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 邹大夫传奇 林清玄 对于中国的药铺子,我们一向有着美好的...

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

邹大夫传奇

林清玄

对于中国的药铺子,我们一向有着美好的记忆,记得幼年时代旧街上有一家药铺,每回路过,一股清淡扑鼻的药香,总是从深暗的药铺中流淌出来,充塞整个大街。而坐在长板凳上穿长袍的大夫,总让我想起北国的平原,平原上种着种种奇花异草,大夫则背着手在上面悠闲的散步。

可惜吃中药的记忆不是那么美好,从乌黑的陶药罐子倒出来的像泥土一样的浓浓苦汁,常常使我拔足就跑,有时为了怕喝中药,一个晚上不敢回家。

我的父亲因为从小在私塾里读汉书,对中国传统事物有着深厚的情感,因此宁可熬几个小时灌我们喝中药,也不带我们去看西医;这种态度令我对中药抱着一种抗拒的恐惧,每次吃中药如同在大厅门口突然瞧见钟馗的画像,觉得可怕无比。

后来,我慢慢接受现代教育,更瞧不起中药的价值,甚至许多中药里还加了抗生素,更使我觉得中药是中华文化留存的残渣。

当一位朋友叫我去看中医时,令我大吃一惊。这位朋友是个著名的建筑师,曾在国外留学工作多年,他居然相信中医,而且不间断地吃了三年中药。他以亲身体验向我推荐一位清心寡欲、默默无闻的中医,他说:“他已经行医五十年,父执辈都是大夫,本人的学问也非常精彩,你只要去看看,如果觉得不好,可以不吃他的药呀!”

就这样,我认识了邹大夫。

邹老先生今年七十二岁了,可是精神抖擞,两眼炯炯有神,步履稳健,唯一可以看出他年纪的是他的白发。最吸引我注意的是,他住的老旧公寓中,有两排大架子,一排摆满了各式药草,另一排是翻得有点破烂的经史子集。

我们先坐着,等他看别的病人,只见他神态悠闲地把脉,每次把脉总像陷入一阵深长的沉思,然后娓娓道出病情;由于诊断的正确,往往令病人服气不已;最奇妙的是他开药方的时候,真如有一部电脑,可以一口气把药开出来,他的女儿就照着配方子给病人抓药。

轮到把我的脉,他沉吟一阵说:“你没有什么病,但就像一匹马拉着九辆车在跑,工作过度了。这种病只有改变生活方式,别无他法。”然后他说他要著书济世,已经不肯为新病人开药了。

问到为什么,他说:“你看病只能治一人之病,写书却可以治千万人之病,我的年纪也大了,觉得写书纠正一般人的观念,比看病还要重要。”

后来我们谈到书的内容,他几乎是从中华文化的源头开讲,以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药理为中心,旁涉到经史,有一个非常庞大而细密的计划。最后谈到科学的害人,他说:“科学表面上可以现代化,骨子里却会造成贻害,譬如空气的污染、土地的损害、身体的无形受伤,全是科学做出来的,你看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一项不是科学?而哪一项不是造成更多的疾病?”

邹大夫说他三十年前来台湾行医的时候,全台北没有几家医院,可是人都很健康;现在医院林立,每天大排长龙,人的健康却一天不如一天了。他自己的生活是反科学的,家里没有电视、冷气,穿的是最粗的棉布,吃的是天然的素食,身体却一直健朗,靠的就是他过的是人的生活,而不是科学的生活。

一年多以来,我几乎每个星期都去看邹大夫,听他海阔天空谈对时事的见解,对社会国家,甚至天文地理的评析,往往一语中的,令人惊叹。慢慢的,我知道他是上海沪江大学土木工程系的毕业生,家里是医生世家,他大学毕业时已经看透了生命的冷暖,决心继承家学,行医济世,到现在已经整整度过五十二年,在他手下医好的病人,难以计数。

他开的药方十分便宜,以最好的药卖最廉的价格,因此到现在还是一箪食、一瓢饮,两袖清风,不改其乐。他说:“每个人生病来看医生都是不得已的,医者还从中赚钱,是最不道德的行为。”他也常说:“看病是救人的事业,不是名利的生意。”

邹大夫还举出中西医学最大的不同,他认为西医所研究的是部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牙痛拔牙,因此它的功能是立即的,但不是根本。中医则是从人的本性出发,认为头痛不一定是头的问题,有时是肝的问题,有的是心脏的问题,它是从根本做起,要救根本往往不是立即收效的。但他并不反对西医,只是觉得过度迷信西方医学,是中国人的危机,他最常说的话是:“五千年来,没有西医,中国人不是活得好好的?”他反对的是西药,因为里面有太多非自然的成分。

邹大夫崇尚自然,觉得布衣粗食是最好的保健之道,是任何药都比不上的,包括中药在内。他身体力行之余,因为身体的硬朗,乃成为病人的最佳保证。

他把脉之准是令人惊奇的。有一次我亲眼看他为病人把脉,半天沉吟不语,然后说:“你得的是癌症。”病人大为讶异:“你怎么知道的?”他说:“你的脉跳的乱七八糟,没有一条是对的,无药可治,不是癌症是什么?”他也从不隐瞒病人的病情,他说:“让病人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医者的责任。”

最可惜的是,他的书一直没有动笔,因为病人络绎不绝,求告无门,使他不免又动了凡念。他说:“我的心是豆腐做的,否则为什么会走上看病的路呢?”

在现代社会里,像邹大夫一样的人已经很少见了,他自甘淡泊,以救人为职志,不以为苦。有一次我说要把他的事情写出来,他连声斥责,认为这会破坏了他的生活。他说:“我既不要名利,也不求闻达,写我有什么意思呢?”

我最记得的是,他有一次说起,在中国的三百六十行中没有“医生”这一行,因为医生是默默救人的,不是一个可以出状元的行业。他最希望的是生活平淡,默默救人,但我还是忍不住写了他,虽然万仞宫墙,不能窥其堂奥,但是难道宫墙不准人窥望吗?邹大夫当不致于深责。

从此我改变了对中医和中药的看法,这种看法不仅来自邹大夫,更来自他背后一个大文化的传承,那里面有许多伟大的、不为人知的中国人,和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创造的人文的文化。

                                      (选自散文集《白雪少年》 有删改)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私           ②精神抖           ③如          ④望 

2.本文娓娓道来,自然流畅,如“就这样,我认识了邹大夫”。结合文章说说“我”是怎样认识邹大夫的?并说说单独成段的这段话在结构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作者笔下邹大夫的形象熠熠生辉,令人过目不忘。下面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品格特点?

①邹老先生今年七十二岁了,可是精神抖擞,两眼炯炯有神,步履稳健,唯一可以看出他年纪的是他的白发。

②他说:“每个人生病来看医生都是不得已的,医者还从中赚钱,是最不道德的行为。”他也常说:“看病是救人的事业,不是名利的生意。”

4.文章开篇作者用了不少笔墨讲述自己对中医的厌恶,甚至认为“中药是中华文化留存的残渣”,可是文章结尾却说改变了对中医的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好处?

5.文中的邹大夫让人敬佩,他不仅想做好医者,还想写一部书,但最终没有写成。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邹大夫想写书的原因和没有写成书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6.“传奇”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邹大夫传奇”,邹大夫有哪些超越寻常的行为或故事呢?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写出两点)。

7.林清玄的散文浅吟低唱,朴素隽永。怎样理解“从此我改变了对中医和中药的看法,这种看法不仅来自邹大夫,更来自他背后一个大文化的传承,那里面有许多伟大的、不为人知的中国人,和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创造的人文的文化”这段话的含义?

 

1.①shú ②sŏu ③pì ④kuī 2.①通过朋友的亲身经历和极力推荐作者才认识了邹大夫。②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引出下文关于邹大夫的传奇经历。 3.①外貌描写。邹大夫年逾古稀,却非常健康硬朗,表现了他的乐观、慈祥、亲和的特点。②语言描写。赞扬了邹大夫崇高的医德,突出邹大夫的善良仁慈、淡泊名利的本心。 4.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之所以改变了对中医的看法,一方面来自于邹大夫的精湛医术,崇高医德,另一方面也是借助邹大夫的言行使作者认识到中医背后里中国人创造的人文的文化,表达了作者对像邹大夫这样的医者的赞颂。 5.著书立说的原因是:看病只能治一人之病,写书却可以治千万人之病,我的年纪也大了,觉得写书纠正一般人的观念,比看病还要重要。未能完成的原因是:因为病人络绎不绝,求告无门,使他不免又动了凡念。 6.①给我把脉一语中的,直言不讳。②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最后却继承家学,行医济世整整52年。③邹大夫认为科学害人,因此自己的生活是反科学的,家里没有电视、冷气,穿的是最粗的棉布,吃的是天然的素食。④医术精湛,从不对病人隐瞒病情。 7.作者感激邹大夫改变了他对中医的看法,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以邹大夫为代表的为传承、发展、创造中国文化而甘愿淡泊、默默奉献的中国人的赞美和敬佩之情。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本题需要注意的读音是:“譬”应读pì。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理解分析即可。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结合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分析,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本文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突出邹大夫的善良仁慈、淡泊名利的本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⑥。”

[注释]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②援:执持,拿。③衽: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⑥戒:鉴戒。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饮                ②

2.师旷撞晋平公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3.同为劝谏君王,师旷与邹忌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八尺有余

视之

我也  

讥于市朝

3.邹忌本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皆言其美于徐公。面对众人不切实际的赞美之辞,他为什么能够做到不受迷惑?

4.文中齐威王的形象虽着墨不多,但应答过程中的一个“善”字的语言描写,便使威王的气度、神韵尽现,这一“善”字表明了什么意思?

5.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言不慎便有性命之忧,可见进谏并非易事,而邹忌却能让齐威王欣然纳谏,令人叹服。邹忌的进谏颇有技巧,他是如何向齐威王进谏的?

 

查看答案

名句积累与运用

(1) 水何澹澹, 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__。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4) 晓雾将歇,_________;夕日欲颓,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 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 《过零丁洋》中,作者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沉痛地抒写了国家和个人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7) “烽火苦教乡信断”,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借家书的珍贵来表现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8) 《水调歌头》一词中,苏轼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的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人的共同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你能为保护地球母亲做些什么?你所在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环保问题亟待解决?请你以“保护黄河志愿者”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针对当地的环保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2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象,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3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