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火山喷发 ①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火山喷发

①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更是一种自然灾害。

②猛烈的火山喷发可高达数万米,会吞噬、摧毁大片土地,导致人员和牲畜大量死亡。喷发时所产生的大量火山灰会弥漫空中,遮天蔽日,导致太阳辐射减少,气温下降,农作物减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物种的灭绝。6500万年前恐龙之所以灭绝,很有可能是火山喷发导致的。

③可是令人惊讶的是,火山所在地往往是人烟稠密的地区,如意大利的埃特纳火山周围是西西里岛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尽管埃特纳火山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但居民们还是不愿撤离故土,远走他乡。原因是火山喷吐出来的火山灰铺积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火山灰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以作为地质科学研究的标本。此外,火山地质总是能形成壮美奇特的景观,成为旅游胜地。火山还为一些国家增加了领土。1973年,在日本西之岛附近,因海底火山喷发而从水下冒出一块陆地,日本人马上正式命名为西之新岛,一次增加了0.24平方千米的领土,这也是值得高兴的事。

④火山喷发是怎样造成的呢?原来,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当岩浆受到巨大的压力时,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喷发。

⑤在人类能够控制火山活动之前,加强预报是防止火山灾害的唯一办法。科学家对火山爆发问题的研究,常常得益于动、植物的某种突然变化。许多动物往往在火山爆发之前就纷纷逃离远去,似乎知道大祸即将临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有一种奇特的植物,在火山爆发之前会开花,当地居民把它叫做“火山报警花”。科学家们正深入研究火山活动的规律,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尽可能降低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危害。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火山喷发这一地质现象?

2.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在人类能够控制火山活动之前,加强预报是防止火山灾害唯一办法

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恐龙灭绝,是因为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弥漫空中,导致太阳辐射减少,气温下降。

B. 海底火山喷发为一些国家增加人们居住的地方,这是火山所在地人烟稠密的原因之一。

C. 本文应用准确的语言,按照逻辑顺序介绍火山喷发这奇特的地质现象,通俗易懂。

D. 科学家研究火山地区动、植物的某种突然变化,是预报火山喷发的唯一办法。

 

1.什么是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的危害和益处 火山喷发的原因 加强火山喷发的预报 2.举例子、列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火山为一些国家增加了领土,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3.“唯一”是仅此一种的意思,该词准确地说明了在人类能够控制火山活动之前,防止火山灾害除了加强预报,没有其他办法。 4.C 【解析】 1.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第一自然段点明了火山喷发的定义;第二自然段说明了“吞噬、摧毁大片土地,导致人员和牲畜大量死亡”等火山喷发带来的危害;“火山喷吐出来的火山灰铺积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火山还为一些国家增加了领土”则是对火山喷发益处的说明;第四自然段说明了造成火山喷发的原因,最后一个自然段说明了加强火山喷发的预报。 2.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运用。辨析说明方法首先要全面掌握说明方法的分类及各种说明方法的语言标志。画线句子列举了西之新岛的例子,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了“火山还为一些国家增加了领土”,非常有说服力,同时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了领土增加的数量。 3.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 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唯一”说明仅此一种,准确说明了除了加强预报,没有其他别的办法,突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母亲的风景

朱成玉

①母亲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导致她的视力迅速下降,多方医治都无济于事。看到我们愁容满面,母亲安慰大家:“就算看不见东西了也没啥,不耽误吃不耽误喝,没啥不好。”

②为了让她在失明前看看更多美丽的风景,我请了长假陪母亲去旅游。母亲自然是欣喜万分,却忍不住担心:“你这怎么说请假就请了呢,快和妈说说,是不是工作不顺心了?”

③“再忙也没有陪妈妈重要。”从小就嘴甜的我总能哄她高兴。

④我们大包小裹地上路了,因为母亲眼神不好,照顾起来十分不便。母亲看我忙里忙外的,很是内疚,在车上尽量不喝水,因为怕上厕所。

⑤母亲每到一地,都如饥似渴地睁大已经有些模糊的眼睛使劲地看着,有一种努力要把整个世界都看进眼里的架势。我则不停地为她拍照,母亲在每一个镜头里都笑靥如花。

⑥那一刻,我感觉母亲年轻了许多,脸颊上仿佛镀着少女的红晕。

⑦每次回到旅店,母亲都要从头开始,一点一点把当天看到的风景在脑海里过一遍。

⑧“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她喃喃地说。

⑨母亲多容易满足啊,我心生内疚,平日里总是很少陪母亲。A而现在,母亲的眼睛累了,就要关紧这扇窗户了。

⑩路走多了,母亲累了。听着我的下一步计划,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这样的奔波实在让母亲有些吃不消。我暗自思忖:这就好比是强行往母亲的脑海里塞一些回忆的碎片,到底有没有意义呢?

我也累了,进入梦乡。梦见了小时候,手握着风车,和母亲一起在田野里飞奔。母亲把我高高地托起,转着圈儿。阳光被卷进风车里,像棉花糖,温暖甜蜜得让人晕眩……朦胧中感觉到一双手被暖暖地握着。是母亲,安静地坐在我的床边。我把眼睛眯个小缝儿,看见母亲使劲地大睁着眼睛,定定地看我,仿佛要把我整个地印进心里去。想起儿时,母亲也是习惯这样看我的啊。B临睡前,母亲总是到我床边来,总是要认真地看我一会儿,直到我睡着,在梦的波浪里卷起幸福的鼾声。

我忍着不让母亲知道我醒来,我喜欢被她的手握着。C这双沟壑丛生、粗糙干硬的手,牵引的却是我柔暖光滑的一生!

第二天游览时,我问母亲今天的风景好不好。母亲说:“儿啊,就算妈看遍了天底下的风景,也不如看你啊!只要有你在,哪里都是好风景。”

是啊,这就是母亲,她看到的哪是什么风景,她看到的全是自己的孩子。这就是母亲,她就算摸索在黑暗的谷底,也会有力地握着孩子的手。这就是母亲,如果我觉得寒冷,她宁可敲碎自己的骨头,为我燃起一堆大火,为我取暖。

我知道,从一出生开始,我们就已深深地烙印在母亲的生命里,即便母亲失明了,儿女们也是她时时可以见到的风景。

原来,母亲的记忆从来不需要填充,因为孩子早已将那里占得满满,不留一丝缝隙。

1.精读把握

(1)写出文中“风景”的两层含义。

(2)通读全文,说说母亲对我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写出三点即可)

2.品读鉴赏

(1)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结合文章进行评点。(提示:先做好选择,再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任选角度进行评点)

(2)第⑧段母亲说:“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而第段却说:“就算妈看遍了天底下的风景,也不如看你啊!”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文及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3.拓展延伸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荷叶 母亲》

冰心深情倾诉了对母亲的爱,文中作者在与母亲的交流中更深地理解了母爱。请就一件倾注着母亲(或你最亲的人)对你无尽关怀的生活小事,说说你的感受。(不少于60字)

 

查看答案

(甲)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__________  (2)往之女家  女:__________

(3)以顺为正者 顺:__________      (4)居天下之广居  居: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A. 贫贱不能移(移动)    B. 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 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 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发挥联想和想象,描写“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示的画面。

2.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人用浓辞丽藻描绘战争场景,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誓死杀敌的英雄气概。

B. 首联“压”字把敌我两军人马众多、气势凶猛的场面都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

C. “临易水”使人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视死如归。

D. 尾联诗人用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查看答案

根据文段内容,解答问题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

铁一般坚强的树干,是我们伟岸的身躯。风雨中Aào然挺tǐn,任狂风呼啸、霹雳惊天、暴雨肆虐。

披拂摇曳,是我们挥舞的手臂。和风吹过,树叶沙沙,那是我们真诚的致意——向湛蓝的天空,向Bzhǐ的太阳,向C广袤mào无垠yín的大地。

粗壮的树根,是我们有力的双足。深深踏入土壤,与脚下的土地有同样执著的坚持,不论是Dlùn如油高ɡāo的田圃,还是瘠薄干瘦的荒野。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一棵(      )的参天大树!

(1)加点的词语书写注音都正确的一处是____

(2)为括号处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____

A.玲珑剔透      B.器宇轩昂    C.锐不可当      D.抑扬顿挫

(3)划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正确的句子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5)________________,不觉船移。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欧阳修《采桑子》)

(6)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

(7)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被王国维称为“无我之境”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