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发挥联想和想象,描写“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示的画面。

2.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人用浓辞丽藻描绘战争场景,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誓死杀敌的英雄气概。

B. 首联“压”字把敌我两军人马众多、气势凶猛的场面都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

C. “临易水”使人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视死如归。

D. 尾联诗人用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1.时值深秋,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响起来,鏖战从白天持续到夜晚,晚霞映照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2.B 【解析】 1.此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此题要注意“凝夜紫”的意境。 2.此题考查对诗歌句子的理解。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B项中“敌我两军人马众多”的说法是错误的。“压”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文段内容,解答问题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

铁一般坚强的树干,是我们伟岸的身躯。风雨中Aào然挺tǐn,任狂风呼啸、霹雳惊天、暴雨肆虐。

披拂摇曳,是我们挥舞的手臂。和风吹过,树叶沙沙,那是我们真诚的致意——向湛蓝的天空,向Bzhǐ的太阳,向C广袤mào无垠yín的大地。

粗壮的树根,是我们有力的双足。深深踏入土壤,与脚下的土地有同样执著的坚持,不论是Dlùn如油高ɡāo的田圃,还是瘠薄干瘦的荒野。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一棵(      )的参天大树!

(1)加点的词语书写注音都正确的一处是____

(2)为括号处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____

A.玲珑剔透      B.器宇轩昂    C.锐不可当      D.抑扬顿挫

(3)划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正确的句子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5)________________,不觉船移。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欧阳修《采桑子》)

(6)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

(7)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被王国维称为“无我之境”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写文章时,引用诗句、格言、典故、古代典籍等,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加强真实性,使文章富有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练,含蓄典雅。如文中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一文,表明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突出其工作的艰辛,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突出了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忠诚之心。

【片段仿写】请你用引用的方法写一段话。(引用古诗文、资料、格言均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

    ①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说,获得诺贝尔奖是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多年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②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大学四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

  ③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全世界数十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因疟原虫对氯喹类药物已产生抗药牲,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但一直未能找到有效药物,防治疟疾重新成为世界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要在设备简陋和信息渠道不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 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方)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④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在失败了190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青蒿素。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复发率却极低、用药剂量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抗疟新药物,即双氢青蒿素。1990年3月,双氢青蒿素一举通过了技术鉴定,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

  ⑤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⑥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正是如青蒿一样的科学追梦人,大爱在左,奉献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生命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绿意盎然,让不同地域、种族的人一起吮吸现代科技的芬芳。

(有删改)

1.本文以“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3.根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屠呦呦在青蒿素的研发上获得突破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4.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查看答案

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字)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长征”二号FT2火箭托举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腾空而起,奔向太空。

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由“长征”二号FT2火箭发射升空。全世界的目光此刻都聚焦在被当地老百姓称为“东风航天城”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