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请以“你是我心中的太阳”为题,写一篇作文...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请以“你是我心中的太阳”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二:请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_________”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

提示: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者心理活动的词语,比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题目中的“真”表明这件事带给你的情感冲击是很强烈的,让你印象深刻,甚至刻骨铭心。

写作要求:(1)若选题一,请按要求写作。若选题二,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4)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5)书写整,不少于600字。

 

参考例文 你是我心中的太阳 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在繁华都市中,无数的美好等待我们探索。无数的磨难等待我们经历。直面人生,笑对磨难,升起心中的太阳,让生命绽放奇葩! 升起心中的太阳,需要感悟可敬的生命。文天祥告诉我,当你跌落人生低谷时,没关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苏轼告诉我,当你内心充满阴霾时,无所谓,“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李白告诉我,当你满心惆怅时,笑一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漫漫人生路上,总有一束曙光照耀着你,如风如雨,让你升起心中的太阳,感悟自己可敬的生命。 升起心中的太阳,需要带着微笑扬帆起航。汨罗江边,屈原仰天长笑曰:“世人皆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后沉入江底,带走了尘世的哀怨,将自己心中的太阳留在了人间。延安脚下,毛xx浩然长叹曰:“独立寒秋,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毛xx心中的太阳是亿万人民。当新中国成立时,他笑了,因为自己心中的太阳升起来了。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升起自己心中的太阳,带着微笑出发,成功的曙光将会环绕在你身边。 升起心中的太阳,我们会发现每个人心中的太阳都是不同的。小至一个鼓励、一次表扬、一个握手、一个微笑,大到一次成功、一次获奖,抑或是终生的幸福。所以,找寻适合自己的那轮太阳,让充满生机的阳光播种在心间。 涓涓细流因为心存阳光,才得以汇成江海;寥寥树丛因为心存感激阳光,才得以棵棵成林;点点基石因为心存阳光,才得以座座成山。 升起心中的太阳,使前途光明无限;升起心中的太阳,使沿路生机盎然;升起心中的太阳,使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解析】试题分析:(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你是我心中的太阳”。这个文题中,“你”是作者要抒写的对象,这个“你”,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事。可以纳入文章写作的材料非常多。“太阳”是比喻的说法,意思是“你”让我感受到了温暖,让我产生了美好的情愫。这样,选择生活中给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抒发自己的情感即可。本文写记叙类的文章较容易。作文时一定要抒写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2)该作文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那一次,我真____________”。题目中的“那一次”指的是一件事情,填写的内容应该是自己的情感体验,意思是应该是在这次事件中,我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题目中的“真”是写作的难点,作文时要注意把握。本题可以写身边的一件事,也可跨越时空,联想到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和事。作文的写作要求比较宽泛,只要围绕那一次来写,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往两个容器中看。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文中第⑥段画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喜”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8个字)。

①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在刻画儿子时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试分析作用。

4.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根据选段内容给文段加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第一段的写景顺序,表达最到位的是(    )

A. 从动景描写到静景描写。

B. 从整体到局部。

C. 从美丽的植物到可爱的动物。

D. 从近的景物到远的景物。

4.选段多方面描写百草园的景色有什么作用?除描写景物外,还写了哪四件趣事?

5.童年生活是趣味盎然的,请模仿下面例句句式,根据自己的感受续写一句。

童年是追蝴蝶的嬉戏,童年是捅蜂窝的狼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日中______________

(2)君与家君期日中_____________

(3)尊君在______________

(4)相而去_____________

2.下列与“相委去”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    B. 人不知而不愠。    C. 切问而近思。    D. 三十而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元方指出了友人的哪两点错误?元方的对答对我们平时与人交流有什么启示。

5.本文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查看答案

诗歌赏析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以“观”字总领,运用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表达了诗人 想要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2.请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

(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枯藤老树昏鸦, 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3)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4) 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

(6)博学而笃志,  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7)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道出望乡之情的和急切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愁”的连续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