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在“文学采风”的综合性学习中,学校组织活动小组到民间开展采风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

在“文学采风”的综合性学习中,学校组织活动小组到民间开展采风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三幅书法作品,请指出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字体。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字体:____  字体:____ 字体:____

(2)请你从19题的作品中,选择两幅喜欢的,结合字体特点说说理由。(每幅作品的理由说明限10字以内)

选择:①第________幅,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________幅,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小组要举办一次民间艺术作品展,需向民间摄影爱好者李萍女士借《阅读老遵义·品味红花岗》书,用于展出,借期为一周,借出日期为2018年6月23日。如果你是活动小组组长黄飞,请你写一张借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楷体 行楷 草书 (2)第一幅, 字体端庄,匀称工整; 第二幅,笔画连绵,灵活连贯; 第三幅,飘逸舒展,随性自然。 (3) 借 条 今向李萍女士借到《阅读老遵义·品味红花岗》壹本,于2018年6月30日前归还。 此据。 借书人:黄飞 2018年6月23日 【解析】(1)本题考查书法作品字体的辨别能力。书法字体,就是书法风格的分类。书法字体,传统讲共分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也就是五个大类。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据此可作出判断。(2)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欣赏能力。从所给的三幅作品中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然后结合字体特点进行分析即可,注意不要超过指定的字数。(3)本题考查借条的写作能力。借条是人们彼此之间为处理财务、物资或事务来往,写给对方作为凭据或有所说明的条据。一般格式为:中间写明标题,正文写明事由或事实,最后署名、日期。根据题目给出的内容写作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词赏析

睛①

杜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

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2017·扬州)戏题盘石

王 维

可怜①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释】 ①可怜:可爱。

1.请发挥想象,描绘一、二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查看答案

(2017·淮安)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表达效果。

2.下列对诗歌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

B. 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予以讽谏,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C. 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

 

查看答案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2.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肉和鱼肉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 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 “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 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查看答案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 “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 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