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铁山宾馆,坐落在安徽芜湖市赭山的南麓。1954年兴建,占地5.6公顷。宾馆里,花木扶疏,岗丘相拱。一池睡莲,两岸翠竹。荷塘碧波,松涛竹韵。曲径通幽,环廊回绕。大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光,又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情画意。
铁山宾馆,六幢客楼,依山就势,错落有致,诸如梅苑、松苑、竹苑、桂苑、晴岚阁、烟雨楼等。liú璃瓦当,绿荫掩映。站在铁山宾馆颠峰的梅苑,放眼望去,长江如带,镜湖如玉,江城美景,一览无余。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liú(________)璃 赭(__________) 山晴岚(__________)阁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岗丘相拱”中的“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山就势”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两句类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惟解漫天作雪飞。 ( 韩愈《晚春》)
④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孙权劝学》)
⑤___________________ ,青草池塘处处蛙 。 (赵师秀《约客》)
⑥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贾后》)
⑦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⑧__________________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逢入京使》)
(2)默写杜牧《泊秦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手法】
在课文的第三部分,作者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奥本海默的锋芒毕露与邓稼先的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对比中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技法点拨】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在文学作品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人物,那么就能让真、善、美与假、恶、丑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作品收到既突出事物的本质,又表达出鲜明的爱憎感情的艺术效果。
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写人物呢?
1.将对立的两个人物进行横向对比。
2.将同一人物前后的不同方面、不同情况进行纵向对比。
3.要扣住人物的性格特点,选取言行神态等方面进行对比,在对比与差异中凸显人物个性。
4.对比的线索要集中明确,不蔓不枝。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150字左右)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屠呦呦:首个诺贝尔中国科学家
黄祺
①着一身紫色礼服,站在诺贝尔奖颁奖台上,85岁的中国老人屠呦呦,还是没显出“华贵”来。多年的深居简出,让屠呦呦习惯了简单低调,就连赴瑞典登机前,屠呦呦也躲开了VIP待遇,躲开了官方的送行仪式和媒体记者,“偷偷地”离开,再多的光环与荣耀似乎都没能打扰她平静的内心。
②10月刚刚得到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时,屠呦呦曾接受过一些记者的采访,但很快,屠呦呦婉拒媒体,希望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瑞典领奖之前,有媒体记者试图登门,先被“楼长”邻居挡一关,敲了门,最后还是被屠呦呦的爱人礼貌地回绝了采访请求。
③获奖时人们才发现,有关这位诺贝尔获奖者的资料很少,直到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屠呦呦传》,一些历史细节才第一次被人们了解。1930年,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里5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她的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④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学习生药学,毕业后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⑤几十年来,屠呦呦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她所热爱的研究工作中,甚至对家庭也缺少照顾,给人留下“执拗”的印象。她的“执拗”最终让她收获了科学上的成果和同行、学生的敬重。
⑥只是,屠呦呦自己的低调,无法掩盖整个中国科学界以及普通中国人的兴奋,因为这一枚诺贝尔科学类奖章,是中国人多年来所期盼的。
⑦屠呦呦获奖的原因是她在青蒿素研发中的重要作用,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是一种完全由中国人开发、以中国传统草药为原料的全新药物。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
⑧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汉斯·弗斯伯格在致颁奖词时,对屠呦呦的科学贡献予以高度评价。“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屠呦呦参与了中国一个开发抗疟药品的重要项目。当屠呦呦阅读古籍时,她发现特定的含有青蒿的植物在治疗发烧的配方中多次出现。于是她开始在感染疟疾的老鼠身上试验这种青蒿的提取物。试验发现一部分的疟疾寄生虫死亡,但与整体的试验结果并不一致。随后屠呦呦继续到古籍中寻找答案。在一本1700年前的古书中,她发现一种对青蒿低温提取的方法,这样得到的提取物疗效非常显著,可以杀死所有寄生虫,而其中有效的成分之后被确认并被命名为青蒿素。在后来的研究中,她发现青蒿素能够通过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杀死寄生虫。”
⑨颁奖词简单的几句话背后,是特殊年代、艰苦环境下中国科研者们付出的巨大努力。正如屠呦呦自己所说,这一枚诺贝尔奖章是集体的荣誉,是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荣誉,而她去领奖,是“代表中国”。
⑩屠呦呦手中的诺奖奖牌,与其说是国际科学界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成果的肯定,还不如说是对中国科学界的一种鼓励和期待。从这一枚奖章开始,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奖章属于中国人。
(选自2016年第1期《新民周刊》)
1.屠呦呦“习惯了简单低调”。文中哪些方面反映了她的低调?
2.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1)再多的光环与荣耀似乎都没能打扰她平静的内心。
(2)屠呦呦自己的低调,无法掩盖整个中国科学界以及普通中国人的兴奋。
4.“阅读提示”指写在文章正文前,概括文章内容、主旨或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文字。请通读全文,从文中选取一句话作为本文的阅读提示。
5.屠呦呦说,她去领奖是“代表中国”。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②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③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④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⑤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⑥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⑦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⑨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③④段独句成段,有何表达效果?
3.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是五种常见的表达方式。第⑧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4.末段间接引用张爱萍将军对邓稼先的评价,有何用意?
学习本文之后,阳光中学七年级XX班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的主题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板报设计】
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顺利返回,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学校要编辑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线交流】
假如穿越时空,让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墓志铭】
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依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