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一次 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欢乐实践园动,活动中有一...

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一次 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欢乐实践园动,活动中有一些任务,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主持人,请你写一段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中,有位同学写下了上联,请修改下联,使其工整。

上联: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

下联:回忆那峥嵘岁月,真是生灵涂炭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2)示例:爱国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情怀,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 (3)示例: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 【解析】试题分析:(1)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爱国”的主题。(2)开场白要紧扣主题,篇幅简短,不可长篇大论;语言要充满激情。富有鼓动性。活动的开场白对后面的活动主体应该有“点亮”、“激发”的作用,能让参与者激情高涨。(3)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第四,切忌合掌。“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中的第一个分句的动宾结构,第二个分句的主谓结构。所修改的下联,必须符合这个结构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虎妞死后,祥子接着到________________家去拉包月,《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后的结局是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铁山宾馆,坐落在安徽芜湖市赭山的南麓。1954年兴建,占地5.6公顷。宾馆里,花木扶疏,岗丘相拱。一池睡莲,两岸翠竹。荷塘碧波,松涛竹韵。曲径通幽,环廊回绕。大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光,又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情画意。

铁山宾馆,六幢客楼,依山就势,错落有致,诸如梅苑、松苑、竹苑、桂苑、晴岚阁、烟雨楼等。liú璃瓦当,绿荫掩映。站在铁山宾馆颠峰的梅苑,放眼望去,长江如带,镜湖如玉,江城美景,一览无余。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liú________   __________      山晴__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岗丘相拱”中的“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山就势”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两句类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 

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 韩愈晚春》)

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孙权劝学》)

__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 。 (赵师秀约客》)

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贾后》)

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2)默写杜牧《泊秦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对比手法】

在课文的第三部分,作者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奥本海默的锋芒毕露与邓稼先的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对比中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技法点拨】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在文学作品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人物,那么就能让真、善、美与假、恶、丑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作品收到既突出事物的本质,又表达出鲜明的爱憎感情的艺术效果。

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写人物呢?

1.将对立的两个人物进行横向对比。

2.将同一人物前后的不同方面、不同情况进行纵向对比。

3.要扣住人物的性格特点,选取言行神态等方面进行对比,在对比与差异中凸显人物个性。

4.对比的线索要集中明确,不蔓不枝。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屠呦呦:首个诺贝尔中国科学家

黄祺

①着一身紫色礼服,站在诺贝尔奖颁奖台上,85岁的中国老人屠呦呦,还是没显出“华贵”来。多年的深居简出,让屠呦呦习惯了简单低调,就连赴瑞典登机前,屠呦呦也躲开了VIP待遇,躲开了官方的送行仪式和媒体记者,“偷偷地”离开,再多的光环与荣耀似乎都没能打扰她平静的内心。

②10月刚刚得到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时,屠呦呦曾接受过一些记者的采访,但很快,屠呦呦婉拒媒体,希望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瑞典领奖之前,有媒体记者试图登门,先被“楼长”邻居挡一关,敲了门,最后还是被屠呦呦的爱人礼貌地回绝了采访请求。

③获奖时人们才发现,有关这位诺贝尔获奖者的资料很少,直到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屠呦呦传》,一些历史细节才第一次被人们了解。1930年,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里5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她的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④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学习生药学,毕业后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⑤几十年来,屠呦呦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她所热爱的研究工作中,甚至对家庭也缺少照顾,给人留下“执拗”的印象。她的“执拗”最终让她收获了科学上的成果和同行、学生的敬重。

⑥只是,屠呦呦自己的低调,无法掩盖整个中国科学界以及普通中国人的兴奋,因为这一枚诺贝尔科学类奖章,是中国人多年来所期盼的。

⑦屠呦呦获奖的原因是她在青蒿素研发中的重要作用,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是一种完全由中国人开发、以中国传统草药为原料的全新药物。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

⑧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汉斯·弗斯伯格在致颁奖词时,对屠呦呦的科学贡献予以高度评价。“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屠呦呦参与了中国一个开发抗疟药品的重要项目。当屠呦呦阅读古籍时,她发现特定的含有青蒿的植物在治疗发烧的配方中多次出现。于是她开始在感染疟疾的老鼠身上试验这种青蒿的提取物。试验发现一部分的疟疾寄生虫死亡,但与整体的试验结果并不一致。随后屠呦呦继续到古籍中寻找答案。在一本1700年前的古书中,她发现一种对青蒿低温提取的方法,这样得到的提取物疗效非常显著,可以杀死所有寄生虫,而其中有效的成分之后被确认并被命名为青蒿素。在后来的研究中,她发现青蒿素能够通过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杀死寄生虫。”

⑨颁奖词简单的几句话背后,是特殊年代、艰苦环境下中国科研者们付出的巨大努力。正如屠呦呦自己所说,这一枚诺贝尔奖章是集体的荣誉,是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荣誉,而她去领奖,是“代表中国”。

⑩屠呦呦手中的诺奖奖牌,与其说是国际科学界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成果的肯定,还不如说是对中国科学界的一种鼓励和期待。从这一枚奖章开始,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奖章属于中国人。

(选自2016年第1期《新民周刊》)

1.屠呦呦“习惯了简单低调”。文中哪些方面反映了她的低调?

2.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1)再多的光环与荣耀似乎都没能打扰她平静的内心。

(2)屠呦呦自己的低调,无法掩盖整个中国科学界以及普通中国人的兴奋。

4.“阅读提示”指写在文章正文前,概括文章内容、主旨或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文字。请通读全文,从文中选取一句话作为本文的阅读提示。

5.屠呦呦说,她去领奖是“代表中国”。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