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尽管社会飞速发展,但是雷锋精神依然不会过时。雷锋无...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尽管社会飞速发展,但是雷锋精神依然不会过时。雷锋无限忠诚、乐于助人、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他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坚守道德高地的时代英雄。

 50多年来,雷锋精神始终与我们同在。对于那些质疑、恶搞、丑化雷锋一样英雄人物的歪风,我们要坚决说“不”!

“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英雄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凝聚起人民群众向心力的关键所在。对英雄尊重与否,体现一个民族认知水平、理性能力的高低。有英雄而不敬重,无疑是自毁精神长城,是民族风骨的自我矮化。捍卫英雄,是当代人_________ 的使命,每一个青少年都_________  。我们要让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    

①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四字短语(或成语)。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读了上面的文字后,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出一段话。(不超过50字)

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示例: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②我们要学习并弘扬雷锋(英雄)精神,捍卫英雄,抵制、摒弃一切污损英雄精神的行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解析】①试题分析:填词比选词难度要高得多。需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捍卫英雄”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使命,是一种什么样的使命呢?对每一个青少年来说,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的,所以应填义不容辞。捍卫英雄”是每一个青少年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填责无旁贷妥当。但要注意: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这两个成语位置不能互换,“义不容辞”既可作定语,也可作谓语;“责无旁贷”不能作定语,只能做谓语。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的区别:责无旁代: 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义不容辞: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前者是强调责任,后者是道义,前者是不能推脱的,而后者则是自己感觉道义上不能不这样做。前者的事如果推诿了,会受到制度、法律的制裁,后者则只受道德上的、良心上的谴责。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②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感想的写作能力。首先确定感想的主题:学习并弘扬雷锋(英雄)精神,其次针对“那些质疑、恶搞、丑化雷锋一样英雄人物的歪风”,表明我们的态度:抵制、摒弃。最后别忘了首段的“雷锋无限忠诚、乐于助人、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综上所诉,答案为:我们要学习并弘扬雷锋(英雄)精神,捍卫英雄,抵制、摒弃一切污损英雄精神的行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考点定位:感想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例句,在仿句中填空。

例句:行对卧,  听对看,  昼永对春闲。手辣对心酸,虎踞对龙蟠。

仿句:朝对____,暑对____ ,淡雨对轻烟。郊寒对 ____,酒圣对诗仙。

 

查看答案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早春景色的句子,请写出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颈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直”与“圆”既在写景形态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又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寂、雄浑、寥廓的景象。

B. 诗人笔下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感而不伤的情感基调,是典型的一壮景写情的手法。

C. 该联景物既为下联景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又暗示了孤寂、感伤、前路茫然的悲观心态。

D. 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首联交代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诗题。    B. 颔联运用了对偶手法,以实景写作者行踪。

C. 颈联写景很能代表盛唐边塞诗的特有气象。    D. 尾联揭示了诗人此行路途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

3.下面诗句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是(   

A.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D.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查看答案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语句,朗读时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然则/何时/而乐耶    B.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运用了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洞庭湖气势宏大、水面宽阔、天气多变的特点。

B.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一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连用四字短语,层层渲染,写出了洞庭湖上阴雨连绵的凄楚景象。

C.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洞庭湖恬静幽美的秋天夜景。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古仁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的人生境界。

3.下列关于选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选文第二和第三段,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情境。

B. 选文语言骈散结合,依文章内容而变化,既简洁凝练,又流利畅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C. 选文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巧妙结合在一起,于起承转合之间传达出作者超然物外、心怀天下的理想襟抱。

D.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点明了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豁达乐观的胸襟。

4.下列诗句与本文的作者表达的家国情怀最相近的一句是( 

A.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查看答案

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唱道: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众军道:“挑往哪里去?”那汉子道:“挑出村里卖。”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众军商量道:“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么?”众军道:“买碗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众军道:“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杨志道:“你理会得什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鸟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饶不的,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那对过众军汉见了,心内痒起来,都待要吃,数中一个看着老都管道:“老爷爷与我们说一声,那卖枣子的客人买他一桶吃了,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润一润喉也好。其实热渴了,没奈何。这里冈子上又没讨水吃处,老爷方便。”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酒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些避暑气,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众军健听了这话,凑了五贯足钱,来买酒吃。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众军陪着笑说道:“大哥直得便还言语!”那汉道:“不卖了!休缠!”这贩枣子的客人劝道:“你这个鸟汉子,他也说得差了,你也忒认真!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须不关他众人之事,胡乱卖与他众人吃些。”那汉道:“没事讨别人疑心做甚么?”这 贩枣子客人把那卖酒的汉子推开一边,只顾将这桶酒提与众军去吃。那军汉开了桶盖,无甚舀吃,陪个小心,问客人借这椰瓢用一用。众客人道:“就送这几个枣子与你们过酒。”众军谢道:“甚么道理。”客人道:“休要相谢,都是一般客人,何争在这百十个枣子上。”众军谢了,先兜两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杨提辖吃一瓢,杨志那里肯吃。老都管自先吃了一瓢,两个虞候各吃一瓢。众军汉一发上,那桶酒登时吃尽了。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起来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那卖酒的汉子说道:“这桶酒被那客人饶一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饶了你众人半贯钱罢。”众军汉凑出钱来还他。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

1.选文中最先出场的买酒人的名字是(  

A. 白胜    B. 吴用    C. 刘唐    D. 公孙胜

2.选文中最终打消了杨志的疑虑,让他同意军汉们买酒的一处情节是(  

A. 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

B. 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

C. 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

D. 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3.对下列人物的语言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卖酒人听杨志说自己酒里有蒙汗药,内心惊诧,但还是故意表现出、委屈和不满的情绪。)

B. 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卖酒人赌气说酒中有蒙汗药,拒绝卖酒,实际是欲擒故纵,让杨志彻底消除疑虑。)

C. 这贩枣子的客人劝道:“你这个鸟汉子,他也说得差了,你也忒认真!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贩枣的客人看似从中说和,实际是借机推波助澜,扰乱杨志判断。)

D. 那汉道:“没事讨别人疑心做甚么?”(卖酒人因为先前受到杨志怀疑心存不满,虽经贩枣人从中说和有所消减,但仍耿耿于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