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①⑴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①⑴催春的雨,引得山茶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⑵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事》,有删改)

1.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

教“我”磨面做饼→_____________→灾荒年做出艾叶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⑴ 催春的雨,引得山茶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⑵ 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3.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划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4.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B. 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

C. 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

D. 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

5.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1.给“我”压岁钱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心佩的去向 2.(1)一个“流”字写出了山茶遍野,茶叶呈现红色,写出了叶嫩,充满生机的情态。 (2)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房子用泥建造的样子,表达出我对奶奶的怀念。 3.奶奶此时可能有一丝嗔怪,有一丝羞赧;表达出奶奶对爷爷深沉的爱和长久的思念。 4.C 5.“淸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地做出了艾叶饼。”这句话暗示玉心佩已被卖掉,换成了米面。为后文没找到玉心佩作铺垫;表现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 【解析】 1.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情节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然后将要填写的情节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文章在写奶奶教我磨面做饼后,第五段主要写奶奶给我压岁钱的事,第六段写奶奶荒年清明节做艾饼,然后第七段就写了奶奶得病时对爷爷的思念,最后第八段写奶奶临终不说玉佩去向。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流”字写出了山茶的颜色和生命力;第(2)句中“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是排比的修辞,突出了老屋的特点,流露出对奶奶的深深怀念。 3.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揣摩。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句子意思,明确句中的“你个外人”指的是谁。根据奶奶语言的后半句,可知这里的“外人”指的是爷爷。前句“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可以判断病中的奶奶是想起了与爷爷之间的往事,那“红晕”便是想起往事的“羞”态,由此可以判定,奶奶是深爱着爷爷的,说这话时无比的幸福,犹如见到初见爷爷时,脸上满是娇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词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湖从古著羁臣。(陆游《哀郢二首(其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道是身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

(3)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4)《游山西村》中暗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意境新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诗歌作品305篇,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列为“五经”之一。

B. 古代用地名称呼人,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以官职称人,所以杜甫称杜工部;也用字称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就是刘禹锡阔别多年的诗友白居易;“号”,是名和字之外的称号,一般用于自称,以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如陶渊明,号六一居士。

C.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有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共130篇。这部书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他们分别是法国喜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夏洛克,俄国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英国戏剧学家莎士比亚笔下的葛朗台。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①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②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A. ①④②③    B. ③①②④    C. ④①②③    D. ④②③①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现代著名作家吴伯萧的籍贯是山东莱芜人,他的散文大多以小见大,善于从平凡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

B. “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沿线国家共商合作大计,共享合作成果,共建合作平台,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C. 通过“阿尔法围棋”的胜利,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必将引发新一轮的产业创新与变革。

D. 是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能否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打造森林天水,城市绿化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B. 电视剧《长征》,以恢宏的气势、感人的细节,浓墨重彩地再现了红军远二万五千里到达陕北的风雨历程

C. 网络文学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D.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