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不希望他做我儿子 晚自习刚下课,就有任课老师和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不希望他做我儿子

晚自习刚下课,就有任课老师和同学找我告状,被告都是一个人——马小光。原来,他上课时吃东西,说话,给人起外号,听得我真是窝火。

马小光的家在郊区,母亲早逝,父亲一人把他拉扯大,他的父亲每天早出晚归来城里卖菜。放学后,马小光都要赶到菜市场帮父亲,有两次我遇见他在人来人往的市场里大声吆喝着卖菜,脸上沾满晶亮的汗珠。他的父亲看起来很虚弱,脸色苍白,坐在一边安静地过秤,收钱。

可能青春期的孩子都是这样,极具两面性,有时极叛逆,有时又很懂事。

这样一想,我也就原谅了马小光在班里所犯的错误。

针对许多学生叛逆心强、不服家长管教的状况,一次家长会后,我决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做一个亲情心理测验,借此进行教育。首先我在讲台上问:“如果有来生,你还愿意选择他(她)做你的父母(孩子)吗?”我话音刚落,许多家长和学生都笑了,只见他们毫不犹豫地写下答案。但是当我望向坐在前排的马小光父亲时,却见他拿着一支笔在沉思,片刻之后,在纸上写下“不愿意”。

我心里咯噔一下,感到非常意外,同时又替这个父亲伤心。

星期天,我决定对马小光进行家访。

那天阴雨霏霏,整个乡村都掩映在雾蒙蒙的春雨里。马小光没在家,只有他的父亲坐在菜园的小屋里望着门外出神。他穿一件褪色的蓝布衣服,花白的头发乱蓬蓬的,一脸倦容。看见我,他连忙站起来,有些惊慌地问:“老师您来啦,是不是小光又惹祸了?”

我立即打消他的疑虑。坐下来,才闻到屋子里在熬中药,一股浓浓的苦涩的药味四下弥漫。谈到这次家访的原因,我问他:“那天在学校做测验,看见你写着不愿意让马小光做你的儿子,他真的就那么不听话,让你头疼吗?”

他听了,有些无奈地笑,然后长长地叹息一声,摇头否认。

屋子里静静的,只有雨声和中药罐里水开的咕嘟声。

“不是这样,老师。”停了片刻,他向我解释,“我是个不称职的父亲,一年到头离不开药,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让他跟着我吃了很多苦。一年四季,放学后他都要跟我去卖菜。夏天晒,冬天冷,手冻得像个红萝卜……那天去开家长会,我看小光的同学们家里条件都比他好,有的家长穿着高级服装,有的还开着小车来……小光他这个没娘的娃真是太苦了……”说到这儿,他一阵呛咳,咳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他接着说:“如果有下辈子,我不希望他做我儿子,跟我遭罪,他应该找个好人家,过富裕的日子。”

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我不知该说什么话来劝慰他,只觉得嗓子像堵着一团棉花,喘不过气来。

我离开菜园的时候,猛然发现不远处马小光正蹲在菜地的角落里拔草,淅淅沥沥的雨点早已打湿他的头发,他站起来叫一声“老师”,脸上有雨水滑落。

“你这孩子,什么时候回来啦?下雨天拔什么草!”他的父亲嗔怪。

不知是不是我的家访起到作用,马小光从那以后像变了一个人,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成绩也开始上升。虽然他有时还会顽皮、搞怪,但已懂得守规矩。看他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我暗暗高兴。到初三下学期,他的成绩已进入年级前50名,好多任课老师都感觉不可思议。

几年后,听说马小光在北京读完大学后,到南方一家外企工作,生活得很不错。听到这些,我感到很欣慰。我又想起马小光的父亲,那个病容惨淡、爱子心切的中年人。我想,他现在该会有多欣慰!马小光终于对得起父亲的良苦用心了。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一年的春节,马小光来到我所在的城市看望我。现在的他比以前胖了好多,文质彬彬,哪里还有半点顽劣少年的影子?!谈起以往的事情,我向他讲述那段家访往事。以前没有对他讲,是担心当时他的年龄还不足以承载生活的苦涩。

听我讲完,马小光眼中似乎一片迷蒙,他解释说:“老师,这些事情我早知道了,当初我在门外听到你们的谈话。”

原来他早就知道!我非常惊讶。

1.本文围绕马小光写了哪几件事?

2.文中画横线处写“我心里咯噔一下,感到非常意外,同时又替这个父亲伤心”,我为什么替这个父亲伤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我不知该说什么话来劝慰他,只觉得嗓子像堵着一团棉花,喘不过气来。

4.文章结尾说“原来他早就知道”,从前文中找出为此做了铺垫的语句。

5.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说是马小光,有人说是马小光的父亲。你认为是谁?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①马小光上课不守纪律,老师和同学找“我”告状;②马小光在菜市场帮父亲卖菜;③家访后,马小光发生巨变,学习成绩越来越好;④几年后,马小光上完大学,参加工作,春节来看望“我”。(意思对即可) 2.“我”以为马小光的父亲一人辛苦劳作,对顽劣的儿子感到失望,替这个父亲伤心;与下文家访时“我”听到马小光父亲的心声时的感动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父亲的爱子深情。(意思对即可) 3.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听到马小光父亲的心声后内心的震荡与感动。 4.我离开菜园的时候,猛然发现不远处马小光正蹲在菜地的角落里拔草,淅淅沥沥的雨点早已打湿他的头发,他站起来叫一声“老师”,脸上有雨水滑落。(语句较长,学生摘抄时应允许使用省略号) “你这孩子,什么时候回来啦?下雨天拔什么草!”他的父亲嗔怪。 不知是不是我的家访起到作用,马小光从那以后像变了一个人,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成绩也开始上升。 5.示例一:本文的主人公是马小光。文章先写马小光的叛逆,再写对马小光进行家访时,马小光听到父亲的话,懂得了父爱,发生转变,最终成才。文章表现了马小光的成长历程。 示例二:本文的主人公是马小光的父亲。文章的题目是“不希望他做我儿子”,父亲在家长会上写下“不愿意”,“我”家访时听到父亲的心声,父爱的力量使马小光发生转变,最终成功。 【解析】 1.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马小光”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与“马小光”与“我”之间发生的事件和“马小光”成长中的事件。 2.试题分析: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心理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如此题从马小光的父亲一人辛苦劳作的不易的情节,所以“我”替这个父亲伤心。这种赏析正好与下文的“我”听到马小光父亲的心声时的感动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父亲的爱子深情。答作用一定要答出对比的手法和人物的情感。 3.试题分析:赏析句子。“只觉得嗓子像堵着一团棉花,喘不过气来”明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的内心震撼外,还要答出人物的情感。 4.试题分析:考查文章内容相互照应的语句。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并找到关键语句。与“原来他早就知道”相照应的语句在第15段“我离开菜园的时候,猛然发现不远处马小光正蹲在菜地的角落里拔草,淅淅沥沥的雨点早已打湿他的头发,他站起来叫一声‘老师’,脸上有雨水滑落”。 5.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质疑能力。解此类开放性试题要紧扣文章的主旨,有时要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态度要正确、鲜明。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绝对不能离开原文来断定答案。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如果说本文的主人公是马小光,那就有从文章表现了马小光的成长历程的角度作答。如果说本文的主人公是马小光的父亲,那就要从题目、从父爱的力量的角度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1)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

新华网12月13日电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仪式并讲话。

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军乐团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同一时间,公祭现场和南京全城拉响防空警报,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行人就地默哀。

(2)下面是此次活动的两幅宣传画,请任选一幅,说明画面内容。要求:①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②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无论四言、五言,抑或七言,皆意象纷呈、气象辽阔、张弛有度,可滋养人一生。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动静适宜,富有张力,画面感、空间感,应有尽有。          。短短十四字,道出了美的边界。

①轻声念一念,仿佛那景致一下扑到你怀里,清凉似海

②是以少胜多,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所以,意蕴无穷

③古诗最大的特点,是意在言外

④最重要的是,句子瘦,富于骨感,瞬间立起来,经络毕现

A. ②③①④    B. ③①④②    C. ③②④①    D. ④①②③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甲)只听得门首有两个承局叫道:“(A),太尉钧旨,道你买一口好刀,就叫你将去比看,太尉在府里专等。”

(乙)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A)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B)。

(1)选文中A、B两处应填的人名分别是                   

(2)简述选文甲、乙两段情节之间,发生在人物A身上的事情。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锦帽貂裘,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白居易在《观刈麦》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农民辛苦劳作的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乐器常常在古诗词中或传情达意,或渲染气氛。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暮年返乡,恍如隔世,听到吹笛声,怀念故友;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烘托了边地送别友人的氛围等。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搏弈    催化剂    引颈受戮    顶礼膜拜

B. 取缔    口头蝉    周道如砥    重蹈覆辙

C. 惬意    堰塞湖    骄奢淫逸    五彩斑澜

D. 侥幸    高利贷    断壁残垣    如坐针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