圣徒”“高人”一类盛誉,他并非文学之神,但经历几多人事浮沉,他始终未曾悖逆自己、悖逆文学,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贵族与最后的大雅。任凭历史的洪流冲刷,真正的贵族不会随波逐流,他们只向内心求生活。

2006年,木心回故乡乌镇定居。回乡第5年,木心去世。在他留下的手稿中有一副对仗工整的遗联,宛如他对自己最后岁月的诠释:“此心有一泛泛浮名所喜私愿已了,彼岸无双草草逸笔犹叹壮志未酬。”

(选自《新周刊》2017年第6期,有删改)

1.第③段提到木心是“经历过时代磨难之人”,请简要概述他经历哪些磨难?

2.本文是一篇传记,为什么大量引用木心原话和别人对木心的评价?

3.结合木心的人生经历,谈谈你对“什么是真正的贵族”这一问题的认识和体会。

 

查看答案

下面是《论语》的六则语录,其中有论述“孝”的,有论述“礼”的,也有论述其他内容的。请仔细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①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②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③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④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⑤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1.论述“礼”的语录是___________。(只填写序号)

2.你认同语录中对孝道的说法吗?请结合其中的一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2)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3)《木兰诗》中反映戍边生活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4)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5)赵师秀的《约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清新幽静的可爱景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