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母亲的风景 朱成玉 ①母亲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导致她的视力迅速下降,多方医治都无...

母亲的风景

朱成玉

①母亲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导致她的视力迅速下降,多方医治都无济于事。看到我们愁容满面,母亲安慰大家:“就算看不见东西了也没啥,不耽误吃不耽误喝,没啥不好。”

②为了让她在失明前看看更多美丽的风景,我请了长假陪母亲去旅游。母亲自然是欣喜万分,却忍不住担心:“你这怎么说请假就请了呢,快和妈说说,是不是工作不顺心了?”

③“再忙也没有陪妈妈重要。”从小就嘴甜的我总能哄她高兴。

④我们大包小裹地上路了,因为母亲眼神不好,照顾起来十分不便。母亲看我忙里忙外的,很是内疚,在车上尽量不喝水,因为怕上厕所。

⑤母亲每到一地,都如饥似渴地睁大已经有些模糊的眼睛使劲地看着,有一种努力要把整个世界都看进眼里的架势。我则不停地为她拍照,母亲在每一个镜头里都笑靥如花。

⑥那一刻,我感觉母亲年轻了许多,脸颊上仿佛镀着少女的红晕。

⑦每次回到旅店,母亲都要从头开始,一点一点把当天看到的风景在脑海里过一遍。

⑧“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她喃喃地说。

⑨母亲多容易满足啊,我心生内疚,平日里总是很少陪母亲。A而现在,母亲的眼睛累了,就要关紧这扇窗户了。

⑩路走多了,母亲累了。听着我的下一步计划,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这样的奔波实在让母亲有些吃不消。我暗自思忖:这就好比是强行往母亲的脑海里塞一些回忆的碎片,到底有没有意义呢?

我也累了,进入梦乡。梦见了小时候,手握着风车,和母亲一起在田野里飞奔。母亲把我高高地托起,转着圈儿。阳光被卷进风车里,像棉花糖,温暖甜蜜得让人晕眩……朦胧中感觉到一双手被暖暖地握着。是母亲,安静地坐在我的床边。我把眼睛眯个小缝儿,看见母亲使劲地大睁着眼睛,定定地看我,仿佛要把我整个地印进心里去。想起儿时,母亲也是习惯这样看我的啊。B临睡前,母亲总是到我床边来,总是要认真地看我一会儿,直到我睡着,在梦的波浪里卷起幸福的鼾声。

我忍着不让母亲知道我醒来,我喜欢被她的手握着。C这双沟壑丛生、粗糙干硬的手,牵引的却是我柔暖光滑的一生!

第二天游览时,我问母亲今天的风景好不好。母亲说:“儿啊,就算妈看遍了天底下的风景,也不如看你啊!只要有你在,哪里都是好风景。”

是啊,这就是母亲,她看到的哪是什么风景,她看到的全是自己的孩子。这就是母亲,她就算摸索在黑暗的谷底,也会有力地握着孩子的手。这就是母亲,如果我觉得寒冷,她宁可敲碎自己的骨头,为我燃起一堆大火,为我取暖。

我知道,从一出生开始,我们就已深深地烙印在母亲的生命里,即便母亲失明了,儿女们也是她时时可以见到的风景。

原来,母亲的记忆从来不需要填充,因为孩子早已将那里占得满满,不留一丝缝隙。

1.精读把握

(1)写出文中“风景”的两层含义。

(2)通读全文,说说母亲对我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写出三点即可)

2.品读鉴赏

(1)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结合文章进行评点。(提示:先做好选择,再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任选角度进行评点)

(2)第⑧段母亲说:“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而第段却说:“就算妈看遍了天底下的风景,也不如看你啊!”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文及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3.拓展延伸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荷叶 母亲》

冰心深情倾诉了对母亲的爱,文中作者在与母亲的交流中更深地理解了母爱。请就一件倾注着母亲(或你最亲的人)对你无尽关怀的生活小事,说说你的感受。(不少于60字)

 

1.(1)示例:①风景是指带母亲在旅游时看到的景致。②风景是指母亲心中永远牵挂的孩子(们). (2)母亲对我的爱:①母亲不顾自己的病,一直安慰孩子;②母亲虽然想和我一起去旅行,但又担心影响我的工作;③母亲旅游途中,怕我照顾辛苦,不喝水少上厕所;④从儿时起,母亲就爱痴痴看我,永远看不够;⑤母亲的心中永远只有孩子,孩子是她心中最美的风景,为了孩子,她可以付出一切。 2.(1)【A句参考角度】①“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关紧窗户来喻指母亲即将失明,作者心中有许多无奈、内疚和痛苦。②“母亲累了”,是因为母亲总是为孩子操心,即使是去旅游的时候也是时时为孩子着想。③虽然母亲即将失明,但是母亲的心中永远有孩子,这为下文引出孩子是母亲眼中永远的风景做铺垫。【B句参考角度】①“总是……总是……”两个“总是”反复诉说,将母亲对我深沉的爱描写得淋漓尽致。②“梦的波浪”、“卷”这些词句形象地描绘出我在母亲的爱的怀抱中安然入睡的场景。母亲对我的爱是自始至终,从不改变的。“波浪”和“卷”相互呼应,描写细腻。【C句参考角度】①用“沟壑丛生”、“粗糙干硬”与“柔暖光滑”形成鲜明对比,更强调了母亲为孩子无私奉献,浓得化不开的爱让孩子一生温暖。②用感叹句表达作者对母亲无私的爱的赞美。母亲用自己的苦换来孩子生活的温暖和平顺。(2) 示例:两句话并不矛盾。第一句是母亲有感而发,自然风光很美,孩子陪伴左右,孝心可嘉,所以母亲说满足了。第二句表明在母亲的心中儿女是最棒的,天下的风景都不如孩子的爱和陪伴。因此两者并不矛盾,都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忘我无私的爱,母亲爱孩子深入骨髓,容易满足但又永远渴望孩子的陪伴。 3.能结合一件小事来写,或抒发爱之情,或谈谈自己对亲人的爱的理解都可以。 【解析】 1.试题分析:(1)考查标题的含意。文章中,风景明显有两层含义,根据文中的句子“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可知“风景”表面指母亲旅游时看到的景色,从句子“她看到的全是自己的孩子”可知“风景”是指母亲对儿子的爱和牵挂。(2)解答此题,首先要熟悉文章内容,然后结合第①段、第②段、第④段、第11段、第13段的内容,概括母亲对“我”的爱的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__________  (2)往之女家  女:__________

(3)以顺为正者 顺:__________      (4)居天下之广居  居: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A. 贫贱不能移(移动)    B. 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 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 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发挥联想和想象,描写“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示的画面。

2.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人用浓辞丽藻描绘战争场景,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誓死杀敌的英雄气概。

B. 首联“压”字把敌我两军人马众多、气势凶猛的场面都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

C. “临易水”使人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视死如归。

D. 尾联诗人用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查看答案

根据文段内容,解答问题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

铁一般坚强的树干,是我们伟岸的身躯。风雨中Aào然挺tǐn,任狂风呼啸、霹雳惊天、暴雨肆虐。

披拂摇曳,是我们挥舞的手臂。和风吹过,树叶沙沙,那是我们真诚的致意——向湛蓝的天空,向Bzhǐ的太阳,向C广袤mào无垠yín的大地。

粗壮的树根,是我们有力的双足。深深踏入土壤,与脚下的土地有同样执著的坚持,不论是Dlùn如油高ɡāo的田圃,还是瘠薄干瘦的荒野。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一棵(      )的参天大树!

(1)加点的词语书写注音都正确的一处是____

(2)为括号处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____

A.玲珑剔透      B.器宇轩昂    C.锐不可当      D.抑扬顿挫

(3)划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正确的句子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5)________________,不觉船移。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欧阳修《采桑子》)

(6)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

(7)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被王国维称为“无我之境”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写文章时,引用诗句、格言、典故、古代典籍等,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加强真实性,使文章富有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练,含蓄典雅。如文中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一文,表明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突出其工作的艰辛,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突出了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忠诚之心。

【片段仿写】请你用引用的方法写一段话。(引用古诗文、资料、格言均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