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①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

①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②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③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④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⑤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⑥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⑦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⑧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⑨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⑩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句中“此种情况”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3.与第句形成鲜明对比。能说明敌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的关键词是_______ ,句中的“又”字照应了段前写中路军战况、西路军战况时用过的“_______”一词和两个“_______”字,行文很严谨。

4.“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5.句中“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是(   

A. 藐视敌人的豪情

B. 胜利的自豪感

C. 必胜的信念

D. 对敌人的嘲讽

 

1.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2.议论。突出我军英勇善战,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的反动本质,分析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从而使这篇新闻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 3.不料 首先已 4.“不料”一词用得好,有点讽刺的意味,表明国民党轻敌,共产党英勇善战,同时也表明国民党自以为“巩固”的布置了三个月的防线被我军攻破,他们不得民心. 5.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找出相应的内容即可。“此种情况”指代的内容是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将伐魏。魏王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子之行也。”

……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孟尝君: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②效:献,呈献。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王        闻:听说    B. 寡人子之行也    愿:愿望

C. 燕王尚未    许:答应    D. 王且何          利:好处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A.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B.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C.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D.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 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 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

D. 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4.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查看答案

(2017年中考湖北鄂州卷))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2018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阅读下列新闻,然后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826日,教育部在其网站上公布通知,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中,按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每周要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

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

通知提出,书法教育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

通知强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书法教育的课程安排、教学管理、教师任职条件及资源配置等进行规划。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被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得过来,靠了门。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____》。

(2)从这段文字来看,林冲的主要性格特点是_______

A.疾恶如仇 B.胆小怯懦 C.谨慎细心 D.武艺高强

(3)有关林冲的故事有的已演变成了歇后语。请你完成下列歇后语的填写。(选做两个即可)

示例: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①林冲上梁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林冲误闯白虎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林冲到了野猪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1)一篇新闻的完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因此,在表达方式上以_______ 为主,也可以穿插少量的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