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 禅师/禅让 衣冠/冠冕堂皇 哄堂大笑/一哄而散
B. 真谛/取缔 斟酌/真知灼见 浑身解数/解甲归田
C. 连累/层累 下载/载歌载舞 味同爵蜡/咬文嚼字
D. 嗔怪/缜密 笨拙/相形见绌 盘竹难书/鸣钟击磐
任选一题作文。
(1)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难过的事,被忽视,被误解,被伤害。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相遇一场,是命中注定的幸运。嗨,别沮丧啊!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请“以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600字左右,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那是我人生最失意的时候,每天悲观叹气一天,父亲突然问我:“孩子,你知道太阳为什么伟大吗?”谁不知道呢,太阳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能驱走黑夜,给世界以光明;它能驱走寒冷,给人间以温暖;它能恩泽万物,滋润万物生长……
而父亲却说,这些都不是太阳的最伟大之处,太阳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太阳坠落了,而在第二天黎明,它又能重新升起,重新站立在东方。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从炼字角度赏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的“临”“观”的妙处。
2.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这首诗“有吞吐宇宙气象”。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是如何体现“有吞吐宇宙气象”的。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出师表》)
(二)柯公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元贞间为古田尉。时邻寇侵境,或曰:“可以去乎?”焕曰:“寇至则去,国谁与守?”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帅府嘉其忠勇,立祠祀之。
(《泉州府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先帝不以臣卑鄙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 任:受任于败军之际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C. 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D. 明:以伤先帝之明 明灭可见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诸葛亮 “报先帝”“忠陛下”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语段(一)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
4.诸葛亮和柯焕“忠”的内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懂得放下是一种人生智慧
①有人说:“人生像一只皮箱,需要用时提起,不用时就把它放下,应放下的时候却不放下,就像拖着沉重的行李无法自在。”这段话讲得精辟。人生总有谢幕时,一个人即使拥有再多财富再大名望,最终都得放下。有时候,人生不一定要做“加法”,不妨做一些放下的“减法”。
②把恩怨放下,学会欣赏对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一辈子不可能不说错话、做错事,对过去的事情不要耿耿于怀,甚至揪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做人,有时该淡忘的要淡忘,该放下的要放下。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哪怕是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也要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他。做人应始终保持一颗感恩之心,记得别人曾经对你的好,多看别人的优点长处,能够容人容事,这样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提升自己的修养境界。
③把失败放下,学会总结教训。“胜败乃兵家常事”。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会有曲折和险滩,成功、失败本是人生常态,失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被击倒站不起来。坚定的信念比黄金还珍贵。失败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们应学会在失败中总结教训、摸索成功的规律。某种意义上说,失败是走向成功的开端。有时候失败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只有经历过无数次失败的人,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坚信自己,只要努力拼搏了,即便失败了也不必遗憾,要知道该是你的别人抢不去,不该是你的你也争不来。
④把压力放下,学会释放自己。“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适度的压力有利于挖掘内在潜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但如果压力过大,自我要求过高,整天心事重重,往往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赛场上,许多曾经的冠军发挥失常,输掉比赛,多是给自己的压力太大,背上了想赢怕输的心理包袱,最终就真的输了比赛。我们每个人,当家庭、工作遇到压力的时候,应保持一个平和心态,学会释放情绪,得之泰然,失之坦然,切不可自己吓倒自己、自己击垮自己。
⑤把烦恼放下,学会轻装前行。每个人都有他的情感世界,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对待家庭和工作中遇到的烦恼,我们需要正确看待、客观分析,切不可一遇事就急火攻心、六神无主,甚至情绪失控,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有些烦恼、包袱是自找的,该放下时一定要放下,没必要把什么包袱都往自己身上扛。困难面前要有乐观和达观心态,如同沙漠中行走的人看到半瓶水,乐观的人会说我还剩下半瓶水呢,悲观的人会说我只剩下半瓶水了。心态决定状态。思想上的包袱如果过重,工作上就很难轻装上阵、干出成绩。只有当我们放平心态,卸下包袱时,才能享受到人生奋斗的乐趣。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引用别人的话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析第③段论证思路。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开在心灵的荞麦花
①【A】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
②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白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③母亲直起腰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饸饹面吃。”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荞麦花开,在微风中荡漾。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继续劳作。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我摇摇头说:“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
④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B】我试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⑤一天傍晚,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⑥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饸饹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
⑦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⑧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和在荞麦地辛苦劳作的母亲。
⑨那一片带着清香的荞麦花,把坚定的信念深植于我的心田,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生跌入低谷时,要想让曾经荒芜的田地有生机和希望,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把希望的种子植入心田,然后用辛勤的汗水和坚定信念,浇开生命的花朵。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此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试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说说加点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⑨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