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刀爱 ⑴明媚的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用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刀爱

⑴明媚的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⑵“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奶奶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⑶“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⑷“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⑸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庆幸。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⑹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⑺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⑻“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⑼“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⑽“那有什么不好呢?”

⑾“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⑿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⒀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⒁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⒂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在逆境的时候,去承受挫折并积蓄养料;在顺利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把刀并慎用养料。

⒃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1.请概括出“我”对砍树这一行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儿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大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好在哪里。

(1)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

(1)我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3.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句子。

(1)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2)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刀爱”含义的理解。

 

1.儿时:疑惑(不理解)长大了:震撼(理解) 2.(1)“虔诚”是恭敬而有诚意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梨农们砍树时的细致、用心(认真),表达了梨农们对梨树深深的爱及期望。 (2)“怔”是发愣、发呆的意思,表现了我听了梨农的解释后深受震撼并明白了刀之伤原来就是刀之爱的心理。 3.(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枣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枣树无怨无悔地承受(迎接、接受)刀的考验的场景。(2)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奶奶砍枣树时的解决、认真。 4.“刀爱”有两层含义:(1)奶奶、梨农们砍果树,看似在伤害果树,实则是为了让果树结出更多更甜的果实,是对果树的爱。(2)在人生的道路上,逆境时我们要克服自身滋长的骄狂傲慢。用生活的砥砺,结出人生的硕果。(或答:人生路上,在逆境的时候,去承受挫折并积蓄养料;在顺利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把刀并慎用养料。用生活的砥砺,结出人生的硕果。 【解析】 1.本题是对作者感情的考查。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从原文可以找到“儿时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长大了“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2.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赏析。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本题注意词语的理解要结合句子意思。 3.本题是对句子赏析的考查。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比较阅读:《湖心亭看雪》和《满井游记》,完成下列小题。

(甲)《湖心亭看雪》

(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注释:鹄(hú):一种水鸟,俗名天鹅。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鬣(liè):鬣兽颈上的长毛,一说马鬃,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茗(míng),这里指煮茶。罍(léi),这里指端着酒杯。蹇(jiǎn),这里指骑驴。浃(jiā):湿透。呷(xiā),吸。鳞,借代用法,代鱼。堕(huī)事:耽误公事。堕,古同“隳”,坏、耽误。恶(wū),怎么。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是日,更定矣

(3)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4)而此地适与余近

2.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查看答案

阅读《夜泉》,完成下列小题。

夜 泉

(明)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1.“山白鸟忽鸣”这句用了__________手法来表现山泉夜景的__________(特点)。

2.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所表现的画面。(不超过40字)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 这是州委打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文段中即将出版的小说”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篇名),这部小说是保尔在母亲和妻子____________(人名)的帮助下,用生命写成的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书中的故事取材于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亲身经历,小说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B.《筑路》这一节选中描绘出秋雨、泥泞、萧瑟、寒冷的环境,既突出了劳动环境的恶劣,也反衬出筑路者们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生命的意义》这一节选,写了保尔在双目失明后,仍然坚持来到烈士陵园,缅怀逝去的战友,在沉思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D.作品刻画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全书洋溢着共产主义的理想和激情。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2)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通过描写早春莺歌燕舞所带来的生机勃勃气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飞来峰》一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

(4)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年届75岁的鲍勃·迪伦一周前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自创造以来,获得该殊荣的首位音乐人。②他成名于20世纪60年代,并被广泛认为是美国六十年代反叛文化。③从1962年发布首张专辑至今,他在流行音乐界和文化界的影响已超过约50年。④诺贝尔文学委员会授予他这个大奖,不单单是对所有热爱差异者的激励,更是对鲍勃·迪伦个人的肯定。

(1)第①句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第②句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__后面添加__________

(3)第③句不合逻辑,应该删去__________

(4)第④句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_____互换位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