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 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 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关联词语的误用,把“却”改为“都”;B缺少主语,去掉“在”或“使”其中一个;C正确;D否定词滥用,去掉“不”。故答案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给下列加点字注上汉语拼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用正楷字将“喜出望外 人声鼎沸”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查看答案

请把“那天,我          ”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冬夜 (作者:何君华)

(1)离家还有七八里路的时候,中巴车还是抛锚了,像一个突发心肌梗塞的老人,趴在寂静的山村公路上再也不肯动弹。

(2)乘客早就质疑这破车不行,叮儿当啷的,路上肯定要出问题。但当时司机叼着烟说:“坐不坐?不坐拉倒,哪那么多废话?”

(3)乘客们没办法,只得一个一个上去了,徐刚也跟着上去了。因为除了这辆破车,镇上实在看不到任何别的车辆。

(4)果不其然,半路车坏了。

(5)司机又叼起一支烟,冲车里仅剩的四个乘客喊道:“都下去走吧,车动不了了。”

(6)徐刚只得拎着行李疲倦地走下车,漫天飞舞的大雪依然在跳跃,大地早已被染成了白色,白茫茫一片,分外耀眼。

(7)村庄霍地胖了一圈。

(8)已经是除夕夜的十点钟了,不会再有任何一辆车来,徐刚只能拎着行李往家的方向走。

(9)这个年,徐刚本来是不打算回来的,他在电话里对娘说:“娘,我过年不回来了,工地不放假。”

(10)娘说:“儿,回来吧。”

(11)隔了一天徐刚又给娘打电话:“娘,火车票不好买。我去了车站一趟,没买着。”

(12)娘说:“儿,回来吧。”

(13)娘反反复复就是这一句话,徐刚只好决定回来。

(14)包工头跑了,徐刚一年白干了,这个年怎么过?

(15)徐刚的心情如同这寒冷的冬夜一样荒凉,他一个人慢吞吞地走在乡村公路上,心里盼望着早点到家,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一年到头,两手空空,怎么面对娘呢?

(16)或许是雪压断了电线,公路穿过的村庄竟没有一户人家亮着灯,徐刚的心情也降到了冰点。

(17)徐刚茫然地朝前走着,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此刻正走在回家的路上,除了娘。此刻娘一定站在屋门口等他,想到这里,徐刚赶紧加快了脚步。

(18)所有的鸟都躲了起来,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徐刚踩在雪地上的脚步声嘎吱作响。终于,他走到了青石桥头。

(19)过了青石桥头就是家,徐刚没有加快步伐,反而减慢了步子。他又犹豫起来:“怎么面对娘呢?”

(20)这时,桥头的一座白色雕像突然开口:“是我的儿吗?”

(21)徐刚吓了一跳,但马上听出那是娘的声音,娘在青石桥头站成了一座白色的雕像。

(22)“娘,是我。”徐刚连忙扔下行李,掸掉落在娘头上和身上的雪花。

(23)“娘,怎么不在家里等?”徐刚责问道。

(24)“我来望我的儿呀,儿,你回来了啊!”娘摸徐刚的脸,娘的手在颤抖。

(25)徐刚握着娘的手说:“娘,我们回家吧。”

(26)娘也说:“儿,我们回家。”

(27)徐刚远远地看到了山坳上家里的灯,那是一盏微弱的、昏黄的、跳跃着的煤油灯,整个雪夜里唯一的一缕光。

(28)徐刚和娘坐在灯光下吃饺子。

(29)徐刚说:“娘,包工头跑了。”

(30)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

(31)徐刚说:“娘,我一年白干了。”

(32)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

(33)好像所有事娘都不关心,娘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儿,吃饺子。”

(选自《小小说月刊》)

1.根据故事情节,以徐刚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地点

主要事件

半路

除夕夜回家的路上,车坏了,徐刚徒步冒雪回家。

青石桥头

家里

 

 

2.结合上下文,请简要分析第6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其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①徐刚茫然地朝前走着,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此刻正走在回家的路上,除了娘。

②终于,他走到了青石桥头。

4.徐刚反复向娘叙说自己在外的遭遇,但“好像所有事娘都不关心”,这是真的吗?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说明文阅读

肥胖元凶:糖分or脂肪?

加里·陶布斯

①为什么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人变得肥胖?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世卫组织认为,肥胖及超重的根本原因是,能量摄入和消耗的不平衡。简单地讲,就是这些人吃得太多,运动太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按照这个解释,人体任何多余的热量,不管来源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还是脂肪,最终都会转化为体重。因此,肥胖的解决方法说到底还是——少吃,多运动。

②另一种激素假说则将焦点集中在脂肪细胞的生理调节机制上。他们认为,体重上升的根源在于,日常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让体内胰岛素水平居高不下。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谷类食物的摄入使得血糖(葡萄糖)浓度上升,激活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稳定,造成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还会发出信号,使脂肪细胞停止向机体供能,并可能促进脂肪的积聚。过去20年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一假说的观点或许是正确的。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摄入,不仅是肥胖和2型糖尿病,甚至也是心脏病乃至癌症的重要诱发因素。所以,通过严格的实验,弄清楚碳水化合物和胰岛素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③由于此类实验的最终目的在于准确找出诱发肥胖的环境因素,因此,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直接通过实验去寻找导致多余脂肪积聚的生理机制。但是,肥胖的产生过程往往需要数十年,人体在几个月中积累的脂肪量往往很少,很难检测得到。所以NuSI机构的研究人员逆向思考,打算第一步先通过减肥实验来检验不同假说,这样得出结论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短很多。

④在整个实验期间,16名超重和肥胖的受试者将会受到“严格监控”,各种实验设备会精确检测他们摄入的热量,以及消耗的能量。在实验的第一阶段,受试者得到的食物类似当今美国人的日常饮食——由50%的碳水化合物、35%的脂肪以及15%的蛋白质构成。而在第二阶段,食物所含热量不会改变,但食物结构则会完全不同。调整后,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所占的比重非常低——仅有5%,而且是肉类、鱼类、家禽类、蛋类、奶酪、动植物油以及绿色蔬菜中天然携带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比重仍占热量摄入的15%。至于剩下80%的热量,则都由以上日常食物中所含的脂肪来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实验的目的并不是测试上述饮食方式是否健康,是否可在日常生活中长期维持,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受试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

⑤这个实验创造了非常理想的环境,可以很好地检验出哪一个肥胖假说是正确的。如果能量失衡假说成立,这些受试者在实验结束时体重将不会变化,因为他们摄入和消耗的热量始终会相互抵消。如此的话,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将从理论上被证明,肥胖确实和摄入的热量直接相关,不管热量是来自脂肪、碳水化合物还是蛋白质,效果是一样的。如果食物结构会影响脂肪积聚,那在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受限的情况下,受试者体重和脂肪量都会下降,这将是对激素假说的强力支持,说明在胰岛素的作用下,与脂肪或蛋白质相比,碳水化合物更易使人发胖。

1.下列关于“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人变得肥胖”的可能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吃得太多,运动太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导致能量摄入和消耗不平衡。

B. 脂肪细胞在胰岛素的信息干扰之下,停止向机体供能,并促进脂肪在身体内的积聚。

C. 血糖浓度上升使得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稳定,造成胰岛素抵抗。

D. 来源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多余热量,转化成了体重。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于肥胖的解决方法,世卫组织和激素假说完全不同,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后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B. 和直接通过实验去寻找导致多余脂肪积聚的生理机制相比,弄清碳水化合物和胰岛素的影响的实验并非是最理想的情况。

C. 在实验的第二阶段,受试者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所占比重很低,且都由肉鱼禽蛋、绿色蔬菜、动植物油中天然携带的碳水化合物来提供。

D. 将碳水化合物和胰岛素的影响弄清楚,不仅有利于治疗肥胖,还能增加人们对于心脏病和癌症发病机制的了解。

3.刘水身高172,体重千克,半年前,他开始减肥,现在体重已减到76千克。很多人问他有什么减肥心得,他说,除了进食量有所减少和适当的运动外,他的午餐和晚餐一般是吃苹果、绿色蔬菜、牛肉和水煮蛋。结合上文,你能说说刘明减肥成功的主要原因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