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潭中鱼可百头      以身    B. 全石以为底      自以为

C.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善如流    D. 空游无所依  门庭

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

A. 日光    B. 白玉之环

C.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 尉果广

3.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4.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冽”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

5.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D 2.C 3.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4.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5.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解析】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 年代:唐 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1.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D项。意思都是“好像”。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预先答应给与。B:把……当做……/认为。C:自,由/听从。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C项不属于词类活用。其他各项词类活用的字分别为:A: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B:腰:名词用作动词,腰挂。D: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闻水声”便“伐竹取道”,说明作者被“如鸣佩环”的水声吸引,有了找小潭的愿望;并且要“伐竹”才能“取道”,说明小潭所在环境幽僻。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对句子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文章的中心和语境。做此题要结合“全石以为底”和“皆若空游无所依”作出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自)    隶而者,崔氏二小生(跟随)

B. 潭中鱼百许头(大约)          不久居(可以)

C. 下见小潭,水尤冽(清澈)      以其境过(凄清)

D. 其境过清(因为)              卷石底出(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西南而望    B. 斗折行,明灭可见

C.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D. 骨,悄怆幽邃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心乐之      乃记而去    B. 岸势犬牙差互  以境过清

C. 乃记之去  隶从者    D. 潭中鱼百许头  不久居

 

查看答案

先找出再解释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

(2)下见小潭______

(3)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

(4)日光下澈______

(5)斗折蛇行______

(6)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

(7)四面竹树环合______

(8)近岸______

(9)凄神寒骨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