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峡之秋 ①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峡之秋

①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现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②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③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④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一层青色的雾。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⑤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轮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⑥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过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1.三峡秋天总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文中摘要填空)

2.本文在写法上随着时间的推进而转移观察点并选择富有特征的典型景物,多角度表现三峡之秋的各自情态。请你根据选文填空。选文描写三峡秋天的早晨、中午和下午的景色,分别突出了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多角度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这句话意思是(    )

A. 月亮出现的时间不确定,估计不准。

B. 山太高,挡住了月亮,看见时,它和山崖贴得那样近。

C. 作者一时没有注意看,月亮很快便升到了山顶。

4.指出文中第③、④、⑤自然段加点的三个代词所指代的是什么?

(1)“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2.明丽 热烈明亮对祖国锦绣河山的无限深情 3.B 4.长江雾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概括能力,注意分题干要求“从文中摘要填空”。仔细阅读,把握关键句即可。注意第一段中:“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故应填“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筛选能力,注意仔细阅读相关语段,把握关键词,第二段描写三峡的早晨。总结特点的句子是: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故应填:明丽。第三段描写三峡的上午。总结特点的句子是: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故应填:热烈。第四段描写三峡的下午,总结特点的句子是: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故应填:明亮。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找出题干在文中所处的位置,结合上下文理解。然后仔细分析选项,结合作者意图表现“山高”分析,得出正确答案B。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三个代词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即可得出答案。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故“它”指代长江;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故“它”指代雾;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故“它们”指代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壶口瀑布》选段,回答问题。

黄河在这里由宽变窄,由高而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1.对下列句子的表达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②黄河在这里由宽变窄,由高而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③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④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A. 说明        描写        记叙        议论

B. 记叙        抒情        记叙        议论

C. 记叙        抒情        抒情        描写

D. 说明        描写        抒情        议论

2.作者为什么说壶口“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

3.作者想通过描写壶口瀑布的壮美和柔美,表达怎样的心声呢?

4.黄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请谈谈我们中华民族哪些事例能体现出黄河的这种个性。

 

查看答案

前不久,媒体报道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将为感谢公安部门而送的锦旗上的“捍”错写成了“撼”,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代表故宫博物院向社会致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谈一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所提供的情境按要求表达。

2017年8月9日晚,“中国横渡第一人”张某经过36个小时奋战,成功横渡兴凯湖,完成了人类不间断畅游最长淡水湖的挑战。

(1)你作为一名中学生,请给张健发条短信,向他表示祝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学校派出的小记者,对张健进行采访,你该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眉山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

B. 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C. 由于几日来连续的强降雨,街道都已经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

D.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