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
记小女儿
①人世间的匹夫匹妇,一家一计的过日子人家,岂能有大张狂,大得意处?所有的也无非是一粥一饭的温馨,半丝半缕的知足,以及一家骨肉相依的感恩。
②女儿的名字叫晴晴,是三十岁那年生的。强说愁的年龄过去了,渐渐喜欢平凡的晴空了。烟雨村路只宜在水墨画里,雨润烟浓只能嵌在宋词的韵律里,居家过日子,还是以响蓝的好天气为宜,女儿就叫了晴晴。
③晴晴长到九岁,我们一家去恒春玩。恒春在屏东,屏东犹有我年老的爹娘守着,有桂花、有玉兰花以及海棠花的院落。过一阵子,我就回去一趟。回去无事,无非听爸爸对外孙说:'哎哟,长得这么大了,这小孩,要是在街上碰见,我可不敢认哩!'
④那一年,晴晴九岁,我们在佳洛水玩。我到票口去买票,两个孩子在一旁等着,做父亲的一向只顾搬弄他自以为得意的照像机。就在这时候,忽然飞来一只蝴蝶,轻轻巧巧就闯了关,直接飞到闸门里面去了。“妈妈!妈妈!你快看,那只蝴蝶不买票,它就这样飞进去了!”
⑤我一惊。不得了,这小女孩出口成诗哩!“快点,快点,你现在讲的话就是诗,快点记下来,我们去投稿。”她惊奇地看着我,不太肯相信:
“真的?”“真的。”
⑥诗是一种情缘,该碰上的时候就会碰上,一花一叶,一蝶一浪,都可以轻启某一扇神秘的门。
⑦她当时就抓起笔,写下这样的句子:我们到佳洛水去玩,进公园要买票,大人十块钱,小孩五块钱,但是在收票口,我们却看到一只蝴蝶,什么票都没有买,就大模大样的飞进去了。哼!真不公平!
⑧“这真的是诗哇?”她写好了,仍不太相信。直到九月底,那首诗登在《中华儿童》的“小诗人王国”上,她终于相信那是一首诗了。
⑨又有一次,是夜晚,我正在给她到香港小留的父亲写信,她拿着一本地理书来问我:“妈妈,世界上有没有一条三寸长的溪流?”
⑩小孩的思想真令人惊奇。大概出于不服气吧,为什么书上老是要人背最长的河流,最深的海沟,最高的主峰以及最大的沙漠?为什么没有人理会最短的河流呢?那件事后来也变成了一首诗:
我问妈妈:“天下有没有三寸长的溪流?”妈妈正在给爸爸写信,她抬起头来说:“有--—— 就是眼泪在脸上流”我说:“不对,不对--——溪流的水应该是淡水。”
⑪那天,我正在打长途电话,她匆匆递给我一首诗:“我在作文课上随便写的啦!”
⑫我停下话题,对女伴说:“我女儿刚送来一首诗,我念给你听,题目是《妈妈的手》”:婴孩时--妈妈的手是冲牛奶的健将,我总喊:“奶,奶。”少年时--妈妈的手是制便当的巧手,我总喊:“妈,中午的饭盒带什么?”青年时--妈妈的手是找东西的魔术师,我总喊:“妈,我东西不见啦!”新娘时--妈妈的手是奇妙的化妆师,我总喊:“妈,帮我搭口红。”中年时--妈妈的手是轻松的手,我总喊:“妈,您不要太累了!”老年时--妈妈的手是我思想的对象,我总喊:“谢谢妈妈那双大而平凡的手。”然后,我的手也将成为另一个孩子思想的对象。
⑬念着念着,只觉哽咽。母女一场,因缘也只在五十年内吧!其间并无可以书之于史,勒之于铭的大事,只是细细琐琐的俗事俗务。但是,俗事也是可以入诗的,俗务也是可以萦人心胸,久而芬芳的。
⑭世路险膨,人生实难,安家置产,也无非等于衔草于老树之巅,结巢于风雨之际。如果真有可得意的,大概止于看见小儿女的成长如小雏鸟张目振翅,渐渐地能跟我们一起盘桓上下,并且渐渐地既能出人青云,亦能纵身人世。所谓得意事,大约如此吧!
(作者 张晓风,有删改)
1.文章围绕小女儿写了三个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晴晴把问妈妈世界上有没有“一条三寸长的溪流”也写进自己诗里。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读全文,文中的小女儿主要有哪些特点?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3.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A.赏析文章第①段中加点词语“一粥一饭”“半丝半缕”的表达作用。
人世间的匹夫匹妇,一家一计的过日子人家,岂能有大张狂,大得意处?所有的也无非是一粥一饭的温馨,半丝半缕的知足以及一家骨肉相依的感恩。
B.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⑭段的划线句。
如果真有可得意的,大概止于看见小儿女的成长如小雏乌张目振翅,渐渐地能跟我们一起盘桓上下,并且渐渐地既能出入青云,亦能纵身人世。
4.结合文章内容或你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第⑥段中作者说“诗是一种情缘,该碰上的时候
就会碰上,一花一叶,一蝶一浪,都可以轻启某一扇神秘的门”这句话的理解。
5.写出下面语句中画线词语的词性。
一只蝴蝶,什么票都没有买,就大模大样地飞进去了。
(_____)(_______) (________)
诗歌阅读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①,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①舍:指房屈。阳家:陶,指东晋陶渊明,尤愛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的名句。
1.从诗歌第二句中“遍绕”、“______”可见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第三四句赞美了菊花_____________的品格。
2.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秋丛绕舍似陶家”展现的画而(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50字左右)。
课外文言文阅读
《论语》(节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于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将原句抄写在答题卡上)
君 子 周 而 不 比 小 人 比 而 不 周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
朝闻道,夕死可矣
3.对文中画线的一则《论语》,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汉语盘点2017”活动在京揭晓年度汉字,“享”“初心”“智”“人类命运共同体”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据悉,“汉语盘点”活动至今已举办12年,鼓励全民用语言记录生活,描述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
请从上面四个字词里任选三个字词,自选角度,写一段话。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句。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渔关》)
(5)刘禹锡《秋词》中以“鹤”的形象自喻,表现他乐观豪迈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诚子书》
(7)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诚儿子修身养德不能放纵懈怠,不能轻惠浮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文言文积累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奈何忧崩坠乎 奈何:为什么 B. 因往晓之 晓:知道,懂得
C. 若躇步跐蹈 若:你 D. 舍然大喜 舍:同“释”,解除、消除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静以修身 求二石兽于水中,…以为顺流下矣
B. 其人曰 奈何忧其坏
C. 有闻而传之者 学而时习之
D. 闻之于宋君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下列对所学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寓言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意与情节设计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B. 《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优,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C. 《穿井得一人》主旨句是“求间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揭示了获取真知要避免道听途说的道理。
D. 诸葛亮在《诚子书》中说“年与吋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与《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相似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