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父亲的刀子 田杕(dì) ①我家西屋的窗台上,有一把刀子,一把锈迹斑...

现代文阅读

父亲的刀子

田杕(dì)

①我家西屋的窗台上,有一把刀子,一把锈迹斑斑的刀子。

②西屋原本是我爷爷住的,爷爷去世后,就没人住了。我爷爷活着的时候,每年都要磨那把刀子,磨得锃亮锃亮的。其实,磨了也没有什么用,但他还是要磨。年轻时,爷爷用这把刀子杀过鬼子,伤过土匪。刀子是爷爷的骄傲啊!

③砍头不过风吹帽,男子汉大丈夫活在世上,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这句话,我爷爷经常挂在嘴边。爷爷骨头架子很大,个儿很高,真有三分梁山好汉的样子。

④爷爷去世后,刀子很久没人磨,就锈了。

⑤不过,现在,我正蹲在院子里,用一块月牙状的磨刀石,磨那把刀子。

⑥刺啦刺啦……

⑦一弯月牙悬于天际。清冽的月光淹没了我冰冷的目光,逐渐唤醒那把沉睡已久的刀子。

⑧刀子啊,刀子!你只要在老歪身上,切上那么一道小小的口子,让火红的血液流上那么一小会儿,我们老田家的尊严就彻底复活了。我一边磨一边想。

⑨老歪是县高中的门卫。那天,父亲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浑身都响的破自行车,顶着刀子般的西北风,满头大汗走了近三个小时,去给我送棉袄,却在学校门口,遇到了麻烦。那是父亲头一回进城。他一口浓郁的乡音,再加上有些紧张,说出来的话就很难懂了。恰好,那天值班的是老歪。老歪是个急性子,三句话没听完,就冲着父亲开了火。父亲也很着急,他害怕进不了门,送不了棉衣,于是就跟老歪争执起来,结果被老歪一拳打在鼻子上,当时,就摔在了地上。

⑩我急匆匆地赶到大门口的时候,正看见父亲蹲在地上,满脸的血。我冲上去就要跟老歪拼命,却被同学死死地拽住了。同学说,老歪是练家子,你打不过他的。真的,我真的打不过他。老歪得有一米八多,浑身的腱子肉,满脸的粉刺,一看就不是善茬。我们经常看见他在传达室外,哼哼哈哈地练哑铃,做俯卧撑,打沙袋。老歪是他的外号,不是说他长得歪,而是说他脾气邪。

⑾父亲身上一点也没有爷爷的影子,他身型瘦小,木讷拘谨,只是一个老实巴交的普通农民。因此,父亲那张血脸在我心底生了根长了刺,令我寝食难安。

⑿放寒假了,在西屋的窗台上,我又见到久违了的刀子,于是就想起了爷爷,想起了他的那些英雄事迹和豪言壮语。

⒀我磨了整整三个晚上,不是非得磨三个晚上不可,其实只要一个晚上就足够了,但我需要勇气,我在寻找爷爷当年的影子。面对强悍如斯的老歪,我——一个文弱书生,真的很需要勇气。

⒁第四天晚上,我正准备继续磨刀子,然而,刀子却不见了。我问父亲。父亲嘿嘿一笑,说,刀子被大刚借走了,咱老田家不能吃亏,不是?很神秘的样子。大刚是横行乡里的一个二流子,据说很能打。

⒂大刚很能打,又有刀子在手,而且又在暗处,定然能够马到成功。我的心渐渐放宽了。

⒃开学后,发现校门口没了老歪邪恶的身影。我想,大刚肯定是得手了,老歪肯定是没脸再干下去,辞职了。父亲那张血脸,随着日益紧张劳累的学习,渐渐淡了。

⒄放暑假了,在街上遇到大刚,问起老歪的事,他却矢口否认,说根本就不认识什么老歪。

⒅回到家,问父亲,他笑笑说:当时怕你去跟人家拼命,骗你的。后来,我给教育局写了封信,再后来就不清楚了。

⒆我再也没见过那把刀子,不过,我发现父亲也有自己的刀子,那是一把 更加锋利的刀子。

(选自《时代文学》2015年第11期)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父亲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的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学校门口)

(1)___________

发展(家里,第四天)

(2)___________

高潮和结局(家里,暑假)

父亲给教育局写了信,老歪离开了门卫的岗位。

 

 

2.第⑨⑩段中极力描写老歪身材高大、急性子、脾气邪,请指出这样写的作用。

3.联系上下文,根据提示赏析句子。 

(1)你只要在老歪身上,切上那么一道小小的口子,让火红的血液流上那么一小会儿,我们老田家的尊严就彻底复活了。(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嘿嘿一笑,说,刀子被大刚借走了,咱老田家不能吃亏,不是?很神秘的样子。(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说说“刀子”在老田家三代人手里不同的含义。

 

1.(1)父亲与老歪发生争执,被老歪一拳打倒在地上。(2)父亲怕“我”跟老歪拼命而惹出事来,故意说把刀子借给了大刚。 2.一是与父亲的身型瘦小、紧张、木讷形成对比,突出父亲被打的原因;二是为下文写父亲怕“我”去跟老歪拼命而给教育局写信的情节作铺垫。 3.(1)“彻底”有深透、完全而无所遗留之意,生动地表现了“我”要为父亲报仇的渴望(或:生动地表现了“我”要为田家找回尊严的渴望)。(2)运用神态描写,“嘿嘿一笑”表现父亲不希望我找到刀子的心理“神秘”有难以捉摸、高深莫测之意,形象地表现了父亲解决问题的智慧。 4.有形的刀子,在骁勇的爷爷手里是保家卫国的工具,在年少气盛的“我”手里是复仇的工具;无形的刀子,在木讷老实的父亲手里则是处事的智慧。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对文本中故事的内容有整体的把握,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按谁的什么事的格式概括即可。文本中故事的起因是父亲与老歪发生争执,被老歪一拳打倒在地上,发展是父亲怕“我”跟老歪拼命而惹出事来,故意说把刀子借给了大刚。结局是父亲给教育局写了信,老歪离开了门卫的岗位。 2.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上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两段文字突出了老歪身材高大、急性子、脾气邪,与父亲的身型瘦小、紧张、木讷形成对比,也点明了父亲被打的原因。这是内容上的作用。在结构上为下文写父亲怕“我”去跟老歪拼命而给教育局写信的情节作铺垫。 3.本题考查赏析句出中的关键词语。作答时,需要明确词语本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彻底”的本义是深透、完全而无所遗留。表现了我为父亲报仇的强烈渴望。“神秘”的本义是难以捉摸、高深莫测。表现了父亲的智慧。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根据文本内容可知,爷爷和我的刀都指的是文中出现的有形的刀,爷爷用来杀鬼子,我想用来为父亲报仇。而父亲用智慧解决了问题,这种智慧就是父亲手中的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周国平

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作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摘自《中国教育报》)

1.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B. 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把“母语”比全“文化母乳”,形象生动地论述了母语在心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在思考、表达和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通俗易懂。

C. 第②段加点的字词“之一”表明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环境因素中的一个,并非是唯一的。该词语的运用体现了议论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D. 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

2.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②③段从母语环境的重要性及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B. 作者坚决否定了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

C. 作者认为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一个教养上有缺陷的人必定难以养成良好的文字习惯。

D. 作者号召我们要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

3.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

常熟有桑悦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之校书,预刊落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则不来矣。”使者,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所著书,颇行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刊落:削除,删去。②衔:怨恨。③渎:轻慢。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是(       )

A. 监司\日扳仲永环于邑人

B. 文意不者\予作文以记之。

C. 两使促之\曾其所不能。

D. 使者下阶,乃已\秦王色挠,长跪而之曰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文 意 不 属 者 索 笔 补 之 学 士 丘 濬 重 其 文 属 使 者 善 遇 之。

3.结合选文,说说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公 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吾固不杀人______

(2)子墨子之守有余______

(3)在宋城上而待楚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所谓为无雉兔鲋鱼者也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诱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

B. 墨子说服楚王时,一连用了颇有夸张意味的三个对比,极言宋国物产丰富和楚国资源贫乏,从而类推出楚攻宋是和有“窃疾”的“同类”。

C.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

D. 《公输》一文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逻辑性强,善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极富说服力。

 

查看答案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旅行是一种有益的探索,美好的旅行能够开阔你的视野,唤醒你的回忆,开发你的潜能,提升你的境界;写作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安静的写作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他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致力于构建和谐美好的城市。 (将“的城市”改为“城市的愿望”)

B. 他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能力即使再强,也不能委以重任。(将“再强”改为“很强”)

C. 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将“在作怪”删去)

D. 有些广告用语不妥帖,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误解甚至费解。(将 “误解”与“费解”位置互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