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杜甫的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

阅读杜甫的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释】 ①幕府:杜甫当时所在的严武幕府。井梧:梧桐。②:江城:指成都。③永夜:整夜。④风尘荏苒:谓战乱已久。⑤伶俜:流离失所。【杜甫《宿府》《登楼》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杜甫《宿府》《登楼》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十年事:杜甫从安史之乱流离奔走,到此时正是十年。强移:勉强移就。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甲、乙两诗都写于广德二年(764),甲诗中“永夜角声悲自语”与乙诗中相对应的一句是:________

2.下列对甲、乙两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首诗都写于同一年,但乙诗写作时间早于甲诗。

B. 乙诗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了个人怀抱。

C. 甲诗表达了作者悲凉深沉的感情,及怀才不遇的心绪。

D. 甲乙两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怨恨及对亲人的思念。

3.请结合具体诗句,简析甲诗首联是怎样来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的。

 

1.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2.D 3.诗人通过写环境的“清”、“寒”,来烘托他内心的悲凉,通过写他跟睁睁地看着“蜡炬残”,来表达其夜不能寐的苦衷。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以及对诗歌写作背景的把握。“永夜角声悲自语”意思是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永夜角声”意味着战乱未息。“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指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两句诗的意思一致。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要注意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D项有误,《宿府》表达了作者悲凉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怀才不遇的心绪;《登楼》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忧愤而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乙诗中没有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3.此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把握和对作者心情的理解分析能力。此诗首联倒装,按顺序说,第二句应在前。其中的“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而第一句“清秋幕府井梧寒”,则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千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乙】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①。日者曰:“帝②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③,不遂而反焉。日者曰:“我谓先生不可以北。”子墨子曰:“南方之人不得北,北方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者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且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④,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若用子之言,则是禁天下之行者也。是围心⑤而虚天下⑥也,子之言不可用也。 ”

【注释】①日者:古时候占卜的人,相当于现在的算命先生。②帝:古代所谓五帝之神。③淄水:水名。④甲、乙:指甲日和乙日。古时以天干记日。⑤围心:困惑人心。⑥虚天下:使天下空无一日。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⑴公输盘不 _________

⑵吾不杀人________

⑶不可以________

⑷不遂而_________

2.下列各组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将攻宋                      ②我谓先生不可

B. ①子墨子北齐                  ②辍耕垄上

C. ①宋无罪攻之                  ②不遂反焉

D. ①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民        ②帝以今日杀黑龙北方

3.用“/”给文中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子 墨 子 不 听 遂 北 至 淄 水

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⑵若用子之言,则是禁天下之行者也。

5.甲乙两文都重点刻画了墨子什么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意简要谈一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议论文,完成下列问题。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周国平

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作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摘自《中国教育报》)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②③段从母语环境的重要性及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B. 作者坚决否定了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

C. 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

D. 作者号召我们要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

 

查看答案

阅读《变色龙》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  ……

“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1.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来看,第一段文字交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他们为什么没有对多变的奥楚蔑洛夫大笑呢?

 

查看答案

阅读《孔乙己》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兴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1)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从破衣袋里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写孔乙己的死用了“大约”“的确”两个词语,你怎样理解这种用法?

 

查看答案

语文综合实践。

亲爱的同学,你在“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中,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携手并肩,再度走进那一片五彩斑斓的天地。

(1)活动创意:为这次活动拟一则主题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杨志、孔乙己、韩麦尔先生、奥楚蔑洛夫”中挑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心得,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示例: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雨下四处奔跑,我从中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辛酸苦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