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请以“期待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请以“期待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据报道,在3D虚拟现实的校园实验室里,可以让屏幕里的蝴蝶飞到眼前,可以模拟在不同星球的重力体验,可以置身于恐龙生活的白垩纪,可以探索原子内部的无穷奥秘……在这样奇妙的实验室里学习,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呢?请你发挥想象,以“奇妙的实验室”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一)期待的眼神 那眼神似流落在水池中的银鱼儿,温润着我的心。——题记 那个眼神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 每一次失败总有那个眼神的陪伴,它鼓励我,信任我,不多言语便心中了然。曾经的一次长跑,我什么都看不到,耳边只是风声,最后跌倒在地,倒数第三!那次长跑叫小升初!外婆的苦口婆心并没有劝导我,只是那个眼神,熠熠生辉,在我的心中发光,放热,滋养着我的心田。 初中被父母带来城市,外婆独自在土地上耕作,做着每一个农民做的事情,但我知道,外婆那充满期望的眼神,即使是鸟儿见到也会欢呼雀跃,那眼神有时就像一滴水,触碰水面,使一潭寂静的水充满生机。 其实那个眼神把我的心拉回来了,叛逆的言语使我羞悔,外婆的眼神像是天女的神光,给我指引,使我从漆黑中摸索到温暖的阳光。 期望的眼神让天上的星星一整晚都亮晶晶,想采撷你闪亮的眼光。外婆爱花,她说过,花朵的开放,凋零其实就是人生,虽然最后会衰弱,但不论怎样都要对自己充满期望。 外婆现在已经去世几年了,若还在世,那眼神定会再伴我几年的,深深的眷恋着那眼神。 每次想起那眼神都会满心欢喜。 带我允行外婆的念想,充满期望,到那时,彼岸花开。 (二)奇妙的实验室 这时,灯突然灭了,现场一片寂静,有嘶嘶的声音,我们吓得大气都不敢出。接着,五彩的光芒代替了黑暗,这时我才发现,身边什么都没有,同学也不见了……我吓得心脏都要骤停了! 轰隆隆,大地似乎在颤抖,一个黑色的巨型不明物体飞速向我奔来,我来不及躲闪,它撞向我……我痛苦地闭上双眼,一秒,两秒,三秒。咦,我没发现自己有任何的不舒服,于是偷偷地把眼睛睁开一条缝,天哪!一地的巨型恐龙,和它们对峙的是霸王龙。我难道是进了侏罗纪世界吗? 慢慢地,我才发现,它们感受不到我的存在。不管这么多了,作为资深恐龙迷的我,开始认真地观察周边的环境,发现这里竟然是白垩纪!所谓白垩纪,是距今约1.455亿年至6550万年前,是中生代最后的世纪。 而在我眼前的是数不胜数的恐龙,它们似乎在争夺某个领地,我虽然触摸不到任何实物,但眼前的景象却真实得不能再真实了。凶猛无比的霸王龙就站在我对面约一百米处,它是一种凶残的恐龙,它在恐龙世界中的“暴君行径”是名不虚传的。我能清晰地看到其硕大的颚骨和锋利的牙齿,我相信这足够把猎物撕裂成牙签大小。它体型很庞大,体长40英尺,身高20英尺,体重近1.6万磅。此时的我只是比它的脚背高那么一点点,让我不禁冷汗直冒,这要一脚过来,我还不得成肉饼了!幸亏这是假的呢。 天空传来一阵尖锐的叫声,我循声望去,原来是一群翼龙呢。它们身材轻盈,胸骨及其龙骨发达,又有一双翅膀,它们占据了整个天空。突然,不知发生了什么,场面完全失控,它们在一起撕咬着,而这时,我看到了玛君龙将自己的同类作为啃食对象,把同类作为一顿美味大餐……我看了看一旁茂盛的灌木丛,以及叫不出名字的大树,心中顿时感慨万千,原来时间可以改变这么多。 眼前的景象慢慢变得模糊,我疲惫地闭上眼,再次睁开时,我竟然坐在实验室里!看到生物老师迷人的微笑,我在心里默默地说了句:恐龙们,再见。 事后,老师问我们这个旅程奇妙不奇妙,我只是觉得,这个实验室才是真正的奇妙!仅仅是一堆仪器,竟然可以还原白垩纪的一切,真的好奇妙啊!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一)“期待的眼神”。题目的中心是“期待”。什么是“期待”,简单说就是“期望;等待”。这是写作的原点,但不是全部。“期待”含义丰厚,指向人类细腻美好的心灵,期待里有希望,期待里有关爱,期待里有梦想,期待里有追求与向往……期待可以说是美好事物的源泉,是人成功的引导思想,是人生的动力,社会进步的力量,期待是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再说“眼神”,我们立意应围绕“眼神”来写,“眼神”是写作的重点。“眼神”的作用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眼神”的对象很广泛,可以是今人,也可以是古人,可以是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等等,那眼神必须是期待的目光,这目光令人感动、令人奋进、令人勇敢,或是在这眼神中看到了某些人某种精神品质,这些都可以去写,都可以是写的重点。文体上最好写成记叙文或是散文式议论文。作文标题(二)“奇妙的实验室”。偏正结构的题型,首先要明确作文的重心。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奇妙的实验室”其表意重心在“奇妙”上。要把“实验室”这一“奇妙”的特点用叙述或描写这种表达方式描述出来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断臂余生

——美国登山勇士罗尔斯顿回忆可怕遭遇

作为一家登山用品商店的工作人员及经验丰富的户外运动爱好者,罗尔斯顿攀登过犹他州49座4200米以上的山峰。回忆起当日手臂被巨石压住的情景,他说自己一度感到绝望,以为必死无疑;但他也曾努力自我安慰保持平和心态,设想种种获救的可能。在那段艰难的时间里,他还不断地活动肢体,避免血管被冻僵。在自断手臂之前,他尝试了一切能够想得起来的求生方法。

他把自己“扔”下巨石,悬在半空一次次摇动身体,指望能够从石底拉出手臂;他又用随身携带的登山工具中的绳子和滑轮做成杠杆,企图抬起巨石;最后,他又用小折刀一点点地去削巨石,希望削出一条缝来移出手臂,这些方法都没有成功。

3天后,罗尔斯顿带的食物——两个墨西哥玉米饼、几颗糖果及1公升水都快吃光了,原本他只计划出来一天。此时他意识到除非割断自己的手臂,否则无法活下去。他说:“想到现实的效果,我的勇气变得更大了。”

在开始动手断臂前,罗尔斯顿为自己准备了一条止血带,从背包中扯出短裤准备包住伤口,并且把其他物品都包好、捆好,那样一旦断臂解困他就可以立刻下山向外走。

但是他第一次尝试割断手臂没有成功,他用的就是那把削不动石头的小刀。这是一种常见的多用途折刀,上面除了刀刃之外还有钳子、螺丝起子及各种小工具。这把刀是如此的钝,“我难以割开自己的手臂。”

第四天,他喝光了最后一滴水,决心再试一次。这次他割开了自己手上的肌肉,却发现刀子太钝割不断骨头。

到了受困的第五天早上,即5月1日上午,他得出结论:只有1次逃生的机会,不会再有机会了。他说:“我意识到这是最后的机会,现在断臂我还有力气走出峡谷到搜救人员可能发现我的地方。”

这一次,他拼命扭转手臂直至拗断自己的骨头。“我先折断了桡骨,几分钟后又折断了手腕处的尺骨,然后我拿出刀子和止血带开始切割,”他事后说,“整个过程大约用了1个小时。”

然而罗尔斯顿的磨难还未结束,他知道所处的地方太偏僻,只有拖着简单包扎仍在淌血的断臂步行数公里,才有可能获救。于是,他只用一只手顺着绳子爬下18米深的峡谷向外走,走了8公里才碰上两名荷兰旅游者。其中1名旅游者回忆说:“当他开始和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都惊呆了。他说:‘我叫阿伦,我从上周六就一直被困在峡谷里。3个小时前,我不得不断了自己的手臂逃生。’”

这两名游客使劲向空中盘旋的搜救直升机挥动衣服,才引起机上警官注意。当飞机把罗尔斯顿送到医院时,他相当清醒,而且十分镇静,自己走入急诊室向医生讲述了事情的经过。警方后来说,如果他不这样做可能已经丧命,因为他受困的地方太偏僻不可能被发现。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尽管经受了如此痛苦的磨难,罗尔斯顿和他的父母都表示,他不会就此放弃户外运动,躺在家里做个闲散的人。他的父母说:“对他来说,失去手臂当然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与改变,他必须调整自己的生活。但是有一样事情不会变,他将重新投入户外运动。”

1.断臂前,罗尔斯顿曾尝试了哪些求生方法?

2.断臂之前,罗尔斯顿做过哪些准备工作?

3.罗尔斯顿动手断臂经过了怎样的过程?

4.读完此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题目。(12)

背  叛

在南极探险的途中,森和队伍失散了,伴随他的只有那少得可怜的行囊和一条属于他的狗。他们在雪地里走了两天两夜,只有极少的干粮,渴了就吃两口雪。恶劣的环境已使他们筋疲力尽。他们艰难地跋涉,不停地用雪擦拭冻僵的皮肤。他们已不知要走向哪里,只希望能看到人迹,或者被他们的队伍发现。但行囊里所剩无几的食物让森意识到也许他们挺不到救援的到来。因为威胁除了体力不支外,还有来自身边这只同样忍受着饥饿的雪撬犬。这两天他早已感到它的急躁不安,还有夜间那双直盯着他的碧绿的眸子。

终于,所有的食粮已经用完,能够找到的任何食物都没有了。森感到他如果再吃雪就会从里到外冻成冰。这时候,他的犬突然向前跑去,在正对着他两米左右的地方转身站住,摆出像狼一样的威胁的姿势。平日忠实的眼神已经被贪婪所吞没,往常亲昵地低吟这时已变成野 兽般地咆哮。森知道,他和这只西伯利亚雪撬犬的争斗终于来了。森从包里抽出一把备用的砍刀。霎时间,人和犬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得异常的尴尬。两个都一动不动,也许谁都不愿先打破这个僵局,也许谁都在等待着最佳时机以攻击对方。

对于一个体力不支但手握武器的人和一条有着锋利牙齿但筋疲力尽的狗来说,也许人的胜算稍大些。森紧握着刀,脑海里浮现出与爱犬共度的日子:当他刚迷失于风雪的几个小时里,它可以凭着敏锐的嗅觉找回队伍,但它没有丝毫犹豫地跟随了主人;在诡异静谧的夜晚,虽然饥饿难耐,但它仍然选择了依偎在主人的身旁,警惕地保卫着主人。也许没有它的话,自己根本挺不到这个时候,可眼前的状况却让他不知所措。森突然感到了 自己的残忍,当忠诚的动物不得不选择背叛的时候,他宁愿选择宽容。森将手中的刀使劲抛向远方。于是境况立即扭转:一个手无寸铁而且体力不支的人和一条有锋利牙齿并且饥饿不堪的狗,狗优势显然。森的眼睛湿润了,凝视着往日与他忠诚相伴的爱犬。雪撬犬没有放过丝毫机会,起身将森扑倒。森立时感到了无比的绝望,他甚至能感到犬从喉咙里吐出的热气还有它舌尖上的腥味。但惊人的事情发生了,等待森的不是钻心的疼痛和喷涌的热血,却是爱犬用舌头舔着他的脖子,以温暖他冻僵的血管。就在一人一犬互相依偎的几小时后,救援队伍找到了他们。

森在生死时刻抛弃了砍刀,雪撬犬最终没有选择背叛,两个生命都获得了拯救。如果故事的结局是相反的,雷撬犬背叛了它的主人,森背叛了他的本性,那么救援人员找到的将无疑是两具冒着热血的尸体。

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人像雪撬犬一样不得不背叛。当我们面对这种背叛时,是选择杀戮还是宽恕,一念之间也许天差地别,决定生死。关键在于是否背叛了自己的心灵。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依据选文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填空。(2)

森陷入困境 犬相助相伴——>        ——>       ——>犬回归忠诚与森依偎获救

2.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

3.段中森将手中的刀使劲抛向远方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2)

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

5.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

6.请你结合生活实例,谈谈读过本文后的启示。(2)

 

查看答案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十余岁 ______  (2)不可得 ______

2.翻译下面语句。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4.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论。(不超过15个字)

材料一:从引发全民背古诗热潮的《中国诗词大会》,到以“读信”形式带给人全新感动的《见字如面》,再到“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的《朗读者》……最近,一系列制作精良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引发了观众的强烈追捧。

材料二:2017年3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4%受访者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40.9%的受访者认为这类节目的吸引人之处在于能使人感受到文化之美,61.0%的受访者期待文化类综艺节目发掘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2)观察下面的图片,回答问题。

成语还原:在图一中,原成语是_____;在图二中,原成语是____

②现象评议:你怎样看待这种成语改造现象?

 

查看答案

走近名著: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康塞尔和我,彼此紧挨着……我不再感到我的衣服、我的鞋底、我的空气箱的沉重了……所有这些物体,在水中失去了—部分重量……因此我进一步了解了阿基米德发现的这条物理学原理……”

“……在我们头上是成群结队的菅状水母,它们伸出它们的天蓝色触须……还有月形水母,它那带乳白色或淡玫瑰红的伞,套了天蓝色框子,给我们遮住了阳光。在黑暗中,更有发亮的半球形水母,为我们发出磷光,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1)上面的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部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