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名著。
(1)他是《水浒传》中最具智慧之人,他博学多智,精通韬略。在智取生辰纲、智取大名府等行动中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名字叫_______。
(2)小说描写了一个医生四次出海航行,在四个传奇色彩浓重的国家里,历经磨难,又几次脱险的故事。这部小说是_______。
(3)《西游记》讲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描写了孙悟空历尽曲折终于找到宝物,顺利通过了火焰山。这个故事的名称叫做___________ 。
按原文默写
(1)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____(孟子《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3)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4)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____________,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5)吊影分为千里雁, 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望月有感》)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7)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寡助之至,__________。多助之至,天下顺着。(孟子《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8)“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但是,面对挫折和磨难,很多诗人都能坦然面对,并且把自己的豪情化为流芳千古的名句: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是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是追求人生理想的豪情。
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规范、端正、整洁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黄河颂》以后,遵义某学校七年级(3)班打算开展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1.结合材料,说说你对“黄河”的理解。
2.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个开场白。
3.请你就保护黄河的主题拟写一份倡议书,向各位同学发出号召。
拓展阅读
啊,黄河母亲
孩提时代,就听大人们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那气势壮怀激烈,铿锵雄浑,耳边犹如响起黄河澎湃的浪涛。后来又听老人们常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心中窃想,黄河一定是一条非常大的河流,一定比我邻近的运河还要长,还要宽,如若不然,怎么不唱运河在咆哮呢?黄河也一定离我家很远,不然为什么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呢?
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到了山西吉县。朋友告诉我,这里离壶口瀑布不远了,劝我去看看。我想,不就是瀑布么,有什么好看的?庐山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诺日朗瀑布,千溪万壑争风流;云台山瀑布,水落银丝绣碧潭。黄河,以它那浑浊的面目,难道瀑流还能比得上这些地方的壮观和神奇么!
怀着这种疑问和不屑,我来到了壶口。一下车,便触到了黄河的气息。静静的鹅卵石,静静的大山,不规则地排列在河床上,排列在蓝空中,像是守卫着黄河母亲,又像是时刻准备接受母亲的洗礼。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一路风尘从青海高原走来,经过九九八十一曲,磨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了陕晋相交的一处峡谷。
但见两岸苍山竞秀,巍峨峥嵘,在两山夹持下,黄河那宽大的臂膀突然被聚拢起来,收束为一个拳头,仿佛砸开一个豁口,汹涌的洪流,像一条庞大的黄龙,鼓舞澎湃,奔腾呼啸,一头扎进深潭!那气势,那声色,真有万夫莫挡、千军难阻之雄,吞星衔月、遮天蔽日之概!
我沿着新修的扶梯下到谷底,只见河道至此形成30多米的落差,向上仰望,一线蓝天,人如在一个巨大的壶中,显得格外渺小,飕飕凉风不寒而栗。黄河巨浪凌空而落,撞击在石床上,又飞溅在半空中,激起一团团云雾,霏微霞雯,红黄蓝绿,斑斑驳驳,恍惚中,晴空现出道道彩虹。水珠迸在脸上,清凉如洗,让人怀疑:这就是那浑浊的黄河水么?谷底如飞壶倒悬,真不知天公什么时候煮开了一壶沸汤,热浪冲腾,未曾饮,每个人的心扉已然升腾了,飘飘欲仙。唯有此时,你才能真正懂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神来之笔!冲浪发出隆隆巨响,像晴天霹雳,像隆隆战鼓,又把人从梦幻中唤回人间,催人奋进,催人猛醒,如饮醍醐,一切都变得那么高昂、那么振奋、那么热烈。此时此刻,我想,每个游人的耳旁都会无一例外地响起那首威武雄壮、荡气回肠、响遏行云的战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就在那一刻,我眼前突然冒出了一幅幅幻影:当年的勇士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最后解放,乘着一艘艘木舟,在红旗的指引下,奋臂击波,冒着枪林弹雨,胜利登上了彼岸。那一朵一朵闪亮的浪花,不就是流淌着的烈士们的碧血么?
从谷底上来,站在高处远看河流的气势,用“势如破竹”“势不可挡”“势贯长虹”“气势磅礴”“雷霆万钧之势”等名词来形容只有逊之而无不及。这时,我才觉得,平时看上去温驯的黄河,竟是如此的粗犷,如此的奔放,如此的壮观!它似怒发冲冠,一泻千里,冲刷尽民族的耻辱,洗涤尽民族的泪水,载着中华民族的豪情,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滚滚向前!向前!
啊,我此时才感悟到,为什么老百姓说“不到黄河不死心”!
我爱黄河,我爱母亲!“黄河之畔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
“不到黄河不死心”,是老百姓的壮语;“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哲人的豪言。滚滚黄河,确是中华民族豪迈性格的浓缩和精括,确是中华儿女英勇气势的体现和表达。试问,有了这种万险不辞、一往无前的气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会远么?
1.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2.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就在那一刻,我眼前突然冒出了一幅幅幻影。
3.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4.选文以“啊,黄河母亲”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
1.歌词中反复出现“啊!黄河!”有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