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劳其筋骨(___________) ⑵饮食亦尝胆也(___________)
⑶征于色(_____________) ⑷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⑴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女忘稽之耻邪?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
B. 甲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而”与“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的“而”用法一样,都是表示“并列”。
C. 乙文能很好地来论证“生于忧患”这一观点。
D. 甲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甲文中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是:
5.请你再为甲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古今中外的都可以(乙文的除外),要求语言简洁。
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下面对本曲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从触觉、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雄伟险要的地势。
B. 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C. 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D.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表现出了作者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2.请说说为什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请为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最近一本名叫《Q版语文》的新书在网上和书店很流行,《卖火柴的小女孩》、《司马光砸缸》、《背影》等中小学经典课文,被改成荒诞不经的搞笑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救出的竟然是青蛙王子、流氓兔、圣诞老人等;卖火柴的小女孩签约成演艺界明星;《背影》中的老父亲,因懒得走路从铁轨爬过去,被“红袖章”抓住罚了款……
许多家长和教育界人士,对《Q版语文》受到中小学生推崇表示担忧。一些教师认为,《Q版语文》打破了经典课文建立在传播人间真情基础上的模式,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影响。另外,文章中一些极不规范的词句成为学生的常用语,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不利于祖国语言的健康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
|
标题: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轰一下,全班hōng 笑起来,不知是笑那小赖子似的唱腔,还是笑班级里严jǐn 的气氛被打破。总之,一周内,大家的音乐细胞全活跃起来,把一些市面上流行歌曲的词温习得滚瓜烂熟。可是,发作业本时,老师们都一个个 ① ( A. 忧心忡忡 B.怒气冲冲)。
查老师几次去要求换教室,可是学校没有空余的教室,况且这一排有五个教室,多少都受音乐声浪的冲击,只是贾里他们班 ② ( A. 首屈一指 B.首当其冲 )。
“同学们,拿出毅力来!”查老师鼓励道:“当然,我也很需要毅力!”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气氛______ ②空余______
③hōng_______笑 ④严jǐn______
(2)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① ______ ( A. 忧心忡忡 B.怒气冲冲)
② ______( A. 首屈一指 B.首当其冲 )
(3)找出划线句子中错误的标点,并改正。
_______应改为_______
诗文默写。
(1)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力尽不知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4)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过零丁洋》中,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①、诸将毋敢隐朕②,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③以与之④,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⑤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⑦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
(注: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大获全胜,他之所以能据有天下,“善于用人”是取胜的重要法宝。)
【注释】①列侯:汉代制度,王子封为侯的,叫诸侯。不姓刘的大臣因功封侯的,叫列侯。②朕:皇帝的自称。③因:就。④以与之:即“以之与之”,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⑤夫:句首语气助词,表示引起下文议论。⑥子房:张良,字子房,刘邦的谋士。本是战国韩国人,他家曾五世相韩,秦灭韩后,张良用全部家财访求刺客,要给韩国报仇。后来请了力士,袭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没击中秦始皇本人。张良改名换姓逃避于下邳(在今江苏省邳县东南),跟黄石公学了兵法,辅佐刘邦灭了项羽,封留侯。
⑦范增:项羽的谋士。年七十,辅佐项羽起兵成霸业。项羽尊他为“亚父”。灭秦后,项羽约刘邦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的项王营)会见,范增劝项羽借机会杀刘邦,项羽不听。后来刘邦进行离间,项羽果然怀疑范增,夺其权。他愤怒辞去,到了彭城,背上生疮而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列侯、诸将毋敢隐朕(______) (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______)
(3)有功者害之 (______) (4)给饷馈 (______)
(5)群臣说服 (______) (6)此所以为我所禽也(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2)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3.“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试举项羽拒不听从范增劝说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