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人名)。题目中“书”的意思是 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提出论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

B. 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迄无佳文”,原因是读书不深入。

C. 写孔子、苏轼读书的事例,表明圣贤要有所成就也必须勤奋苦读。

D. 作者通过此文引导家中子弟树立读书应选择精华,深入研究的正确态度。

 

1.清朝 郑燮信 2.读书把看了一遍便能背诵作为值得肯定的能力,(其实)是最不中用的。 3.A 【解析】选自《板桥家书》 作者:郑燮 年代:清 参考译文: 读书把看了一遍就能背诵作为值得夸耀的才能,是最不能成事的。 眼里看得清楚,心中匆匆而过,留在内心的并不多,看来看去根本应付不过来,就像看歌舞场中的美女,看一眼就过去了,和我又有什么相关呢?自古以来过目成诵的人,有谁(能)比得上孔子呢?孔子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都断了好几次,不知道翻阅过几千几百遍了,它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索越明白,越钻研越深入,越是深入进去就越不知道它的尽头(在哪里)。即使是像孔子那样不用学习就懂得道理,能遵行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大道的圣人,也没有停止刻苦勤奋地学习人情事理(的工作)。苏东坡读书不需要读第二遍,然而他在翰林院时读《阿房宫赋》直到四更天,掌管翰林院的老官吏觉得他读得辛苦,苏东坡却十分畅快,毫无倦意。怎么能因为看一遍就能背诵,就草草结束学习(那件事)呢!只有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一生读书从不读第二遍,始终没有写出好文章。 况且看一遍能背诵,又有什么都背诵的弊端。就像《史记》一百三十篇中,《项羽本纪》写得最好,而《项羽本纪》中,又要数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这几个片断写得最好。反复诵读观赏,值得欣喜、值得悲泣的内容,只在这几个片断罢了。如果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不成了不懂道理的愚钝之人!还有小说家的作品,各种品味低俗的戏曲,以及打油诗词,也都过目不忘,这样的人就像一个破烂的厨房的柜子,发臭的油,腐坏的酱全都贮藏在里面,他的品位低俗也是让人难以忍受的! 1.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目,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基本情况,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背诵。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这是郑燮在官署中给自己的弟弟的第一封家书。“书”在这里是名词,“书信”的意思。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能”“济事”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对中心论点的把握。作答时必须从故事入手,感知故事的情节,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A项的表述有误,作者在第一段提出“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直接点明读书仅以过目成诵为能是最不中用的,竖起批驳的靶子,表明了鲜明的态度。作者意在告诉读者:只有深入研读才能真正读懂书中真谛的道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孙郎”原指 ____________,这里借指____________

2.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犷、豪放的,体现了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B. 词的上阕展现出人数众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出猎场面,突出表现了作者的“狂气”。

C. “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

D. 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抒发了关怀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查看答案

默写

(1) ________________,此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

(2)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

(3) 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蝶恋花》)

(5)_______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孔孟论学》)

 

查看答案

从图书馆查找、从网络上检索关于邓稼先等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分别为他们写小传,然后全班出一期题为“星光闪耀”的墙报

 

查看答案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查看答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