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旧时空的猴子和耍猴人 段奇清 ①“咚咚锵锵”的锣鼓声响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旧时空的猴子和耍猴人

段奇清

“咚咚锵锵”的锣鼓声响了,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下粒粒石子,涟漪一圈圈荡漾开来。小伙伴欣喜地大声叫:“耍猴把戏的来了!”我便拔腿和小伙伴们一道向响起锣鼓声的地方跑去。在一棵绿荫覆盖的大洋槐树下,一个约莫四十岁的中年汉子和一只猴子正敲着锣,打着鼓,我们的目光多是向着猴子:这畜生敲打起锣鼓来并不比人差。

②耍猴把戏多是在白天,到了村子,耍猴人往往是选择比较宽敞的一户人家的院子。随着锣鼓声,一些忙着农活的人会放下手中的锄头、镰刀等劳动工具,来到这家的院子。

③随着许多大人围了上来,猴把戏也就正式上演了。主要有猴子翻筋斗、骑独轮车、钻火圈、拉车等传统而老套的节目。拉车时则要狗来配合,猴子扶着车把拉,狗则穿衣戴帽,人模狗样地坐在车子里。有一首诗很形象地描述了猴把戏:

④“随锣鼓声左右舞,东瞧西瞅骨碌碌,钻圈跳高不停歇,骑车拉车露一手。屁颠屁颠耍滑稽,学过少女学老妪,还做妖冶扭捏态,扮个丑相把人逗。”

⑤在人们欢笑时,猴子便开始收钱了。伢们虽说多,却是没钱给的。这时大人们会掏了一分两分的硬币,“哐当”一声丢在猴子托举着的盘子里。

⑥“手举托盘讨钞票,来到人前弯弯腰;眨巴眼睛又点头,行着礼儿讨人好。得了钱儿嘻嘻笑,走了云步再蹦跳;先作揖儿再敬礼,点了头儿又哈腰。”

⑦那时我就想,叔伯婶们丢了活计来看他们已看了好多次的猴把戏,大概就是为了这一刻:从自己羞涩的口袋中掏出一点儿钱,让耍猴人和猴儿狗儿们能有一个温饱。

⑧在猴把戏的表演过程中,常常会有这样一个节目:耍猴人高举着皮鞭,“叭”的一声向猴子打去,猴子眨巴着眼睛似乎要流泪了。当耍猴人再度挥鞭时,猴子则拿出一把小刀,向耍猴人刺去。其实耍猴人并不是真打,猴子拿的小刀也不是真刀,那只不过是仿真度很高的木刀。耍猴人说,这个节目看起来有一种暴力的辛酸,多次想放弃,只因猴子喜欢演,也就一直保持下来。

⑨耍猴人对猴子其实混杂着对牲口、伙伴、兄弟、孩子,甚至对恩人的感情,复杂得就像生活本身。比如说,耍猴人拍全家福,给祖先上坟,都得带着猴子。特别是在吃饭时,无论是饭够吃还是不够吃,都会先盛上一碗给猴子。

⑩儿时看过好多场猴把戏,在表演结束后,至今不能忘怀的情景是:耍猴人和猴子依偎在一起,相互捉着虱子。太阳暖暖地照在他们身上,有风缓缓拂过……那景象宛然一幅淡淡的风景画。在城市的我如今很少再能见到猴把戏了,尽管记忆中的耍猴人邋遢极了,但耍猴人的艰辛却让人感受到了暖暖的温情。

(11)耍猴人对他的猴子是感恩的,对一路养育他的父老乡亲也是感恩的。一个朴实厚道懂得感恩的人,生活对他也是不会太过怠慢的。

(选自《语文周报》2016年第4期)

1.文中小伙伴们对去看“耍猴把戏”的心情与课文《社戏》中“我们”去看社戏的心情有何相似之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心情的词语有哪些?

2.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作者猜想乡民们丢了活计来看他们已看了好多次的猴把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乡民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4.第④段引用诗句有何作用?

5.多年后,文中的“我”怀念童年的猴把戏,课文《社戏》中的“我”也怀念童年的社戏,其原因有何不同?

 

1.心情:急切、激动。词语:欣喜、拔腿、跑。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平静的乡村响起锣鼓声后,引起的强烈反响。 3.从自己羞涩的口袋中掏出一点儿钱,让耍猴人和猴儿狗儿们能有一个温饱。体现了乡民们朴实、善良的特点。 4.引用诗句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猴把戏的精彩节目;富有文采,增加了文章趣味;体现了作者对猴把戏的钟情与难忘。 5.文中的“我”怀念童年的猴把戏是因为耍猴人的艰辛让人感受到了暖暖的温情。《社戏》中的“我”也怀念童年的社戏,是因为戏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看的,其实是在怀念那些纯朴、善良、能干的小伙伴。 【解析】 1.无论是看“社戏”还是看“耍猴把戏”的心情不言而喻都是急切与激动,通过欣喜、拔腿、跑体现出来。 2.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本题“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下粒粒石子”,比喻修辞手法,说明其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即可。 3.第⑦段中已经明显指出了答案“大概就是为了这一刻:从自己羞涩的口袋中掏出一点儿钱,让耍猴人和猴儿狗儿们能有一个温饱”。 4.经典诗词名句,内涵丰富,意旨深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巧妙引用经典诗词名句,可以使语言显得厚重,警策,含蓄,具有丰富的哲理意蕴。 5.《社戏》怀念的是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文中的“我”怀念童年的猴把戏是因为耍猴人的艰辛让人感受到了暖暖的温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福建福州时代中学月考)学习了《社戏》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有责任把我国的传统戏曲发扬光大。为此,他们决定以“拯救戏曲”为题,举行一次主题班会。

(1)【设计开场白】请你为本次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50~100字)

(2)【谈谈看法】同学们针对“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请谈谈你的看法。

(3)【认识脸谱】在这次班会中,特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请你写出下列脸谱的行当。

 

查看答案

《社戏》一文以“社戏”为线索,回忆了美好的童年往事。你所在的班级举行了以“说‘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到活动中来。

(1)“社戏”指旧时某些地区农村中迎神赛会时演出的戏。我们常说的“江山社稷”中的“社”是指__________,“稷”是指__________

(2)“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里所唱的戏曲是我国的国粹___________。该剧种的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其中___________是女性的角色。

 

查看答案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______

(2)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______

(3)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______

(4)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保护并了解“社戏”这种传统艺术,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 我们是否能弘扬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各级部门的重视

C. 《社戏》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中国作家鲁迅的作品

D. 《社戏》中有个聪明机智的人物双喜,文中对他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名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九十多年了。

B. 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C.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D. 双喜看上去才十二、三岁,一副善良、热情的样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