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面的材料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爱自己,接受自己,展示自我,绽放本色……做真实...

根据下面的材料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爱自己,接受自己,展示自我,绽放本色……做真实的自己,行走在自己的风景里,一切美好,都随之而来。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样的联想或感悟,请以“做真实的自己”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做真实的自己作文 一条街上住着三个裁缝。为了吸引顾客,他们纷纷在门口的招牌上做文章。有两位分别挂上了“伦敦城最好的裁缝““全英国最好的裁缝“的招牌。第三个裁缝很为难,一番思索后释然了,挂牌:“本街最好的裁缝。” 三人的生意不难想象。大概没人会真正相信前两位裁缝门前的招牌:“目标”太远,不现实。大多数人宁愿相信第三位,因为他离真实的自我最近,相比之下更为亲切可信。若是第三位挂出了诸如“全世界最好的裁缝“这类招牌,这竞争怕是没完了。正是因为他在这样的世界中没有迷失自我,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从三人中脱颖而出。可见,做真实的自己有多么重要。 做真实的自己,才不会在这个世界上迷失自己的方向。 现代人越来越像社会这台高速运转机器上的零件,不断被打磨成“制式“型号。真正自我的人已变得越来越少。时常有人在闲暇之余回顾往事时会发出“这是我吗“的感叹。许多人正在变得离自己越来越远。更有甚者,多少人先把自己弄得不成样子,再去压倒别人。这样的恶意竞争在当今比比皆是。而第三个裁缝的明智之处,就在于他能认清自己是“本街“的裁缝,而又自信是“本街最好的裁缝”。 时常有人会叹息这个世界充满龌龊,这个社会满是畸形。人们在叹息和抱怨的同时,也在逐渐迷失,因为他们失去了内心的一分属于自己的平和。而第三个裁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能以一种难得的平和心态,直面那种喧嚣而浮躁的竞争,做了一回真实的自己。 坚持自我是一份信念。这是屈原的“葬身鱼腹”,是陶渊明的淡泊明志,是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是川端康成对美的执著……现代人早已渐少了这些信念,现代的社会也少了些对个人的尊重。但这些都不是人们迷失自我的理由。缺乏信念固然遗憾,内心的失衡也使许多人放下了自己的底线和精神,而刻意对自己进行“改造“。须知,心境对人是重要的;人生的“境“要靠自己去看破。心境的背后则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这个世界有多少人是非不辨,贵贱不分。与其说是素质低下,不如说是内心空虚,因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迷失了自己。 诚然,保持自我并不是食古不化,更不是单纯的保守或封建。“自我“只是个人的态度和原则,现在流行“与时俱进“,“自我“同样可以有所变化。变化之“度“也只有个人心中有数了。 有人问:将来做什么答曰:像第三个裁缝那样,做自己。 【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只要理解这个题目的意思,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题目“做真实的自己”,里面有几个关键性词语:真实的、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当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拒他人于千里之外,而是在稠人广众之中,追求属于“自我”的目标,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事情。可以写议论文,写如何做自己,做一个怎样的自己,对“做自己”有什么样的认识体会等。但忌泛泛而谈,要有明晰的思路,要有思维的层次。可以按照第一人称来写,写自己的故事和感受,也可以写别人的事情或者感受,只要围绕标题来写即可。写这种命题的作文,最好用具体的事例使文章生动具体,切记不要围绕这关键词语空发议论,那样会给人假大空之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墨香书法展示”是教育部开展的“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之一。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走进墨香书法”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材料探究】

材料一:汉字书法是汉民族独创的,它以独特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材料二:汉字书法以“文房四宝”为工具书写情感,是书法家一生学识人品的反映。颜真卿作品的“庄严正直之美”、苏东坡书法的“潇洒飘逸之美”和毛泽东书法的“大气磅礴之美”都是例证。

材料三:三幅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

(1)请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图中三种字体的书法作品,用打比方的方法,说说它们各自的美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观点交流】

(3)根据设置的情境,完成下面对话。

王明:马上就中考了!哪有时间练习书法?还不如多背几个英语单词!

李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亮:李华说得对!时间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们应该参加这项有益身心的活动。

 

查看答案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2.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

B. “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C. 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D. “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同样的韵味。采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

 

查看答案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林水源 _________     (2)阡陌交通_________

(3)余人各复至其家 _________  (4)不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两会与传统文化

【两会镜头】

3月8日晚,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名为“先人与我们同行”的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上,《易之歌》《道法自然》《万世师表》《美哉!诗经》……一篇篇由名家咏诵、交响乐伴奏的作品,让人不由得被传统经典的魅力和风范所折服。

中华经典,“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此前,电视栏目《中国诗词大会》、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以“现象级”的姿态,点燃了国人拥抱传统经典的热情,也让传统经典真正落地,变得可触可感、亲切可人。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指出,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部长通道】

3月3日下午,列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经过“部长通道”时,面对现场“诗词大会”的喊声,陈宝生微笑作答:“好问题!你刚才提的问题,和我最近关心的兴奋点对接了。”他还当场吟诵了两首唐诗。

陈宝生称,传统文化进校园,一要覆盖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时段,这是“固本工程”;二要融汇到教材体系里,这是“铸人工程”,三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

陈宝生强调,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四件事,一是加强教材体系建设,针对各学段特点选择合适内容进入教科书,二是在涉及规律、方法论等技术层面,选择适当教材内容,比如国画、书法、中医药、武术太极等传统文化,三是加强研究阐释及现代性、创新性转换,为学科建设加强培养人才,四是还要推进国际传播,传统文化不仅进校园还要出国境,讲好中国故事。

(摘自2017年3月4日《澎湃新闻》)

【代表建言】

今年春节期间,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走红,很多人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来自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飞花令”的出口成章,更是让很多人惊呼这位00后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那么,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年轻一代身上传承呢?两会期间,不少上海代表建议要重视培养孩子的传统文化知识,并呼吁大力促进传统教育进课堂。

(摘自2017年3月12日东方网)

王本朝认为,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知识分子要“双肩挑”,既要传播传统文化,也要传播现代文化,而且要努力让传统文化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势在必行。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是必然趋势。网络媒体、电视节目、动漫、广告等都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冯骥才指出:“文化不只是知识,学习文化的最好方式是体验。要不断地用新方式、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个过程一定是潜移默化的、渐进的。文化的事情要慢慢做,要踏实做。”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全社会有必要重视起来,让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素质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只有在思想上纠正了某些认识偏差,才能真正上好传统教育这一课。”范小青说。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1.概括【两会镜头】的主要内容。

2.下面说法符合上述材料的一项是(        )

A. 一些媒体优秀节目的推出,正唤醒国人传播传统文化的热情。

B. 我国当代的知识分子更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C. 传统文化进了校园,就是实现了素质教育。

D. 只有传统文化进课堂,才能培养孩子的传统文化知识。

3.阅读上述材料,谈谈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进校园?

4.对于两会代表有关“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呼声你持何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望子成人

易中天

①在我看来,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比得诺贝尔奖重要得多。如果我们对教育的评价目标就是“成王败寇”这四个字,如此急功近利,就是忘掉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②这种评价标准导致的结果是,望子成龙、望子成材、望子成器。龙是什么?怪兽。材是什么?木头。器是什么?东西。就是你要成怪兽,你要成木头,你要成东西,就是不要成人。现在口口声声以人为本,最应该以人为本的应该是教育,可是在中国,最应该以人为本的领域最不把人当人。

③你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过的什么日子。有一家媒体报道说,夫妻两个白天平时工作比较忙,到了国庆长假,孩子问爸爸妈妈能不能花一天时间陪他到游乐园玩一下。夫妻两个开了一夜的会,最后咬紧牙关,下定决心,拿出一天时间陪孩子上回游乐园。玩了第一个游戏,孩子挺高兴。妈妈就问好玩吗?孩子说好玩。“那回去就可以写篇作文了吧?”孩子的脸当场就拉下来了,然后垂头丧气地去玩第二个游戏。玩完第二个游戏,妈妈又过来问好不好玩,孩子说好玩。“那可以写一篇精彩的作文了吧?”孩子说:“妈妈我不玩了。”一天玩的时间都不给孩子,就盯着他的作文,理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我想请问:人生的终点线在哪儿?殡仪馆。可从上到下,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家长,全都是望子成龙。所以现在我旗帜鲜明地提出来,我反对“励志”,反对培优,反对成功学,反对望子成龙。

④我的口号就是:望子成人。什么人?真正的人。有标准吗?有,八个字:真实,善良,健康,快乐。

⑤首先说真实。有人说不可能,这年头你还能全说真话,不说假话?我说能,因为我的真实标准是不说假话。有人说,那你说的全部是真话?我说是。他说那不可能,说真话要倒霉的。我说很简单,你觉得这个真话说出来要倒霉的话,你可以不说。康德说,一个人所说的必须真实,但是他没有义务把所有的真话都说出来。因此真实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你觉得这个真话是不可以说的,你就不说,然后假话你也不说,剩下的全都是真话,这就是真实。

⑥第二是善良。善良不是说要你到街头去做什么义工,或者在学雷锋日去扶老太太过街。周立波在节目里讲,上海每年到学雷锋的那天,老太太都不敢上街,他亲眼看见有一个老太太在马路上过了一上午,因为她要过街的时候有学生把她扶过去,到了那边又有人把她扶过来。善良不是这个意思。善良的底线是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之心,不忍心人家受到无辜的伤害,包括对小动物。所以不但不能行凶杀人,也不能虐待小动物。我们要在法律上保证公民的恻隐之心不受伤害。

⑦第三是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心理的健康比身体的健康还要重要。

⑧第四就是快乐。快乐是非常重要的。在孔子那里,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做事的最高境界是“权”(权衡),治学的最高境界是“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是最高的境界。其实人很简单,成功不成功,是否出人头地,是否光宗耀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快乐。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最后是快乐。

⑨比方说现在为什么大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地去考公务员呢?我非常同情大学生毕业以后挤破脑袋去考公务员,虽然我不赞成,但是我非常理解、非常同情,他们缺乏的是安全感。有一个农村来的孩子就是这样对记者说的:“我也不想考公务员,但是我爸我妈让我考。我爸我妈说:‘孩子,你要考上公务员,咱在村里就不受欺负了。’”他要的就是一个安全感。

⑩所以我们的社会应该给每个公民提供足够的安全感,让每个公民有足够的尊严,不管他从事哪个职业,不管他在哪个岗位上,他都是一个安全的、有尊严的人,这样他才能快乐。这就是我对中国教育的希望。我希望中国教育、中国改革、中国社会能够让我们每个中国公民都成为真正真实的人、善良的人、健康的人、快乐的人,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摘自《南方周末》)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分别用了哪几个分论点来证明中心论点?(写出分论点)

3.文段①、②、③与之后的文段内容有什么联系?全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至少写出两种)

4.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作简要阐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