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小题。 早起 ①曾文正公说: “作人从早起起.”因为这是每人...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小题。

早起

①曾文正公说: “作人从早起起.”因为这是每人每日所做的第一件事.

②这一桩事若办不到,其余的也 就可想.记得从前俞平伯先生有两行名诗:“被窝暖暖的, 人儿远远的…….” 在这 “暖暖……远远……”的情形之下,毅然决然地从被窝里窜出来,尤其是在北方那样寒冷的天气,实在是不容易. 惟以其不容易,所以那个举动被称为开始作人 的第一件事. 偎在被窝里不出来,那便是在作人的道上第一回败绩.

③历 史 上若 干嘉言懿 行 ,也有不少是 标 榜早 起 的。例如 ,《颜氏 家训》里 便有 “黎明即起”的句子.至少我们不会听说哪一个人为了早 晨晏起而受到人的赞美.  祖逖闻鸡起舞 的故事是 众所熟知的,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祖逖是志士,他所闻的鸡不是我们在天将破晓时听见的鸡啼, 而是“中夜闻荒鸡鸣”。中夜起舞之后是否还回去再睡,史无明文,我想大概是不再回去睡 了。黑茫茫的后半夜, 舞完了之后还做什么,  实在是不可想象的事。前清文武大臣上朝,也是半夜三更地进东华门,打着灯笼进去,  不知是不是因为皇帝有特别喜欢起早的习惯。

④西谚亦云:“早出来的鸟能捉到虫儿吃.”似乎是晚出来的鸟便没得虫儿吃了。我们人早起可有什么好处呢?

⑤我个人是从小就喜欢早起的,可是也说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只是我个人的习惯而已. 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习惯,可是并不说有这好习惯的人即是好人,因为这习惯虽好, 究竟在做人的道理上还是比较的一桩小事。所以像韩复榘在山东省做 主席时强迫省府人员清晨五时集合在大操场里跑步,我并不敢恭维。

⑥我小时候上学 ,躺 在炕上一 睁眼看见窗户上最高的一 格有了太阳光 ,便要 急 得哭啼,我的母亲匆匆忙忙给我梳了小辫儿 打发我去上学. 我们的学校就 在我们的胡 同里. 往往出门 之后不久又眼泪扑簌的回来,母亲问道:“怎么回来了?”我低着头嚅嗫的回答:“学校还没有开门哩!” 这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我现在想想,还是不知道为 什么要那样性急。到如今,凡是开会或宴会之类,我还是很少迟到的。我觉得迟到是很可耻的一件事。但是我的心胸之不够开展,容不得一点事,于此也就可见一斑.

⑦有人晚上不睡,早晨不起。他说这是 “焚膏油以继晷。(晷:guǐ日影)”。我想,“焚膏油”则有之,日晷则在被窝里糟蹋不少。他说夜里万籁俱寂,没有搅扰,最宜工作,这话也许 是有道理的.我想晚上早睡两个钟头,早上早起两个钟头,还是一样的,因为早晨也是很宜于工作的。

⑧我记得我翻译 《阿伯拉与哀 绿绮思的情书》的时候,就是趁太阳没出的时候搬竹椅在廊檐下动笔, 等到太阳晒满半个院子,人声嘈杂,我便收笔,这样在一个月内译成了那本书,至今回忆起来还是愉快的。我在上海住几年,黎明即起,弄堂里到处是哗啦哗啦地刷马桶的声音,满街的秽水四溢,到处看得见横七竖八的露宿的人--这种苦恼是高枕而眠到日上三竿的人所没有的。

⑨有些个城市,居然到九、十点 钟而街上还没有什么动静,家家户户都门窗紧闭,  行经其地如过废墟,我这时候只有暗暗地祝福那些睡得香甜的人,我不知道他们昨夜做了什么事,以至今天这样晚还不能起来。

⑩我如今年事稍长,好早起的习惯更不易抛弃。醒来听见鸟啭,一天都是快活的.  走到街上,看见草上的露珠还没有干,砖缝里被蚯蚓倒出一堆一堆的沙土,男的女的担着新鲜肥美 的菜蔬走进城来,马路上有戴草帽的老朽的女清道夫,还有无数的青年 男女穿着熨平的布衣 精神抖擞地携带着 “便当”骑着脚踏车去上班, --这时候我衷心充满了喜悦! 这是一个活的 世界,这是一个人的世界,这是生活。

就是学佛的人也讲究 “早参” “晚参”。要此心常常摄持。曾文正公说作人从早起起,也是着眼在那一转念之间,是否能振作精神,让此心做得主宰。其实早起晚起本身倒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利弊,如是而已。

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①、②段为什么要引用曾国藩、俞平伯的话,有什么作用?

3.指出第④、⑧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第⑤段中,作者举了韩复榘早起的例子论证了什么观点?

5.阅读第②段,说说你对 “偎在被窝里不出来,那便是在作人的道上第一回败绩”  这句话的理解?

6.结合文章内容, 谈谈你的阅读体会。

 

1.作人从早起或早起是个好习惯。 2.开篇引用名人名言来论述“早起”的好处,能够增强论述;增添文章的文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第④段使用了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早起是有好处的道理;第⑧段使用了举例论证(事实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早起有时很愉快有时也有苦恼的道理。 4.做人的品行比早起的习惯更重要。 5.赖在床上不起来,没有坚强的意志力,那就是人生的第一起失败。 6.能扣住好习惯、好品行等关键词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自己进行概括。本文开篇就交代了论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  完成小题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①记忆,好比一口深邃的井,我们所经历的绝大多数人和事,都被淹没了、遗忘了,  而能让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②小学时,我在加拿大生活学习过两年,经历过很多新鲜事,见过很多有趣的人, 但一次 买鱼的经历,令我至今难忘.

③那是一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一家新开张的宠物店买鱼。水族箱里养着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鱼让人眼花缭乱。左挑右选,我看中了一种非常漂亮但价格不菲的鱼,  一条就需要20 加元。

④工作人员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大哥哥, 典型的西方人的模样:一头很短的黄发, 一双浅蓝 色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一张总往上翘的嘴, 这张脸充满了友善。

⑤我指着那条漂亮的鱼说: “麻烦你给我捞一条.”

⑥让我意外的是,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你养鱼的缸大吗?”

⑦我疑惑地说: “不大,比较小。” 我一边比划鱼缸的大小,一边说,“抱歉,  我不能把这条鱼卖给你,你的鱼缸太小,会把鱼养死的, 我帮你另外选一种吧。”他笑着说。

⑧我 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卖东西的主要是把东西推销出 去 ,才不会管其他的。在国内, 经常会遇到一些卖鱼人,为了牟利,专门推销那些价格昂贵却难养活的鱼.

⑨我满脸疑惑,妈妈认为,能是这种鱼不好养,鱼缸小容易死,怕我们找上门来,  他才不愿意卖给我们.

⑩于是我说:“您放心,如果养死了,我们不怨你.”

“这种鱼本来能活 40多年,现在它还是一个婴儿,但它对生活空间要求比较高,  如果鱼缸太小,很容易死的!  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

没有唯利是图,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对生命自然而原始的尊重。 我被他的话深深震撼了,觉得自己无比渺小。 最后。在他的建议下,我选了很好养却最便宜的一种鱼:斗鱼。一种几乎可以在一个茶杯里生活的漂亮的鱼,价钱仅需 3 加元.

从此以后,我对自己所养的一切动物有了另外一份关怀: 尊重每一个生命, 而不仅仅是让它们吃饱喝足。

开在这记忆深处的花,历久弥新,永远艳丽、清晰,吸引着我,指引着我.

1.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表示 “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意外→ ______ →  ______ →疑惑→ _________

2.品析第⑦段划线句,  说说作者 “疑惑”的原因是什么.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卖鱼店工作人员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

4.结合文章内容,  简要分析标题的好处.

5.品析第    13段划线句,说说 “尊重每一个生命”在这篇文章中所包含的意思.读了这篇文章,  你有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北望, 射天狼.

(2)  酒困路长惟欲睡,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马作的卢飞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察纳雅言.

(5)  _________ ,但惜夏日长.

(6)  浊酒一杯家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 .

(7)  ________________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8) _______________ ,坐断东南战未休.

 

查看答案

阅读下边文言文,  完成小题。

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节选)

崔铁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而语女:“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固吝者乎?”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  赠大 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公固知某不贪也.” 公受珠,内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 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 ①王忠肃公翱:即王翱,明代前期大臣,字九皋,盐山 (今河北省盐山县) 人, 死 后谥号 “忠肃”。②铨: 量才授官. ③白:告诉. ④内:同 “纳”放进. ⑤求太监后: 寻找太监的晚辈。⑥贾:买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婿/固不遣    B. 取案上器/击伤夫人

C. 某亦/守法    D. 封识/宛然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 恚           

(2) 著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 是非贿得之,公固知某不贪也。

(2) 公屡促之,必如约。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王忠肃公的优秀品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小题

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于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①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②聒 (guō):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1.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B. “夜深千帐灯”一句描写了旷野宿营灯光熠熠的景观,流露出词人此时喜悦的心情.

C. 下片开头 “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

D. 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

2.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是 (    )

A. “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片 “夜深千帐灯”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

B.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 “身”向榆关,  那也 就暗示出 “心”向京师。

C.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华美绚丽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所称道的。

D.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 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               ;那清脆如弹拨者,               ;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                 ;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            

(1)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2)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3)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4)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A.(1)(2)(3)(4)

B.(1)(2)(4)(3)

C.(2)(1)(4)(3)

D.(2)(1)(3)(4)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