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益州……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隆中对》)

【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选自《出师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臣本布衣______          (2)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

(3)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    (4)深入不毛______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皆实/用心    B. 畅军事/家喻户

C. 之臣/衣缩食    D. 日而待/千方百

3.下列句中,与“临崩寄臣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 定神细视,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B. 怪之矣

C.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文者,太守也    D. 物喜,不以已悲

4.翻译下列语句。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5.联系两段文字来看,甲段中的“将军”就是乙段中的     

6.【甲】文中写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又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一席话,【乙】文中也写到“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都表明刘备是个            的人。

7.阅读两篇选文,从诸葛亮向刘氏父子的进言中,可以看出他是个            的人。

8.甲乙两段文字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9.“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杜甫句中的____________,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

 

1.(1)平民(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奔走效力(4)不长草木 2.B 3.A 4.老百姓谁会不用箪盛饭、用壶装着酒浆来欢迎将军你的队伍呢? 5.先帝 6.虽遭挫折但却雄气勃勃、思贤若渴、急于求计 7.忠心耿耿、淡泊名利、有谋略 8.兴复汉室 9.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解析】甲文选自:《三国志》 作者:陈寿 年代:西晋 乙文选自:《三国志》 作者:诸葛亮 年代:三国 甲文译文: 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乙文译文: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B项。意思都是“知道”。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善良/很。C:气节/节约。D:计算/计策。 3.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例句中这个词的意思,再明确选项中词语的意思后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把”。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是:B:通“已”,已经。C:用。D:因为。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箪食壶浆: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 5.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甲段中的“将军”就是乙段中的“先帝”,都是指刘备。 6.人物的性格特点是通过其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表现出来的。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以及具体情节来分析其精神品质。刘备是一个虽遭挫折但却雄气勃勃、思贤若渴、急于求计的人。 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诸葛亮是一个忠心耿耿、淡泊名利、有谋略的人。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找出两篇文章中所体现的共同目标。甲乙两段文字展示的共同目标是兴复汉室。 9.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甲段文字正体现了杜甫句中的天下计,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君为长者  长者:年长的人    B. 与臣而将矣  四:成为四个人

C. 长跪而之曰  谢:道歉    D. 寡人矣  谕:明白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 免冠徒跣,头抢地耳/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有先生也

C. 秦王唐雎曰/君计将安出

D. 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休祲降

3.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辍耕垄上    B. 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 足下卜鬼乎    D. 专诸刺王僚

4.文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5.从全文看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陈涉世家》选自______朝历史学家______的巨著______,它记载了秦朝末年大泽乡起义的历史事实,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______体通史。鲁迅称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1)已失期______    (2)死,死国可乎______

(3)为天下______    (4)陈胜______

3.翻译下列语句。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4.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方法有两个,请写出相关的原文语句。

5.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位            的人。

6.对文段的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 叙述起义的过程,揭露秦王朝对人民残暴的统治。

B. 交代起义的原因,说明陈胜、吴广善于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举行大事。

C. 叙述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D. 交代起义的方法,说明陈胜、吴广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发动起义。

7.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多应者/功为王    B. 乃丹帛曰/得鱼腹中

C. 目陈胜/卜者知其    D. 所旁丛祠中/皆当行

8.与“陈胜、吴广谋曰”中的“乃”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当立者公子扶苏    B.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C. 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 凡三往,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填空。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______,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______、华容道义释______、过五关______、水淹______、败走______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______,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空城计、挥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2)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观刈麦》写母子给田间劳作的亲人送饭送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商山早行》中最能体现“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塞外的秋景奇特异常,既有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丽,也有范仲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寒冷萧索。

(6)李白《行路难》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7)中国“9·3”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不为仇恨,只为铭记历史守望和平,请写一句中华儿女爱国情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今不少文人学者喜欢给自己的书屋(又称书斋)命名,并作为自己的书名,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柳宗元的《柳河东全集》。

B. 梁山好汉中,因获罪而在脸上被打金印刺字的有林冲、杨志、武松、宋江、雷横,专爱结识天下好汉,凡是来投奔,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写的是史进。

C. 苏轼字子由,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追谥号“文正”,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世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D. 《故乡》选自《呐喊》。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而已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