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⑴受其__________

担持刀__________

⑶相数十步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两狼并驱如故/久不动

B. 奔倚其下/舍此趋彼

C. 顷刻两毙/既奄奄僵卧

D. 场主积薪中/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4.下面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 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 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 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1.(1)攻击(2)卸下,解除(3)距离 2.B 3.①转身看堆积的柴草后面,一只狼在积薪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4.D 5.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注意“敌”是古今异义,古义是“攻击,胁迫”,“去”是一词多义。 2.本题考查对虚词的理解。A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助词,没有什么意思;B乃:都是于是;C而:可是/不久;D其:代词,指麦场/另一个。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1)句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2)句中“竖”是“童仆”的意思。 4.两文都有描写,甲文中“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是比喻,乙文没有运用比喻。 5.开放性试题,分析时可以结合文章中作者的态度和情感。要对屠户与牧童所做的事有个清晰地认识,分析力求有理有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1.赏析“终古高云簇此城”一句中“簇”的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依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④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维《竹里馆》 )

⑤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在这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昧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

以上文段节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的小说《_________    ____》。

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文中“他”的性格作简要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水浒传》中与下列情节相关的主要人物。

风雪山神庙____________    ②醉打蒋门神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家喻户晓的科学家——邓稼先。

B.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如既往了。

C.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D. 无时无刻都听见他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都听见他召唤我回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