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是状语后置句

B. “募民能徙置北门者”是定语后置句

C. “民怪之”一句中“怪”是使动用法,认为……奇怪。

D. “太子,君嗣也”是判断句

2.翻译下面句子。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3.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

 

1.C 2.新法施行满一年后,跑到秦国国都投诉新法不便的秦国百姓数以千计。 3.立木南门,徙者奖励 太子犯法,刑其师傅取信于民 【解析】 1.试题分析:C“‘民怪之’一句中‘怪’是使动用法,认为……奇怪”说法错误。应该是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奇怪”。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期年”、第一个“之”、“以千数”等字词的翻译。 3.试题分析:。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的两件事,可概括为“立木南门,徙者奖励”和“太子犯法,刑其师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取信于民。为实施新法令笼络人心,创造条件。 译文: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他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了新法。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琼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这首词的“采桑子”既是_________,又是题目。上片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季节)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美景图。

2.简要分析词下片运用的表达技巧。

3.全词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①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A道了一个喏,携了B手,便投侧边小房里来。B问道:“押司如何来的慌速?” A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泥冈事发了。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六人。济州府差一个何缉捕,带领若干人,来捉你等七人。道你为首,天幸撞在我手里。我只推说知县睡着,且教何缉捕在县对门茶坊里等我。以此飞马而来报你。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时,更待甚么!……” B听罢,吃了一惊,道:“贤弟大恩难报!” A道:“哥哥,你休要多说。只顾安排走路,不要缠障。我便回去也。

选文出自《水浒传》,其中A是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划线的“黄泥冈事发了”是指_一事。

②《__________》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体史书,全是包括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_________

③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____________》堪称科学与________完美结合的典范。

 

查看答案

默写

①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③《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④《饮酒》中表现诗人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字子瞻,号青莲居士,宋代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B.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曦”指太阳,太阳的别称还有金虎、婵娟、金轮、玉盘等。

C. “烽火连三月”,烽火是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后来常用烽火或烽烟借指战事。

D. 小明看到电视剧中的男子在行加冠礼,就说:“这男子已十八岁了。”

 

查看答案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连续三年蝉联校运动会百米冠军,建树之高令人惊叹。

B. 小弟弟学起猴子来,抓耳挠腮,挤眉弄眼,真是惟妙惟肖

C. 一声巨响,在场的每个人都一副张目结舌的样子,弄不清楚刚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D. 很多广告仍然是陈腔老调、表现雷同、换汤不换药,根本不能反映出产品的差异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