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诸多的幸运与磨难,有诸多的成功与失败,有诸多的欢笑与哭泣……可这些,都将会是曾经,会成为过去,这些曾经的美好与悲伤终将被我们置于脑后,不恋也不恨。如果一味沉浸其中,只会徘徊不前,我们得学会忘记,因为人生总是从告别走向明天的。
请以“学会忘记”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表达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③书写正确、规范、美观;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满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回来,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他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父亲回家也会两手空空,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灰头灰脸,嘴唇也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缺了不少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我心里有些难过。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了,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家;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好的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隆重节日里才有的萝卜炖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满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析】
母亲这样招待他,怎么像犒劳凯旋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歇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并把被单摊开。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可以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我们的家园。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又以笑声和甜美的泪光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我们沐浴在父亲的目光中,有了满足,有了激励。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就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⑪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这里还是缺一个柜子,那里还是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_……”
⑫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也包括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⑬但是我又懂得,在那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都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④~⑩,补全下面的表格。
段落 | ④ | ⑤~⑥ | ⑦~⑧ | ⑨~⑩ |
主要情节 | 父亲拉着桌凳等满车礼物回家 | (2)__________ | 母亲用丰盛的饭食“招待”做生意亏本的父亲 | 父亲边看母亲晾晒衣物,边看我们玩耍,然后安然入睡 |
我的心理 | (1)__________ | 有些难过 | (3)__________ | (4)__________ |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3.选文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⑪段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第⑬段中“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别那么独,让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一夜无话。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起初,我以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在叠被子。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1.本文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有人觉得文中第⑤段似乎多余,可以删去,你认为呢?
3.结合上下文分析语言表达效果:
(1)结合文章第④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那位女士的形象。
(2)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5.请谈谈你对“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的认识。在生活中你又是如何践行(至少从两个角度来谈)良好教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①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②待之,君宜顾③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④?”肃造次⑤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⑥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⑦之,拊⑧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注释】①尚:还,仍然。②故意:这里指原来的态度、眼光。③顾:拜访。④虞:意料,预料。⑤造次:鲁莽,轻率。⑥因:于是,就。⑦就:靠近,接近。⑧拊:轻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2)或说肃曰(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3.【乙】文中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先是______,吕蒙给他出谋划策之后鲁肃的态度转为__________。
4.【甲】【乙】两文中,鲁肃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5.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吕蒙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龙钟”和“泪不干”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
2.想象一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综合性学习。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七年级(3)班准备开展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读新闻】阅读下面资料,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9月6日,正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雷希颖在新浪微博发起这样的倡议:“拍张与五星红旗的合影,写下对祖国的祝福,以‘我和国旗合个影’为主题,用我们的微博传递一个声音:我爱你,中国!”倡议一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年人和海外留学生纷纷响应,截至9月23日,“我和国旗合个影”微博话题已突破6000万阅读量,6万余条讨论。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网友上传自己与国旗的合影,将爱国之情“大声说出来”,传递爱国正能量。
(2)【析图案】一段时间,一款“爱国”主题的T恤为不少时尚青年所追捧。下面是该T恤上的徽标图案,请你说说其设计的巧妙之处。
(3)【说心语】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请你仿照下面所给的示例,用诗化的语言回答祖国是什么。
示例:祖国是什么?太阳回答: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